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开展的现状及设想

2017-08-29 21:56许玉琴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设想实践教学现状

【摘 要】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实践教学在思政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要地位,但是仍然存在实践教学课时、师资的质和量、经费无法得到保证的现实困境。把思政实践教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来开设,不啻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对策。实践教学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既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又有现实需要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实践教学;现状;设想

如果我们把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比作一只小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就是鸟的两翼。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重要途径,它发挥着理论课教学中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在生活中,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理论的局限性,从而进一步去修正前面的理论,创新,发展新理论。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理论和实践不断交错,螺旋上升的过程。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05方案”)下发以来,全国各地高校都开展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探索,关于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尤其是2015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其中对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逐渐认识到实践教学在思政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要地位,尽管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思政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问题还是很多。

首先,实践教学的课时数无法得到保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05号)明确规定,“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2011年2月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思政课建设标准》中提出“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落实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覆盖大多数学生”。划出专门的学分要对应相应的学时,按照一个学分对应16-18个学时计算,高职院校需要16-18个学时,本科院校需要32-36学时。在有限的学时安排之下,思政实践教学课时的落实困难多多。很多院校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依据历来教学惯例,以理论教学内容较多为由,常常挤占实践教学课时。绝大多数并高校没有把思政实践教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来制定单独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往往是在理论课教学大纲后面附加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其次,师资量和质都无法保证。应当承认,教师在实际中落实思政实践教学中确实遇到的困难相当大。思政教师师生配比普遍失衡,思政教师普遍存实践教学教材缺失,实践教学任务艰巨,实践教学师资急待提升的现实窘境。其一,全国绝大多数高校,思政教师严重不足,每位老师每个学期要完成3至4个,甚至多个班级的思政理论课授课任务。除此之外,还有兼职辅导员等教学管理任务要完成。其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单独开设成一门课程,面临着课程资源缺乏,教学资料有限的问题。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全体必须要有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而这些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是空白,能够成熟到作为一门课程去使用的课堂教材还是很有限的,这就意味着,思政教师在上完理论课的时间里,自己去挖掘,补充,开发,建设这门课程。其三,实践课教学与理论课教学对授课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他们对授课教师提出的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求是不一致的。多年的职业习惯和思维,使思政理论课教师短时间跳转到实践课教师得难度颇大。思政理论课教师必须完成知识结构,实践技能方面的提升与扩展。

最后,经费投入少,从实践教学的管理来看,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长效性、可操作性,资源共享的政策、制度有缺陷。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尽管不少公办高校在中央的三令五申下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教学计划中也列出了实践教学的学时和学分,但实践教学的实施途径、实施方案、检验标准、经费来源等均缺乏明确规定。实践教学资源严重不足,这也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最突出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训室,前者要求学生走出校门,来到实践基地,现场观摩,考察,调研,暂且不论活动组织和协调多么复杂,单说把每个老师从所带课的3,4个班里选出一个班带出来,涉及学生的出行安全就会使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和授课教师望而却步了,后者思政校内实训室。校内实训室通过圆桌会议、现场观看音像制品,实景模拟虚拟游戏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实践教学的目的。校内实训室规避学生外出带来的风险,但是实践课程强调容是现场去看、去观摩、去调研、动手做。相当比例的实践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做的,实训室里的实践课远远不够。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每位学生要完成1-2个学分的实践课时,数量很少实训室是无法满足需求的。而且教学班过大,分组无法完成,只好把“做”改为“看”。思政课实践教学,重在校外实践教学,贵在体验式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根本无法落实少数高校带领学生外出实践选取一两个优秀学生组队异化成了“精英实践”“少数人的实践”。

为解决上述现状,能否尝试把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来开设?

开设独立思政实践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是指整合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同时合并使用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和学分,单独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社会实践”课程[1]。把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可行性:①实践课与理论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认为,从理论上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是否具有真理性、现实性、指导性,仅凭教师的单纯理论灌输是难以让学生信服的。只有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将深刻的理论思维与鲜活的感性体验相结合,才能使他们在活生生的事实、图像、景观以及真切实在的亲身体验中,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地位,将教学内容逐步转化为自己的内心需要,心悦诚服地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稳定的心理品质。[2]②文件支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05号)明确规定,“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必要性:①整合资源,精准突破。教务处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教学部门编写统一规范的实践教学大纲、实施方案,按照准备、实施、验收三个环节开展实践教学;联动学校思政工作者,学校团工委,辅导员,学生处都可以参与到实践教学落实的组织和管理中,尤其设涉及到老师组织老师处校门的食宿车辆等后勤安全保障。②师资专项。没有独立课程的时候,大多数学校是思政教师兼上实践部门内容,单独开设为课程后,就会有专门教师负责实践课程教学,对思政实践的效果会有很大的改观。③课程建设发展的就有了前提。单独设立思政理论实践课程,为这门课程的开发的建设提供了实践的试点,课程建设也有了落脚点。④如果实践教学作为一门课程,会改变当前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棘手问题,比如实践教学管理会更规范,配备相当的师资来满足这门课程的需要,教学过程更规范,专职实践指导教师专门考核,教学目标更明确。

参考文献:

[1]朱云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09(6).

[2]熊友华.浅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必要性[J].思想教育研究,2005(2).

作者简介:

许玉琴(1974~),女,安徽巢湖人,硕士,副教授,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思政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4安徽省教育厅高校教育振兴计划中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研究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设想实践教学现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对驼峰测长的改进设想
跟踪导练(一)1
消除空袭后果的一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