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德育教育路径

2017-08-29 10:50李海燕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互联网高校

李海燕

【摘 要】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使互联网成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新领域,高校德育工作不能停留在传统模式和思路上,必须借用互联网视角,从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念教育、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建设高校网络德育平台,创新德育教育工作方法等方面加以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德育教育

互联网的普及对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要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为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以互联网为介质,创新高校德育教育路径,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德育教育的现状概述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立体性、超时空性,已是当前大学生获取、交流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以互联网为信息载体的高校德育教育方式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公平的交流对话,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为学生传播信息、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帮助学生梳理烦恼,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学生可以及时接受信息,充分交流意见和表达意志。然而,互联网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在大学生群体中影响大、渗透深,尤其是西方文化和政治观念对大学生造成一定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同时,大学生对互联网的运用多停留在娱乐层面,缺乏对国事、天下事的关注,内容形式的单一性降低了大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大学生的思想趋于平面化、浅显化。此外,很多大学生沉迷互联网,与现实社会脱节,造成个人心理封闭,为以后步入社会埋下隐患。因此,在互联网视阈下加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要防止不良信息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不良影响,同时要发挥其正面导向作用,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

1.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念教育、培养自我批判意识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互联网信息对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大,而发挥互联网的德育教育功能,则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宣传所占的比重,坚持不懈地弘扬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通过主流思想对大学生思想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其对网络信息的辨别与筛选能力,提高其抵制不良信息诱惑的自控能力,理性批判自身的网络行为。通过网络上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感染与熏陶,使大学生在世界各种思潮的碰撞中,去伪存真,增强社会多元思想侵袭的免疫力。

2.提高教师的网络道德素养,建立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

尼葛洛庞帝指出:“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横亘在两代人之间,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的信息资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对教育者来说,更是如此。”[1]因而,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网络文化知识和道德素养理论知识,不随意发布不良言论,不随意转发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给大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于此同时,高校还要建设一支思想觉悟高、理论水平杂事、反应快速的高校网络评论员、网络监督员队伍,熟悉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时刻洞察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去引领大学生的网络言论和行为。

3.建设高校网络德育平台,加强网络平台监管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引领大学生更加关注国内、国际时事,传统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对求知需求,因而急需搭建一个权威性、系统化的网络德育教育信息平台,如高校德育教育微信、微博、QQ群等,为大学生及时、快捷地提供更多实时信息。此外,网络技术及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导致许多不良信息涌入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加强网络监管,减少网络暴力、网络垃圾等不良信息的传播,提升网络信息的质量,使大学生更有效地接受德育教育。

4.创新德育教育工作方法,合理引導学生

当今大学生注重自我和个性,他们无法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甚至有抵触情绪,很多学生反映之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不感兴趣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够新颖,缺乏吸引力,教师授课内容枯燥无味,教学表达能力有限。因此,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微课”、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账号等方式,构建师生平等交流的互动平台,以特色鲜明、内容健康向上、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积极与大学生交流互动,及时回复大学生的留言、评论,根据反馈的信息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态并有针对性地、及时加以引导。

三、结语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在高校教育工作中举足轻重,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艰巨性任务。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探索德育工作途径,使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内容愈加丰富,形式愈加新颖,教师网络道德素质愈加高尚,学生的价值观念愈加正面,以此确保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互联网高校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