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同形词习得研究

2017-08-29 15:31朱英昊韦婷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习得策略

朱英昊 韦婷

【摘 要】中日两国历史渊源深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字文化对日语语言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在日语中存在着众多在词汇的字形、意涵上与汉语相同或相近的中日同形词。受母语干扰作用,学习者对这一类词汇容易出现误译误用现象。通过对教学工作中常见的学生同形词错用误用词例的分析,探究中国学习者同形词学习过程中母语干扰现象的本质。并就如何有效降低学习者在同形词使用中母语负迁移所带来的影响提出一些浅知拙见。

【关键词】中日同形词;习得;母语负迁移;策略

一、引言

通过笔者自身的日语学习经验和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发现中国日语学习者在接触使用这一类词汇时,往往容易出现误解误用现象。可以说母语知识既能帮助中国学习者提高词汇习得效率,为词汇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然而一旦学习者疏忽了汉日语言的差异性,母语反而会变成影响词汇习得的障碍。在中日同形词的教学中正确地处理“母语迁移”现象,是提高学生词汇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

关于同形词的界定在学术界尚未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意见,本文采用潘钧对同形词所做的定义。他认为中日同形词是指在中日两国语言中共同使用、相互之间存在借用关系、不考虑简体与繁体的区别的字形相同的汉字词汇。

二、母语迁移理论

语言迁移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提出,他认为语言迁移现象是指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依靠已掌握的固有母语规则,把母语的语言形式和意义运用到第二语言中的一种迁移现象。

(一)同形词习得中的正迁移现象

中日两国语言体系里存在着大量的字形和字义完全相同的词汇,例如“学生”和「学生」、“恒星”「恒星」等。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这类词汇,只需要凭借所掌握的母语知识就能准确无误的理解和使用这些词汇。学习者既不需要刻意去查阅工具书也无需教师对词义、用法做过多的讲解和分析,我们称之为母语正迁移现象。这些所谓的同形同义词提高了中国学习者词汇习得的效率,是非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学习者所不具备的优势。

(二)同形词习得中的负迁移现象

但同时,日语中还有众多在书写方式上与汉语相同或相似的,所谓同形类义词,例如“裁判”“紧张”“考察”等等。这类词在意涵、词性、褒贬色彩方面与汉语有所差异,若将其与母语中的意思混为一体,就会发生误用的情况,即母语的负面迁移。

三、常见同形词误译误用实例

下面本文就试着从词义、词性、褒贬色彩、语感强弱等四个方面分析中日同形词的不同点。

(一)词义方面

1.完全不同

这一类词汇的意思与相对应的汉语同形词的意涵完全不同。常见的词例比如有:

(1)看病(中)——看病(日)。

汉语含义:①医生诊视疾病。例句:张大夫给患者看病。②找医生治病。例句:小王上午到医院看病去。

日语含义:病人の世話をすること。/护理,看护,照看、照顾病人。例句:王さんを看病する。/护理看护小王。

(2)结束(中)——結束(日)。

汉语含义:①装束,打扮。例句:身上穿着布袄,结束整齐,且又清洁。——叶圣陶《旅程的伴侣》②指文章的结尾。例句:让我们用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的日记中的几句话,来作为本文的结束。——魏巍《辛福的花为勇士而开》③完毕。事至最后阶段,不再继续。例句:他的短促的一生就这样地结束了。——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日語含义:①紐などで結びたばねること。/捆束,捆绑。用绳子等捆起来。例句:薪を結束する。/把柴火捆束起来。②志を同じくする者が一つにまとまること。/团结。有共同志向的人集中在一起。例句:結束を固める。/加强团结。

2.相似相近

这一类词汇的意思与相对应的汉语同形词的意涵不完全相同。常见的词例比如有:

(1)提携(中)——提携(日)。汉语含义:①领着孩子走路。比喻扶植。例句:七爷若有心提携她,我敢赌一个手指,说她会成为当代女诗人。——沈崇文《王谢子帝》②携手;合作。例句: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联遗书》

日语含义:助け合って協同で事業などをすること。/提携,协作。互相帮助,同心协力干事业等。例句:外国の会社と提携する。/与外国公司协作。

(2)放心(中)——放心(日)。汉语含义:①放纵之心。例句:人一成年,天性日日为社会所汩没,实在是时常须得涵养反省,收收自己的放心。②心情安定,没有忧虑和牵挂。例句:离家太远了,自己也难受,家里也不放心。——冰心《离家的一年》

日语含义:①他事に気を奪われてぼんやりしていること。/出神,恍惚。被别的事吸引住而发呆。例句:放心状態。/恍惚状态。②心にかけないこと。放念。/放心。没有牵挂。例句:何卒御放心下さい。/请放心。

