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外来务工家庭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

2017-08-29 12:47郭锡洪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家庭教育

郭锡洪

【摘 要】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可以说,家庭教育不但是摇篮教育,更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举足轻重。对背井离乡的务工人员来说,工作忙不开交的同时要照顾孩子,确实压力不少。如何让家庭教育不滞后,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已经成为外来务工家庭及相关学校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全校家长的问卷调查分析和教师的访谈,结合我校工作实践作一些相关的介绍。

【关键词】外来务工;家庭教育;现状分析;策略指导

一、写作背景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广州是全国各地务工人员向往的热门“打拼地”。我校地处广州早期的一条工业村,2004年因办学需要,由三条自然村的村小拼成现在的办学规模。九十年代我校所在地工业盛极一时,其中某外资鞋厂最高峰时拥有职工约3万人,加上所在地的其他大大小小的工厂,当时在该村临时居住的外来人员就超4万多人,我校外地务工子女人数一直占全校学生人数的50%以上。随着本地人口结构变化,本地生源慢慢减少,外来务工子女人数变化却不大。时至今日,我校仍有外来务工子女378人,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约55%,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始终是我校全体教职工关注的重点之一。由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外来务工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我校研究的新课题。

笔者通过对本校外来务工家庭教育相关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并结合本校教师访谈等,尝试运用相关的教育策略来指导师生以及家长来解决有关我校外来务工家庭教育的问题。

二、外来务工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分析以及教师访谈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导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全校的外来务工家长进行了家庭教育的问卷调,我们发现:

1.父母文化程度的偏低,造成教育方式的滞后

大部分外来务工家长,其自身文化素质较低。调查中显示家长的受教育情况如下:其中父亲小学或以下学历占13.2%,母亲则占23.4%;父亲初中学历的占56.4%,母亲则占54.5%;高中或以上学历的父亲占30.4%,母亲占22.1%。调查中还发现: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或犯错时,以责备、打骂为主要教育方式的还占21%。

由于學历水平偏低,造成家庭教育方式滞后,所以我校的外来务工家长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存在不少弊端。首先,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流动性较大,因此,其子女年幼时往往寄养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的家里,通常被旧式的家庭教育方式教导;长大后来到父母身边,又因为多年分隔造成感情淡漠,造成父母与子女间沟通不畅。其次,外来务工家庭基本以租住房子为主,家里很难营造适合孩子读书的学习环境。第三,由于家长工作忙和不懂得教育的艺术,平时与孩子沟通较少,或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沟通。由于觉得自己水平低,以不会教育为由,通常会把培养孩子的责任完全寄托给学校,寄托给老师。但也有少数家长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但是教育不得法,也不能全面理解素质教育,常常与学校的教育产生分歧。如老师教育学生不能打架,而家长教育子女以一定不能吃亏为原则。这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父母教育思想的偏颇,造成对孩子缺乏关注

调查中还发现我校外来务工家长中有38.6%认为对孩子成长起着直接影响的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有75.4%的家长很少与老师沟通,有13.8%的家长只有老师找上门才见老师的;有47.1%的家长很少与孩子沟通;有69.3%对孩子不太了解。

思想和见识决定人生的高度。由于教育观念的偏颇,很多外来务工家长认为孩子能否成才,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责任,都认为自己无能为力。正因为这样,常常以工作忙为由,顾不上孩子,也很少与孩子沟通,更顾不上与教师联系,共商孩子成长的问题。大多都是等孩子出事了,教师找上门才知道,而且处理的方式一般都比较简单、粗暴。如我班上有一位黄**同学,他爸爸没读过书,妈妈是个工人。我发现黄同学每次考试后,回来总是情绪低落,有一次我还看到他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经了解,原来昨晚他爸爸看到他的成绩那么差,对他破口大骂甚至动了手,完了之后还罚他站在门口。大多外来务工孩子就是在缺少关爱与关注的环境下成长的。

3.家长教育观念的失衡,造成孩子是非观偏离

在对学校老师的访谈中,我们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外来务工家长对自个儿的孩子过分溺爱,造成学校老师无法开展工作。如孩子在学校违反纪律,老师通知家长,家长直接对老师说不相信孩子会违反纪律,还说孩子平时怎么怎么乖巧。家长的过分溺爱致使孩子失去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把老师的教导抛在脑后,我行我素。

