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麻雀》看“反转”对审美惊奇感的营造

2017-08-31 10:48李木子
戏剧之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谍战剧麻雀

李木子

(中国传媒大学 戏剧影视学院,北京 100024)

从《麻雀》看“反转”对审美惊奇感的营造

李木子

(中国传媒大学 戏剧影视学院,北京 100024)

自1981年第一部谍战剧《敌营十八年》在中国问世后,国内影视剧创作中先后出现了多次谍战剧创作浪潮。《麻雀》与传统的谍战剧相比,除偶像化与青春化之外,其中对“反转”的运用尤为独特。本文旨在分析《麻雀》中“反转”对于本剧审美惊奇感的营造,以及对本剧存在的一些创作问题进行反思。

谍战剧;《麻雀》;反转;审美惊奇

一、《麻雀》情节事件划分

1940年,汪伪政府成立了特务机构——汪伪特工总部76号,大肆杀害军统特工、中共地下党,《麻雀》的故事由此展开。中共地下党员陈深潜伏在敌方阵营特别行动处处长毕忠良手下,他在接受了上级“宰相”沈秋霞提供的一份日寇企图毁灭中国的绝密情报“归零计划”后,与军统特工唐山海、徐碧城亦敌亦友,共同战斗,在生死陷阱之中斗智斗勇。

从本剧的人物关系上来看,《麻雀》分为三大阵营:第一,以李默群、毕忠良等为主的汪伪特务;第二,以唐山海、徐碧城为主的军统特工;第三,以陈深、沈秋霞、李小男等为主的中共地下党。

众所周知,电视剧是由一个个的事件所构成的,根据事件在情节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电视剧情节中所体现的情境转折的数量,也就是电视剧的情节密度。那么谍战剧中的情节速度一般发展较快,信息容量较大,因此情节密度和强度也就越大。

表1 一级事件划分

表2 二级事件划分

在《麻雀》的三个一级事件中(见表1),又包含了众多的二级事件(见表2)。如以此类推,情节事件可以被一直划分下去,直至小到每一个镜头。那么如表1、表2所示可以得出,第二个一级事件所包含的二级事件数量最多,并且这一事件中第三部分(26-45集)包含的本文所要研究的“反转”数量最为集中,可看出此段情节密度集中,是本剧的高潮段落,因此“反转”也密集出现于此。

二、“反转”对审美惊奇感的营造及其理论依据

电视剧中包含有多重复杂的情绪,谍战剧也不例外,有围绕核心谍战展开的紧张情绪、男女主角间的爱情情绪、亲情情绪等。本文着重关注剧中人物为夺取“归零计划”而出现的反转,为观众带来的审美惊奇感所引发的紧张情绪。全剧剧情跌宕起伏,情绪变化量大,节奏处理较为得当。从第25集开始,实施计谋夺取“归零计划”,这也是整部剧情节最密集、反转数量最多之处。

“反转”给观众带来了审美惊奇感。“审美惊奇”是一个美学理论,亚里士多德说:“一切‘发现’中最好的是从情节本身产生的、通过合乎可然律的事件而引起观众的惊奇的‘发现’。”在电视剧中,需要剧集中本身出现的让观众感到惊奇的情节事件,再通过观众审美主体个人的主观而感受到的一种审美体验。

电视剧的“反转”来源于角色的“意图”能否实现。剧中陈深的信仰、夺取“归零计划”等就是他的意图。剧中的悬念正是来自于陈、唐与毕忠良之间冲突的意图,这些冲突吸引着观众的审美期待,悬念由此产生。惊奇之感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这些惊奇都来自于角色或剧情意图的隐藏或者误导。观众具有从悬念中知晓故事结局的期望,也有享受故事过程的愿望。观众会根据剧中的情节细节思考、推理,当某些事件的结局或真相与自己所期望的不一致时,就会产生惊奇。这种不一致越突出,惊奇感越强烈。

