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低年级阅读教学新招

2017-08-29 04:20钟水浓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感受主体地位体验

钟水浓

【摘 要】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中高年级读写能力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尽可能进行情境教学,激发兴趣,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我们必须把课堂中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关键词】兴趣;感受;体验;主体地位

低年级的语文以识字教学为主,然而,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也不能忽视,它是中高年级读写能力的基础,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2015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这实质上是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阅读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组织好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如果上课时你不能吸引住他的目光,你的课堂教学就无法落实,这时情境的设置就显得很重要。例如:在教学《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为使学生感受到夏天荷塘的美景,课前,我创设了以游戏的方式复习生字词的教学模式——摘荷叶小朋友(抢读生词卡)。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形象地感知课文,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接着我又问: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小伙伴?根据学生的回答贴上小动物的图片。然后我又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小伙伴所在的段落进行朗读课文,并让学生多次配上动作戴着头饰扮演小水珠、青蛙、小蜻蜓、鱼儿在荷叶上玩耍的情景,使全体学生融入到课文里面去,体会小水珠等小伙伴们快乐的心情,感受夏天的美景。真正放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习课文,通过反复地演读,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课程目标中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新课标同时强调小学各阶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户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所以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也要以读为本,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读,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强化语感。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这课时,课前,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精美的简笔画,再以包含激情的声音,配上优美的动作让学生听我范读,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在我投入地演读中,学生似乎感受到夏夜星空的美。有的说:我看见天上很多一闪一闪的星星。有的说:我好像在空中坐在弯弯的月儿,摇来摇去,真好玩。在学生兴致高昂的时候,我适时引导学生说出怎样的星星,怎样的月儿,怎样的天。我又让学生配上优美的音乐美美地朗读全文,然后把课文变成歌曲配上动作去演读。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训练语感、读中陶冶情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特别注重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要想指导好学生,教师首先要解读教材,确定情感基调,找准训练点,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活学生朗读兴趣。例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一课中,我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比赛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出各种小动物的心态。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越读越生动,越读越形象。我还让学生边读边带动作,他们把自己当作正在说话的小动物,仿佛让他们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这样语感出来,思维也得到了提升。

三、发挥主体,尊重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要满足儿童的这种特别强烈的需求,就要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路主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做到按自己的思路真正理解新知,掌握新知。

新课程也提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必须把课堂中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习惯,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探索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气氛,对学生应该多一点信任、多一些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在教学《四个太阳》一课时,教师可以引问:“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太阳?为什么?”并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画画的特点,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动手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太阳。通过这画一画,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同时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学的是什么,怎么学的,完全是自主的。这就是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课堂、新的师生关系。总之,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相信他们的智慧,尊重他们的劳动,的确是融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获取最佳学习效果的关键。

四、扩大阅读,拓展视野

阅读兴趣是构成阅读品质的重要心理因素,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的具体表现,是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在课堂中,如进行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比赛朗读、表演读等,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阅读审美的享受。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能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方式的多样化,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在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那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低年级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注上拼音的童话故事书、漫画书籍等,利用班会课让学生讲故事、谈体会,给他们展示才能的机会。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看待每位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阅读成功的乐趣,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养成阅读的兴趣,促使阅读能力的形成和阅读水平的提升。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广泛的阅读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閱读,才会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

五、读写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课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并背出来,从而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写起话来就有话可写,句子形象生动。

新课标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教学理念,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式的改革。让我们借着课改这一缕春风,扎扎实实地抓好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并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做到:多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语感,发展他们的思维;发挥主体意识,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尽可能地扩大阅读量,拓展他们的视野;多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笔能力。这样,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才显得实际有效,为中高年级读写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玉琨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猜你喜欢
感受主体地位体验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