语文教学中生成随意的误区及对策

2017-08-29 07:55姚晓群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莫高窟预设活力

姚晓群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课堂教学百花齐放、精彩纷呈。但欣喜之余,对新课程背景下某些课堂教学片段进行反思,就不难从中发现一些问题:文本解读不立足整体,回归整体,而是任意肢解,弄得课文支离破碎。对发生在身边的教育教学现象进行了反思,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本文试图对课改过程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生成随意误区,做一个简要的阐述和对策讨论。请看下面这则案例:

案例:《敦煌莫高窟》

师:请大家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朗读课文,读出美来。

(学生朗读后)

生1:写得真美!

生2:世上真有这么美的地方吗?又是夸张的吧!

(学生私自讨论起这个问题来了,课堂顿时乱了起来。等学生安静下来后)

师:那好,咱们先不上课,大家欣赏一下彩图吧。

生:“真是漂亮”“真美”……

师:那好,接下来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并研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描写一下所看到的景色。要注意两点:①描写要逼真、贴切;②要注意挖掘壁画的内涵。

接下来让学生写作,最后汇报。

这节课让我想到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敦煌莫高窟》是浙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的阅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找出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课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塑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作者的生花妙笔描写了敦煌莫高窟的灿烂辉煌,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此,品读领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而学生在唯美的音乐声中朗读后,突然把关注点转到了“世上真有这么美的地方吗”这个问题上,并且争论起来,本是个突发事件。而这种“突发”其实也是很正常的,四年级的学生在课文学习之初往往感兴趣的是表象。所以,只要我们教师引领得当,启发学生:为什么把它描写得这么美?完全可以过渡到对文本的阅读上来。但这位教师太注重课堂的生成,而把文本弃之一边,陷入了生成随意化的误区。

对策:

所谓“生成”,说白了就是一个动态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是为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服务的。新课程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同时,真正的新课程又不排斥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离不开恰到好处的预设,教师应当把课堂营造成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过程,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我们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叶澜语)。

在实践中,怎样才能使预设与生成完美统一于我们的教学行为中呢?笔者认为要做到:

1精心预设

没有预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所以我们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但要预设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媒体、相关知识、学生学习方式,还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況,特别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我们要尽可能地进行多种考虑,主观上努力穷尽各种可能,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当然,也要把握好这个度,虽强调预设,但不迷信预设,在“预设”中体现我们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2恰当处理

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教《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教师在范读课文时,把“多”的字音读成“都”,被学生指了出来。孙老师急忙让学生教他怎么读,最后还称这位学生是“—字之师”。从而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课堂教学的意料之外,但又在教师教学涵养的胸襟之内。

3正确引导

古人说:“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受益无穷。”这句话从侧面记述了教师向学生传授方法的重要性。有的课上,学生质疑十分热烈,但水平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那个句子我不明白”这样浅显的问题上。这就说明学生质疑的宽度、深度以及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应切实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教师在教给学生方法的同时,应帮助、引导学生筛选、提炼出重点问题,使学生的质疑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完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飞跃。

4及时应变

课堂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很多是我们教师无法事先预测的,带有很大的偶发性和突然性,是课堂教学生成的负面因素,教师必须及时化解,才可能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被动为主动。在一堂《嘱咐》的公开课上,突然闯进来一位农妇,手捧馒头,来给她的孩子送早餐。这时,有些学生起哄了,教室里乱糟糟的。在这个关键时刻,教师因势利导,严肃地说:“同学们,你们从刚才那位妈妈为孩子送早餐的神情,联系课文中的母亲,想到了什么?”这一问,使哄笑的孩子低下了头,全班学生也都严肃地思考起这个问题。来自外界的干扰,巧妙地被教师转化为一种教学契机,帮助学生拓深了对课文主旨的感受,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总之,课改改的不是形式,而是朝着我们学生的素养,全面的发展挺进。当然,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付诸更多的实践和思考,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好地前行,更和谐地发展。

猜你喜欢
莫高窟预设活力
活力
莫高窟,走过千年
莫高窟第245窟主尊定名考
莫高窟第445窟的造像组合与功能
改制增添活力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