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形计算器的中学数学微课教学模式的课题实践与思考

2017-08-29 18:46薛道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微课教学模式

薛道生

【摘 要】近几年,“微时代”的到来风起云涌。微课,成为最热门的教育名词之一,它对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方式的变革形成的挑战与冲击是之前人们所无法想象的。相对之前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班级集体授课模式、黑板加粉笔以及传统PPT的知识呈现方式、一对一的培优辅差形式,微课教学模式以其时间简短、知识单一碎片化、教学情景化与深入分析、资源传播快捷化形成鲜明对比。结合数学学科的实际特点,充分利用手持式图形计算器为教与学的工具,笔者试图将两者融合,探索一条适合学情的中学数学教学变革之路。

【关键词】微课;教学模式;图形计算器

一、将微课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使用图形计算器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微课可以使教学问题情景化、简约化,搭配图形计算器可以使抽象的數学问题形象化生动化,两者互相配合可以使得互动探究在课堂上成为可能。如课题组成员展示了一节生动活泼又节奏紧凑的一节课《定积分的概念与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授课教师首先利用微课展示了定积分的概念生成与基本原理,然后班级同学两两一组,利用图形计算器探究演算函数的剩余近似值与不足近似值,通过分组数n的不断增大,小矩形不断逼近曲边梯形的同时,两组近似值也同步跟随实时演示变化,不断趋近于理论值。学生惊叹之余热情更高,这时教师又抛出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如何推导的问题,需要同学将定积分的概念重新建构,于是教师又演示了一遍刚刚微课的片段,集中演示概念生成与原理以及割圆术等中国古代数学思想,然后学生自主操作与探究,充分利用手持式图形计算器的数据传输功能,将数据实时投放至屏幕上,通过紧张的操作与配合,同学的相互提醒,终于将半径为1的球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利用定积分推导出来。这时,教师再次演示微课片段作为收尾。整堂课跌宕起伏,节奏明快,既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和媒介很难实现的技术,又避免了很多多媒体课的弊端——节奏难以控制。这其中,教师引导的作用体现在了课前精心制作的微课上,正是因为简短而高效的微课使得利用图形计算器的互动探究在短时间内完成成为可能。

事实上,微课的日常教学中的作用还远不止于此,它在培优辅差、假期学习中更有用武之地。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一个微视频。优等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辅助往往陷入瓶颈,日常教学很难满足这类学生的真实需求,微课的可复制性、传播便捷、多次重复回看等特点可以有效弥补日常教学大班制的不足,实现更为个性化的教学。根据学困生呈现出来的普遍特点和现时需求,制作简单的仅包含知识点说明和方法,可以省去很多口舌,使得一对多的辅差成为可能。学生假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较差,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事先准备的微课和慕课网站上的系列微课并完成相关作业,学生在假期中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并且通过微信群发布和检查作业让作业落实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这将在教与学的方式转变和教学实效的提高上实现质的突破。

二、将微课教学模式与高考复习相结合,促进复习的精准定位与及时高效

高考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大部分的中等生的实际情况是提及知识都会,但是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不断出现书写不规范、分析不得要领、理解不透彻导致大量失分。通过制作简单的微课可以快速高效及时的解决这个问题。如课题组成员尝试收集中等生在正弦定理一边一对角类型题和三视图还原等问题的答题情况和解题实际困难,设计有明确指向意图的微视频,将该类型的命题特点、分析要领、解题策略和书写规范清晰完整的展示出来,发布到学生微信群,学生通过不断反复播放学习,这一类型的问题的解决效率明显提高。

高考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知识体系建构与思想方法的提升,通过微专题制作与宏专题制作可以提升教学实效。如课题组成员通过实际调研了解到学生对变量控制与消元法的本质理解非常肤浅,于是课题组成员们通过集体攻关,制作了“逐步深入理解变量控制与消元法的本质”的系列微课程,从最简单的初中消元法开始,到三角函数的边角变换、到应用问题的设元、到解析几何中的多变量控制再到函数导数的含参讨论和多元变量控制,围绕着变量分析的核心本质逐级提高,变换不同的数学知识背景,全面提升学生对变量控制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课题组成员由此得到启发,研发一系列类似的微课程,搭配少量的精华习题与帮助说明文档,制作成系列微课上传供课堂教学使用和学生课后研究。

三、将微课研究纳入教研平台,让教研工作插上“微”翅膀

课题组成员通过日常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尝到了微课制作和充分利用手持图形计算器提升教学效率的甜头,决定将微课研究纳入日常教研工作的重点。课题组确定了研究计划和职责分工,将微课分为课堂教学微课、高考复习微专题与微策略微课、假期作业微课、思想方法微课、欣赏型微课等不同类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师本人的特点,制定研发方案与实施步骤。同时充分利用教研微信群上传分享各自的研发成果,探讨各自的研发心路历程和帮助建议,教师们的教学研究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的教研方式逐步脱离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主题的传统教研模式,随时随地都可以教研,教研内容具体而充实,言之有物,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成为中心发言人。而在传统模式下教研内容显得抽象乏味、言之无物、空话套话、草草了事。当教研插上“微翅膀”后,教学研究才不会是走过场,教研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当然,微课教学模式也有其先天不足,比如知识碎片化精细化,学生很难在微课程中自主建构起整体的知识结构体系;严重依赖上网终端与网络;离不开数学学习研究必备的工具纸笔;比如受限于制作者的水平,微课的质量难以保证,制作本身又相当耗时耗精力……这一切都制约着微课教学模式的生存与发展。但是笔者相信随着教学与改革的深入,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自适应力,它将深刻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陈龙.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中学教学参考》,2016(23).

[2]张琪.图形计算器在统计教学中显“身手”——以一道课本例题的教学为例.《中国数学教育》,2015.1.

猜你喜欢
微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