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2017-08-29 06:29程艳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对策探讨家园共育幼儿园

程艳

【摘 要】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对于幼儿园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家园合作教育方面还存在着如幼儿园家长无法充分理解家园合作的真正内涵等问题,为家园共育工作带来一定阻碍。本文将结合幼儿园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意见,旨在为促进家园共育工作的展开。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对策探讨

家庭与幼儿园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生活的主要环境,而家庭教育又会与幼儿园教育有所不同。家庭教育具有情感性、随意性较强的特点,而幼儿园教育相对来说更加专业,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教育,因此这两种教育方式对幼儿的成长具有不同意义。本文将结合幼儿园公寓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幼儿园共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可行性意见,以期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1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家长应与幼儿园教师同是幼儿的教育者,只有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才可以促进幼儿的不断成长。然而在实际的幼儿教育实践过程中,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幼儿园、家长对家园共育工作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刻。幼儿园通常会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处在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作为指挥者不断改变着“双向互动、相互平等、共同促进幼儿成长”的原则,缺乏对家长教育需求的考虑;而幼儿园家长也没有明确表示出与幼儿园共同合作教育的积极态度,对于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也只是被动参加,缺乏主观意识,同时没有充分理解“家园教育同步、平等”的教育理念[1]。

第二,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由于大部分家长的工作时间较忙,无法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或是认为活动缺乏乐趣,而在回家后家长也不愿意同幼儿进行交流玩耍,使得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受到一定阻碍,无法更进一步发展。大部分时间内,家园共育的工作仅是一项表面工作,很少有人去真正了解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内在含义及其中的各个环节。虽然幼儿园经常会邀请家长讨论幼儿的生活,但是家园合作中仍然会存在家长与幼儿园脱节的现象,使得家园合作无法紧密联系在一起,且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第三,幼儿园家长缺乏合理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方法。在对幼儿进行教育过程中,家長通常会将教育理解为狭义上的幼儿园教育;有些家长认为会将“树大自然直”传统思想带入到对幼儿的教育中;有的家长认为幼儿正处于一个长身体的阶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幼儿的教育;还有些家长认为将幼儿送进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园教师需要完成的工作与自己无关;甚至还有一些家长从未接受过专门学习过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缺乏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此外,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只是一味追求对幼儿智力的开发、过度的溺爱或责骂、或家庭中存在教养幼儿方法不一致的情况[2]。

2强化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2.1加强宣传工作,促进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沟通与交流

幼儿园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得家长可以充分了解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及规范,同时促进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例如运用书刊、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对幼儿园中发挥职能的大事小情、幼儿教育的具体情况、幼儿参加各项活动的基本情况及有关幼儿预防疾病、卫生保健、科学育儿的方法进行宣传,让幼儿家长充分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此外,家长应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及时对孩子在园中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同时教师也应该在课余时间加强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得与孩子相关的信息可以在家长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2.2幼儿园应与家长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家园共育工作应建立在家长与教师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注意及时沟通。为了保证家园共育工作有效展开,校方应在常规性计划的基础上对幼儿园每天发生的大事小情进行记录,并根据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情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如孩子今天在幼儿园中有了哪些进步,小朋友是如何处理身边问题的,使得家长随时都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教师还可以将幼儿在家的状况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应的主题在班级中以汇报、便条的方式让幼儿相互之间进行相互交流。此外,幼儿园还应重视个性化的沟通方式,除了网络交流、家访等方式,教师还可以通过为每个孩子建立“成长档案”的方式记录孩子的成长历程,并在适当的时机向家长展示出来;将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照片、成长经历等方面的内容展示在文化长廊或者展示台上,方便家长及时掌握并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清楚孩子与同龄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差距与不同,同时可以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的亲密合作关系。

2.3通过运用语言魅力以博得家长的认同

由于我国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使得家长对这些孩子百依百顺,宠爱有加,且无法发现孩子自身存在的缺点,而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这些缺点很容易暴露出来,而在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有些家长敢于正式孩子的缺点,而有些家长却不希望听到有关孩子缺点的内容,尤其是告状、诉苦的交流方式,很容易引发家长的负面情绪[3]。因此幼儿园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应注意沟通方式。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先扬后抑的方式,在充分肯定孩子优点的前提下指出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通常情况下这种委婉的方式更容易被家长所接受。其次,应避实就虚,教师不要在交流的一开始就急于切入主题,应当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时候将孩子的真实情况如实的反映给家长,引入交流主题。教师在于家长谈论孩子缺点的时候应以让家长明白孩子缺点并及时改正为主要原则,从而获得家长的支持理解,以方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协调,共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家长为出发点去考虑问题,有利于家园之间的沟通。

2.4利用多媒体传递真实信息

随着我国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已经不再局限在口头交流及传统的纸面交流,通过利用多媒体如手机、电脑等方式可以将孩子最真实的情况如实反映给家长。教师可以将孩子在幼儿园中等表现情况录制成视频或制作成精美的相册传输到家长的手机中,使得家长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生活状况,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的方式增加教师与孩子家长之间的沟通,减少教师与家长之间由于相互不信任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教师可以将孩子上课、游戏、睡觉等环节拍摄成影像资料,当家长看到还在在幼儿园中有所进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家长会由衷的感谢教师及幼儿园,使得孩子家长消除对幼儿园的各种疑虑如孩子被欺负、教师太凶等情况,使得家长对教师产生信任。通过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准确的将孩子的现状随时随地的发送给家长,使得那些醉心于工作、想关心孩子却又没有足够时间的家长提供便利。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家长放心的将孩子交给幼儿园,同时也可以鞭策幼儿园更耐心、仔细的教育每一个孩子,通过多方努力共同促进家园共育工作的展开,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园沟通效果的好坏是影响幼儿成长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促使幼儿家长与幼儿教师连为一体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家园沟通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沟通方式,只有针对家长的具体性格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才能将沟通的成果发挥到最大化,从而引起家长的共鸣与认同,形成教育共识,为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奠定有利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华平.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讨[J].中外交流,2016(29):292.

[2]赵梦娇.关于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研究[J].求知导刊,2014(7):79-79.

[3]乔素芳.国内外对幼儿园家园共育活动研究的比较分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5):220-220.

猜你喜欢
对策探讨家园共育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共同物流视角下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