(二)词性方面

学习者在学习中日同形词时,除要注意词义本身的差异之外,还要留意词性上的区别,以免在使用时造成语法上的错误。对常见词性不同同形词进行整理,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1.在汉语中有动词和名词两种用法,而日语只有名词一种词性

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迷信这种行动具有特殊的魔力。

不少的迷信、传说、神话都与梦联系了起来。

迷信はどこから生まれたのですか。

2.汉语中是动词,而日语是名词

(1)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2)カウンセリングの最中に、何か参考になるような話は出ませんでしたか。

3.汉语中是副词或名词,日语则只有名词一种用法

(1)弟弟时刻想着爷爷放在书柜顶上的那个小盒子。

(2)整场比赛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

(3)発車時刻が近づき、改札口へ行くと、長蛇の列だ。

(三)褒贬色彩

中日同形词中有些词汇在汉语中是褒义词,而在日语中是贬义词。反之,在汉语中是贬义词,在日语中却是褒义词,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时必须加以注意。例如:

1.汉语中是贬义词,日语中为中性词或褒义词

(1)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美国银行业面临严重困境。

(2)あそこにある情報はすべて、鍵をかけて厳重に保管している。

(3)其の荘厳微妙にして厳重なること限りなし。

(4)为了免遭暗算,他常常深居简出,很少露面。

(5)2250×3の暗算のしかたを考えましょう。

2.汉语中为中性词或褒义词,日语中为贬义词

(1)打算买了房后,把爱人和孩子都接过来。

(2)愛人が妻に嫉妬し、妻がもし愛人の存在を知っていれば、愛人に嫉妬するのも当然である。

(四)语感强弱

有些同形词在汉语中表达的语气比较平缓,而用到日语中的话却则给人语气强烈的感觉。其原因是由于日语中的同形词很多情况下多用于书面语或郑重场合下的口语表达,这也是学习者值得注意的地方。例如:

(1)老奶奶十分好客,热情地催促说:“收拾好东西就过来吃饭吧”。

(2)この催促にしたがって、交通反則通告センターに出頭してください。

四、克服对策

(一)教材的选择

中国学习者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使用已掌握的母语词汇知识去试图理解日语词汇。但由于尚没有掌握中日同形词相关知识,导致学习者往往只注意到汉语和日语之间所存在的相同点,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例如中国学习者在使用日文汉语词汇“催促”一词时,如果不清楚它和汉语同形词“催促”之间在语气强弱程度上所存在的不同,就无法做到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说学习者在没有完全掌握想要表达内容所对应的日语词汇知识情况下,只能使用头脑中所固有的母语知识来进行表述,然而绝大多数情况是这种表述都会受到其母语词汇知识的影响,导致词汇错用误用的发生。为了让处于日语学习初级阶段的中国学习者能对中日同形词有一个完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避免误用错用的发生,就需要教师在选用教材时应选择一些含有大量同形词误用词例辨析分析的教材,以提高学习者对同形类义词的辩识和使用能力。

(二)教学中需注意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中日同形词部分的讲授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应在授课时注重对中日同形词尤其是同形近义词进行系统的讲解,加强学生对中日同形类义词的使用和辨别能力。对学生遇到的同形词教师要予以重点讲解,不仅要分析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异,还可以扩展讲授一些造成其差异原因的语言背景知识。同时通过大量的同形类义词的中日对比造句练习,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异,让学生认识到同形词中有着大量在词义、词性、褒贬色彩、语气强弱、词语搭配上存在差异的词汇。

五、结语

中日两国均属汉字文化圈国家,相同或相似的日文汉字往往会让初学日语的学生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日语词汇是较容易掌握的一个语言子系统,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日语中存在着大量和中文“同形近意”“同形异意”“近形异意“的词汇,这些词形与汉语相同或相似,但词义却并不是完全一致,意涵上互有重叠。基于语言迁移理论,学生其第一语言即汉语的使用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对其第二语言即日语的学习产生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给予学习者明确有效的指导,让他们能充分认识到中日同形词这一类词汇,就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誤用的发生。而作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有意识地去克服母语知识带来的干扰,系统地认识、理解、掌握中日同形词所存在的差异,就能大大提高日语词汇的学习效率,并对日语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金田一京助等.新明解国语辞典(第六版)[S].东京:三省堂,2012

[2]張麟声.日本語教育のための誤用分析[M].株式会社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2001

[3]大河内康憲 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対照研究[M].くろしお出版,1997.

[4]迫田久美子 日本語教育に生かす第二言語習得研究[M].マルク,2009.

[5]吴侃日语词汇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潘钧.中日同形词词义差异原因浅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5(3).

[7]李爱华.论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认知制约[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

作者简介:

朱英昊(1982~),男,江西南昌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日语语言与教学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母语负迁移习得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中职生英语写作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与教学对策
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英语专业学习者音段习得状况跟踪调查研究
儿童英语口语习得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