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余体育社会化

2017-08-29 09:16杨轶豪张晓霞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课余社会化校园文化

杨轶豪 张晓霞

【摘 要】课余体育已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丰富课余生活,是学校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体育社会性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助力,同时协助全民健身开展活动,是目前课余体育的新任务。

【关键词】课余体育;社会化

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形式。课余体育是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能力和水平、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和内容,课余体育在当代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课余体育对校园文化的作用

青少年学生最富于朝气和活力,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憧憬,他们不但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需要娱乐,需要友谊,需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要情感和精力的释放,而课余体育活动正是满足青少年学生这些精神与需要的最好方式之一,发挥课余体育的内在与外化效应,丰富校园文化,体现多样性,创造出紧张严肃与生动活泼相统一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满足学生生理、心理多方面的精神情感需要。通过课余体育活动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使校园文化产生更加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课余体育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将他们剩余的精力得到有效的、正常的释放,既达到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课余体育向社会化发展

校园文化应适度保护的同时,也要加强可与体育对社会的开放性,需要加强与社会文化的交流和沟通,而课余体育活动正是加强这种开放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以体育为内容、形式、载体的广泛交流和接触,可以增进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与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汲取社会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从而弥补校园文化单纯性的不足;其次,体育运动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社会交往能力、个性张扬和自我表现力、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近年来,国家为发展社会体育制定了许多重要措施和规划,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和城区体育场馆要面向社会开放的有关法令,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现代社会要发展课余体育,并跟上体育社会化的步伐,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学校体育和课余体育的发展仅靠国家有限的专项经费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全社会来关心、帮助、支持学校体育事业,借助社会力量,为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和经费上的保障,实现学校课余体育经费和物质保证的社会化。学生社团自发组织的拉赞助冠名的系与系之间、校与校间的大学生篮球、足球联赛就是一种成功的范例。

三、课余体育社会化发展方式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體育作为一种精神生活必需品已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认可。一方面,高校是学生受教育的最后阶段,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社会体育健康蓬勃发展有着重大的责任。同时,高校具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受过良好训练和具有较强能力的专业体育教师队伍,在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和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等方面起着重大作用.另一方面,在学校体育领域随着大众体育的推广,媒体不断向人们科学健身的手段、方法,学生的体育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处于“自娱”和“自我”的主体意识阶段,不少学生自购器材,积极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花钱买健康”、“科学锻炼换健康”等体育消费观念愈来愈多地被学生所接受。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颁布以来,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一期工程的完成,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仅有10余万人,多集中在发达的大中城市,人员区域分布极不均衡,专业人员缺口较大。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形式培养一批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广博的体育专业知识、综合业务能力强、精力充沛和身体健康的骨干体育指导员。建立由学生自己管理、自由参加的群众性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如在部分高校出现的各单项体育协会,就是一种学校课余体育较好的组织形式,他们在推动学校体育和课余体育社会化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随着国家健身计划的推广和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有关法令的下达,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终生体育观念、自我锻炼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群众对体育的不同需求将导致社会体育向多元化发展,通过国家投资和社会集资,不断修建和完善了相关的体育场地设施,为全民健身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建立了以各级领导为核心,以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志愿者为骨干的社会体育组织。充分利用社会、学校及单位的场地设施和资源,积极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加快了体育社会化的进程。近年来,体育社会化不仅使体育本身受益匪浅,而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取得了很大的收益,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课余社会化校园文化
丰富的课余生活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咪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