审美惊奇感一般由两种形式实现,一是一见而惊。观剧过程中,观众对剧情中出现的危机及其化解过程极度激赏,在心中蓦然升腾起一种独特惊奇的美感体验,就在观众与剧情相遇的瞬间,观众获得审美的惊奇与快意。二是从不惊奇到惊奇。从“不惊奇”到“惊奇”的审美过程(对同一客体而言),它相对偏于认知方面的特点,观众对剧中的人物经过多集审美经验的理性沉淀,对该人物在某个情节事件中的突发行为感到意外。

如在第16集中,唐山海去乔家栅为打算营救周丽的飓风队员报信,不幸遗失了一枚纽扣,在毕忠良走进办公室的那一刻,观众发现,纽扣原封不动地出现在唐山海的衣服上,着实为唐山海捏一把冷汗。第32集中,苏三省怀疑陈深与唐山海的计谋,故意将酒洒在陈深身上而不幸掉出与柳美娜一样的手包,情急之中,陈深拿出包里的戒指向李小男求婚。一切都十分蹊跷,虽无法瞒过毕忠良的眼睛,但也算勉强解决,也推动了陈深与李小男之间的感情。这些反转都是让观众在刹那间为角色的行为及剧情的走向产生了惊奇之感,这正对应“一见而惊”的实现形式。

剧中对李小男形象的塑造,分别从第6集、第45集和第47集逐渐过渡,第6集中,李小男掩护了陈深的船票;第45集中,她机智化解了徐碧城掉落的项链,这些做法与她性格十分对立,让观众感到惊奇。但在其他剧集中,她并无身份漏洞,直到第47集她为陶大春通风报信,并展示了功夫,这一小反转在带给观众惊奇的同时,也带给观众更多的思考,她的身份想必观众也开始怀疑。直到第58集她的“医生”身份暴露。她坐在整洁的仓库里,这和她平时邋遢的生活形成极大反差,身份和生活习惯的反转带给了观众刹那间的惊奇。观众的情绪在第58集的酝酿之中,对李小男所带来的三个小反转直至最后身份暴露的大反转,正是经历了从不惊奇到惊奇的变化。

正是这些“反转”为观众带来的审美惊奇才会使得观众评价剧集“好看”,“反转”虽提升了剧情的可看性,但有为“好看”而“反转”之嫌疑,多次“反转”的使用,会稍显剧情“注水”,同时也会出现诸多细节问题。

三、创作问题与反思

首先,该剧宏观上不够真实,情节设置上的“反转”营造的审美惊奇感更多是为了吸引受众观看,难以升华为深层的审美意蕴及审美价值。

其次,泛偶像化也是近两年谍战剧的一个重要问题。历史上,间谍工作一般挑选长相比较中庸,在人群中不太出挑的人担任。由俊男美女扮演间谍本身就说不通,作为对演员演技要求较高的谍战题材电视剧,偶像派的演员明显不占优势,谍战剧需要在人物塑造方面有更多层次感,对演员的演技要求也更高。

最后,对比原著和电视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原著可以说短小精悍,有很多留白,而电视剧为了增添故事情节,使剧情略显拖沓。如小说中,“宰相”只出现在开头部分,而电视剧中将营救“宰相”这一环节扩充至六集,凸显了陈深的鲁莽和剧情的拖宕。

近年来,电视剧观众的审美心理不断变化,但无论观众心理如何变化,对质量上乘的电视剧的期待是不会改变的。“反转”作为一种艺术手法,也应避免被过度应用与消费。寻求高质量和高关注的结合,才是我国谍战题材电视剧发展的必由之路。

[1]李胜利.论电视剧的情节强度[J].当代电影,2006(2).

[2]张晶.审美惊奇论[J].文艺理论研究,2000(3).

[3]李潇云.论审美惊奇的实现方式[J].学术探索,2000(12).

J905

A

1007-0125(2017)15-0080-02

李木子(1994-),女,汉族,河北人,中国传媒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电视剧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谍战剧麻雀
朱一龙、童瑶主演悬疑谍战剧《叛逆者》
拯救受伤的小麻雀
1958年的麻雀
麻雀
小麻雀乖乖乖
新世纪以来谍战剧叙事策略浅析
《潜伏》在谍战剧叙事的“革命”
谈谍战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论谍战剧的创新和出路
麻雀与红襟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