三、开展外来务工家庭教育的策略指导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往往能造就一流的孩子。针对我校外来务工家庭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通过学习提高家长素质;搭建平台加强家校联系;跟进落实家庭教育工作;成立家长委员会,家校联盟促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通过学习引领,提高家长素质

家庭是孩子成长中的终身学校,家长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家庭教育为其奠定坚实的基础。设法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改变家长教育观念,是改变孩子成长环境的第一要务。

(1)以家长学校为平台,开展主题学习与亲子活动相结合。为了给孩子们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我校在已有的经验和基础上,办好家长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学习班,通过主题学习,向家长灌输现代家庭教育的理念;学校还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的书刊供家长阅读;学校还会把孩子阶段性的共性问题,印发一些纸质的指引和学习资料,以供家长参考。为了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了解与感情,我校坚持每学期一次亲子活动。

(2)以教育专家为引领,开展专题讲座与互动交流活动。我们还会利用中段或期末的总结时间,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或区域内有丰富家庭教育经验的人士进校开展专题讲座,为了让活动更生动有效,每次活动中还安排专家与家长的互动环节,以解决家长在学习过程或生活中遇到的教育困惑。近年来,我校聘请了10多位专家或团队进校园进行专题报告,如在2015年5月15日邀请了著名的“知心姐姐”卢勤的讲师团进校园,对家长进行主题为“如何爱孩子”的专题讲座;在2016年5月10日邀请我镇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讲师进学校进行主题为“快乐阅读,健康成长”的讲座等等。学生和家长反响很大,收到较好的效果。

通过培训,家长素质得到了提高,也促进家庭教育水平,改变家庭教育方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2.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家校联动

基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性质和条件所限,我们利用“校讯通、QQ群和微信群”等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家长联系,如通过以上的渠道向家长发送平时的作业布置、各项考试日程、学校的重大事件、家庭教育信息等。我们也会通过“校讯通、QQ群和微信群”等渠道表扬孩子在校表现,既增加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参与度,又让他们关注孩子在校的表现。

3.调查跟进,及时指引

为了解外来务工家庭教育的状况,我校坚持定期对外来务工家长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座谈会。通过对家长和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及座谈会所反映的情况,进一步了解外来务工家庭教育的现状,以便下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更好地帮助外来务工家长改进家庭教育,以达到改变家庭教育,保證学生健康成长。

4.成立学校家委会,家校联盟促发展

为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我校建立了“九比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学校家委会成员由各班推荐,再由各年级筛选,组成学校家长委员会,推选之前,我校要求外来务工家长必须占家委会成员的50%。家委会的主要职责是收集家长们的意见及建议,直接反馈给学校,还有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商讨,参与学校、班级的活动。这一制度效果明显,在家委会的带领下,家长们对学校的重大事项、学校班级的活动都高度关注,积极参与;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身心发展、学习状况更加清楚。作为家委会代表的外来务工家长,还能直接把外来务工家长的情况第一时间与学校反馈,让学校对外来务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取得的初步成效

近年来,由于我校注重外来务工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与引领,使许多家长的教育意识逐步提高,如今家长们都已认同外出打工不但为解决温饱问题,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现在我校外来务工家庭教育整体状况得到很好的改善,家长素质明显提高,家长与孩子能和睦相处,家校紧密联系,家长非常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工作,更让人欣慰的是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如我校在每年抽测中在镇内同类学校名列前茅,还超出平均水平;2012-2016年度均被评为区小学教育工作综合评估二、三等奖。

五、反思与设想

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校外来务工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教育趋势的发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为更好地指导外来务工家庭教育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设想从以下四方面的开展工作:

(1)从高校中聘请家庭教育专家进校园,让指导工作更科学,同时丰富和充实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

(2)建立学习型家庭评选机制,促家长成长;

(3)充分挖掘社区各类资源,为外来务工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

(4)以课题为载体,深入研究外来务工家庭教育的方法,同时也借此培养一支家庭教育的专业团队。

参考文献:

[1]沈茹.《城市家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试行.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2008.2.

[3]朱玲.《最令家长头疼的教育问题:家庭教育指导问答》.九州出版社,2009.11.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家庭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