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

2017-08-29 10:02陈秀君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德育管理中国传统文化小学

陈秀君

【摘 要】小学德育管理是小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本文对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展开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为小学德育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德育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而小学作为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做好小学阶段的德育管理,完善小学生的德育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十分必要。在德育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相关介绍。

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价值

1.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礼法是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象征。在古代,“礼”体现了古人对宇宙和大地的敬畏之情,以及追求美德,追求和谐,追求和谐,追求期望和宽容,追求真善美,追求协调的社会秩序。

1.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忧患意识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体现了古人对祖国统一、安宁、稳定、发展的期待和向往。“天下为公”是《礼记》中所描述的“大同”社会的特征,显示出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关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以看出古代的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关心民众的思想。还有,南宋文天祥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深蒂固,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关心祖国的命运和未来的感情。

1.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进取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国文化是进取精神的重要体现。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在不懈地与困难、逆境作斗争,从不轻易放弃。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女在逆境中勇往直前。

2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管理中的意义

2.1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历史上,传统文化一直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伦理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德育的目标,也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措施。学校德育应该从基础教育,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承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担,帮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小学德育中,我们要加强传统文化的科学定位,重视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渗透,不断加强文化的传承功能。

2.2是小学德育管理的重要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德”的内容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与此同时,对教育和“德”影响的研究和关注从未停止过。“德”的发展,提供了道德教育的可行性,并为小学的道德教育提供了动力来源。目前,许多小学开展了“经典阅读”文化活动,使阅读经典成为培养师生道德、心灵的重要措施,为小学德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2.3对小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小学生思想和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关系到小学学生未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尽管学生对“三观”并不十分清楚,但他们已经开始对金钱、物质和幸福有初步的了解。传统的中国文化包括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积极乐观和对幸福的宽泛定义,这将成为小学学生“三观”形成的主要依据。

3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

3.1加强德育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

在小学中,教材是德育的物质文本,承载着德育和教育价值导向的双重任务。一本好的教科书对小学的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影响必须在教科书中充分体现。

3.1.1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和教材的综合集成。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明礼仪、爱国主义、勤劳勇敢、不屈精神和团结合作思想,对培养学生的素质,使其成为对社会有帮助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华民族必须保持一种“寻根”的意识,并从文化传统中找到发展的“根”。此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只能通过教育和指导来继承和发展。所以,大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教育的教科书内容中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增强文化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有意识地养成爱文化、文明的道德习惯,自觉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成为一个良好道德修养的人。

3.1.2从形式上,优化德育教材的传统文化综合设计。一方面,从教材的写作中,我们应将小学德育的写作理念引导到社会的关怀上。追求和平、奉献、诚信、诚信对小学生的道德发展和人格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教材要加强“宏观思维”,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个人、情感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对祖国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的密切关注,并采取具体行动参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从关注内容的角度来看,小学德育教材的两大主题是人格修养教育和家国情怀教育,在这种教育中,越来越注重人格修养教育,却逐渐忽略了家国情怀教育情绪教育。小学德育教材在未来应提高家国情怀教育的成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3.1.3在实用方面,提高传统德育教材文化的外部构成。教材内容固然重要,但也应该要让学生接受和理解。众所周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惯用形式,然后课本的文言文复制到小学道德教育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模糊语言应该被处理,要把内容编制得形象直观和容易理解,比如可以使用图片、故事、动画和其他形式,避免成人的思维方式。此外,传统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渗透应综合考虑受众的可接受性。

3.2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德育管理

小学德育不仅是建立在说教的基础上,而且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染和教化也十分重要。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些祖先的观点表明,人的思想和道德将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潜伏的感染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小学德育应注重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2.1进行经典的背诵活动。学校当局应制定典籍阅读活动,选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大学》《论语》等经典著作,进行每日、每周、每月的阅读计划。一些小学朗诵活动从每日上午开始师生阅读和背诵,书声朗朗。每个星期,会举行阅读比赛,每个班将派代表参加朗诵比赛,欣赏美文,体悟经典著作的精髓。根据每周的背诵比赛,评选一个月的“阅读之星”,鼓励更多的孩子进入经典阅读世界。

3.2.2定期举行社团活动。在小学里,组织一些团体,如绘画社团、舞蹈团体、合唱团和武术俱乐部,吸引学生积极加入社团组织,组织会员参加社团活动。以“孝”为主题,以“爱国”为主题,以“善”为主题等开展比赛活动,让学生们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在活动中,发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作用。同时,社团活动加强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让更多学生受校园文化感染,让学生自觉发现美德,不断纠正他们的行为,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3.3开展节日活动。利用传统节日来开展与主题相关的节日活动。在清明节的扫墓活动中,每年都有组织学生参加抗日烈士陵园的游览,瞻仰革命先烈,学习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要用端午节来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意,要学习屈原的雄心壮志,不屈不挠,立志为人民为祖国的无畏精神服务。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等民族传统对小学德育管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学校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注重弘揚我国传统文化,发挥小学德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提升小学德育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渗透[J].吕绍瑜.中国校外教育.2016(12)

[2]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J].施建平.教育教学论坛.2015(02)

猜你喜欢
德育管理中国传统文化小学
试析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