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

2017-08-29 12:27黄小珊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教科书笔记习惯

黄小珊

平日里,每当谈到学生的学习问题时,不少人往往众口一词:习惯太差。可是,学生为什么学习习惯差呢?原因固然很多,但日常教学与管理中未能有效地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却是不争的事实。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乌申斯基也说过:“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可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减轻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呢?一般而言,可结合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紧紧抓住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养成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听课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增强听讲的针对性,大大提高听课的效果。 因此,日常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可结合布置预习作业进行指导。以语文学科为例,预习一篇新课文,我指导学生一拿到课题,先想,我从课题中想知道什么。如《田忌赛马》一文,生1:我从课题中,想知道田忌是怎样赛马的?生2:我想知道田忌和谁赛马?生3:我想知道他们赛了几场?生4:我想知道比赛规则是什么?生5:我想知道比赛结果怎么样……通过看、想、说、问,把自己带入课文,利用急于想验证我猜测的对不对及我想知道的答案课文中是否有?在哪里?学生为了快点掌握故事的来龙去脉,就会聚精会神,进入如饥似渴的状态,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有时,我让学生在预习后给老师设置作业题(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答案),看看谁的作业题能难倒老师。为了考倒老师,学生预习时可是花了一番心思,这样自己感觉哪里有疑问,哪里难理解,也都心中有数。但这种自觉、主动的预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及时督促、变着法子激励、引导,否则,就会流于形式,或变成无奈的应付、痛苦的负担。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听讲或课外学习过程中,都应养成随时圈点、批注的习惯。听讲过程中笔不离手,当老师讲到某个对自己有启发的问题时,可在纸上或书上简要地记上几笔或画个符号,留待课后重点解决,防止关键地方或有价值的地方被漏掉。做课堂笔记时,要指导学生努力避免两种偏向。 一种是颠倒了听与记的关系。对老师讲的内容,生怕漏掉了,不分主次,不加选择,只拼命地记,不动脑去想,甚至是教科书上现成的概念、定理等也无一遗漏,结果是一节课下来累得筋疲力尽,该理解的理解不了,该记住的也没能记下来,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学习成绩。 另一种是不善于利用教科书做笔记。有些同学也许是出于爱惜课本的考虑,教科书用完,书页上干干净净,了无痕迹,这并不可取(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则另当别论)。事实上,每页书都有许多空白处,可充分利用这些空白,随时记录与本页所讲内容相对应的笔记,这样随学随记,简单方便,再复习利用时也容易查找,这也正是所谓“书头笔记法”所要求的。新教材的一些学科,像数学等教科书在编排内容时页边都留出较大的空白,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空白,做好课堂笔记。

三、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复习也是重要的学习环节之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精神的有效措施。复习应及时、经常,这是由“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所决定的。因此,复习要趁热打铁。不然,预习、听讲的成果就很难巩固,时间一久,必然会造成知识的遗漏,影响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学生尤其是新生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作业做完,万事大吉,每到考试,才临阵磨枪搞突击,效果往往不佳。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搞好日常复习,做到以下要求:一要经常化,要步步为营,循序渐进;二要透彻理解,牢固掌握,不留尾巴;三要适当做一些题目,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课堂学习效果的“反馈”手段。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为以后的复习积累资料。因此,一定要指导学生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 教师应要求学生先复习再做作业,学过的内容复习好了,才能快速准确地完成作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难免会埋头乱做一气或者照抄别人作业。不少同学之所以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大多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作业方法所致。

五、积累习惯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见作文就头痛,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的文章,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的头脑中空空如也。积累可以从语言积累和文字积累两方面入手。新大纲要求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另外还有推荐的80首古诗,这些都可以作为语言积累的材料。文字积累的方式则是多种多样,可以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精彩的词语,优美的句子则马上摘录在固定的一本笔记本上。或者教学生采取剪贴的办法积累有關材料,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交流积累的情况,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加深他们的文化底蕴。

猜你喜欢
教科书笔记习惯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