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备考的几点建议

2017-08-29 00:38何占昭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备考中考数学

何占昭

【摘 要】初中数学备考总复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文为提高数学复习质量,特对初中数学总复习的方法策略进行探讨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考;数学;备考

在当前课改形势下,中考数学命题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体现新课程的要求。试题内容着力强化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中考数学命题趋势

纵观兰州市近几年中考数学命题“狠抓基础,注重过程,渗透思想,突出能力,强调应用,着重创新”的指导思想不会改变,在体现《标准》的前提下,注重试题的基础性,注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考查和知识的综合,这实际运用;注重考查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突出数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关注学生获取数学信息,认识数学对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从而体现中考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1)在数与代数工领域中,规律意识类试题将成为主流。规律意识类试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探索,使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代数式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近年来,规律意识类试题在各地中考数学试题中都有体现。

(2)试题难度降低,将从以往的和论证转向发现,猜测和探究。为适应课改要求,几何考查开始降低难度,几何证明题的分值开始减少,几何试题开始转为主要考查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力和对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从常见的几何图形中提出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探索,从而解决问题。

(3)考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试题将成为命题的方向。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最具活力的课题。由于开放性,探究性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加创新题型,突出和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成为最具热点的问题之一。不求结论的唯一性,培养学生的决策意识将是今后中考数学命题的方向。

二、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避免复习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将中考的数学复习分为三轮进行。

第一轮:基础知识系统复习

(1)在复习时我们首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我们按照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模块,按照课程标准给学生重新梳理哪些知识点是识记,哪些知识点是理解,哪些知识点是运用。将每个知识点给学生整理出来,在这里我们要求学生过“三关”,第一关“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第二关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基础知识;第三关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2)通过典型的例、习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例、习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变表达方式等。

(3)定期检测,及时反馈。练习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不能盲目的加大练习量。要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我们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轮专题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线结合,交织成知识网,注重与现实的联系,以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专题复习”我们按照中考题型分为“填空、选择专题”、“规律性专题”、“探索性专题”、“阅读材料专题”、“开放性专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我们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专项训练:①实际应用型问题;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⑤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⑥几何代数综合型试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个侧面去展开,并将近几年中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真正把握其命题方向和规律,然后制定应试对策。初步形成应试技巧,为下一步的“强化训练”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轮:套题训练(模拟练习)

这一阶段,重点是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我们通过讲评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具体做法是:從近一、两年的中考卷中选题,编制与中考数学试题完全接轨的、符合新课程标准及命题特点和规律的、高质量的模拟试卷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要及时批改,重点讲评,讲解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问题,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去体会,感悟概念、定理和规律。

三、中考数学复习中应遵循的基本理念

(1)教会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不要过多地依赖同学和老师。千万不能一遇到不会做的题就请教同学和老师,应给足自己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老师讲的题、与同学讨论的题易忘,自己做的题、特别是做错后改正过来的题便不易忘记。

(2)精选精练反思提高:学数学要做一定量的习题,而且要追求做题的质量。要精选精做,讲效果。题海战术要不得,但一定量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按考纲的要求,我市数学试题的难度分布仍为7∶2∶1,这就意味着基础题占了近90分。假使中考试题的难度加大,但对基础的考查不会减弱,要告诫学生雄厚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要让学生静下心来,通过学习回忆,从中悟出规律来。有所思,有所悟,便会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便能悟出道理、悟出规律、悟出灵感。

(3)建备忘录:让学生给自己准备一个记录本,对一些典型题解、疑难、易错和易忘问题以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等,随时记录,以备在日常学习中加以解决。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错误,使自己的弱项变为强项,劣势变为优势。

四、复习中应注意的几点

(1)立足教材,注重基础。复习要立足于教材,在备战中考的第一阶段,首先应以教材为蓝本,重视“双基”训练,特别是对基础题的考查,要让学生掌握典型的例题,习题民,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意构建知识结构,让各种概念,公理,定理,公式,常用结论及解题方法,技巧都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扎扎实实地从教材做起,夯实基础,充分体现基础知识在解题中的指导作用。

(2)加强专项训练,突破难点,提炼方法。中考数学的七大模块是: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函数及其图像、三角函数、概率、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相似三角形、圆的有关题目。学生应围绕这些模块进行训练,对典型试题反复训练,要注意解题后的反思,总结各种有针对性的解题方法,以此拓展解题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注重细节,严格训练,规范解题。许多学生考试不注重细节,本来会做的题却拿不到分数,原因是不注重解题细节。扣分的原因大多是答题不规范,抓不住得分要点,这与平时只顾做题、不善于归纳总结有关。希望学生能关注细节,重视解题步骤和解题格式的规范化训练,数学语言的表达力求规范,基本运算格式的书写、答题卡格式训练等方面要符合要求。做到考试时会做的题不丢分,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4)关注热点,如数学的应用性问题、最值问题、动点问题、存在性问题等。

(5)适当模拟,加强应用。学生可以精选几套中考模拟题进行练习,每套练习要独立完成,做完后一定要认真地纠错和消化,对知识的遗漏点做好针对性训练。endprint

猜你喜欢
备考中考数学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古诗难懂之因探微
基于考题分析的圆锥曲线内容备考探究
放松一点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