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略读课有效教学的策略

2017-08-29 08:16朱琼琼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阿姨温暖护士

朱琼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略读课文该怎么教呢?我们学校开展了“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研讨”活动。笔者以略读课文——《将心比心》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整体感知,略知大意

一篇课文也是一个整体。在教学中,整体感知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可以获得关于阅读文本的初步印象,粗略知道文本大意。如《将心比心》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在回顾单元主题之后,安排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环节。片段一:

师:《将心比心》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以诚待人,本课又讲了什么感人的故事呢?读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屏幕出示要求: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大家课文讲了哪些事情。)

师: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

生:选读有关片段,教师及时纠正一些读音。

师:读得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生: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

生:“我”陪母亲到医院看病,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

师: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母亲很爱自己。

生:“我”感到阿姨很善良。

生:“我”感到很温暖。

……

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这篇课文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读通课文,并能够讲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虽然不是很简洁,但只要教师稍作引导,还是能够归纳的。能够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本册教学的一个重点,在略读课文中进行尝试,让学学生自己去习得归纳的一些方法,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有效的,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也很有好处。

二、明确主问题,指点路径

略读教学是要有一个主问题。在一些需要点拨的地方要大胆出手,不必忌讳教师的引导。教师应该给孩子指点一条学习的路径。

《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可以根据文中的“我”听了奶奶和母亲叙述的事情后有一种“温暖和幸福”的感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我在学生整体感知了文本以后,就对学生说: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呢?要求学生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片段二:

师: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温暖?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现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后才松开手。”

師:说说她的什么温暖了你的心?

生: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

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生:一直推着沉重的大门。

师:为什么?

生:老人推开沉重的门是比较吃力的,她为老奶奶着想。

师:读出暖暖的感觉。

学生根据一个问题,进行反复的阅读,并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这个问题贯穿教学的大部分,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学习,自己辩论,有的时候教师做一些点拨。所以在略读课文中,教师给学生指一条路是很有必要的,也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品味语言,挖掘深度

一个词,一个句子,如果能够进行挖掘,推敲,往往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于是课堂精彩不断。文本的理解离不开一些关键词句。课文中出现“平静”,这是很有嚼头的,但是学生可能很容易滑过。于是我作了一些引导,使阅读进一步深化,加大文本的深度。片段三: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把针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师: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生:看到一个紧张的护士给一个中年妇女扎针,但是两次了都没有成功。

生:我看到女儿的生气,都想说抱怨的话了。

生:我看到中年妇女很平静,心态很好,一点也没有生气的表现。

师: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

生:她可能在想:这个孩子太紧张了,我要给她鼓励。

生:她只有我的孩子那么大,我的孩子也在读医科大学,也会这样紧张的。

生:一个母亲,谁会责怪自己的孩子呢?

……

从“平静”中我们体会到母亲的难能可贵,体会到她那一颗善良的心,也同时让我们感受到文中的“我”感动和温暖的原因。教学的时候,抓住了这个词语,学生就能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让阅读成为一种悠闲惬意的旅程,让孩子徜徉在略读课文学习的路上,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

猜你喜欢
阿姨温暖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温暖冬夜
我的“话痨”阿姨
温温暖暖
爱·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