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之策略

2017-09-01 04:44许德福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转化成因学困生

许德福

[摘 要] 教育的实施要面对全体学生并使全体学生的发展均得到提高是现代教育的理念,由此带来的学困生转化问题也就变得尤为重要了,高中数学学困生现象是最为普遍的,本文结合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学困生转化的策略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学困生;高中数学;成因;转化;策略

感觉高中数学学习有难度的学生不在少数,这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往往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但数学学习的成效仍然微乎其微,这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逐渐产生了“惧怕”的思想,数学成绩不甚理想的现象也就更为普遍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谈谈自己的看法.

[?] 对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审视与分析

1. 学习始终将自身置于被动的地位

学生进入高中以后仍然像初中阶段一样对教师存在很强的依赖,对于学习的主动参与始终是欠缺的. 此类学生学习没有计划性,课前预习环节欠缺,对学习内容处于完全陌生的状态,再加数学笔记的记载也在同时段发生,导致其听课时的思想触动较少.

2. 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概念的内涵、知识的重难点、涉及的思想方法等是教师一般都要讲清楚的,但是一部分学生把学习的重心放到了记笔记上,使得知识的领会太少,课后的巩固、总结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完成时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结果,看似在数学学习上花了大把时间和精力,但往往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是没有的.

3. 轻视基础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数学学习中往往会有上课听懂便沾沾自喜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對书写演算、解题基本技能与方法等不够重视,使得作业与考试的过程往往不够顺利、圆满.

4. 欠缺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条件

高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跟初中阶段相比都有飞跃性的展现. 因此,若想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来说是必须的. 高中数学知识很多时候呈现出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较难的特征. 诸如如何求解函数值域、实根分布和参变量方程、排列组合应用等问题都是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分水岭,学生如果不能及时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补救和查漏补缺,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也就成了必然.

[?] 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分析

1. 欠缺学习动机与兴趣的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1)此类学生的表现特征:对数学学科与其学习的认识不够到位,没有主动参与的学习动机,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容易放弃难题是此类学困生的外显特征. 例如,笔者的一位文科学生始终将高考作为数学学习的唯一目的,对数学学习严重缺乏兴趣,并作出将来不会从事跟数学相关工作的表态,对他来讲数学学习仅仅是一种任务.

(2)应对策略:

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的认知. 数学是重要的高考科目以外,还是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的工具型学科. 很多诸如教育学、管理学等大学文科专业都需要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的支撑.

其次,教师应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 高中数学学困生表现出的通病便是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数学的枯燥无味、过于抽象、数学教师的魅力不够等都能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失去应有的学习热情. 因此,教师应把握学生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努力培养出师生之间亲密的情感,能与学生建立心灵交流的纽带并帮助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当然,高中生的理解力对于数学中蕴含的美和其特有的文化也已经能够产生很好的理解了,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这方面的引导使得学困生产生一定的数学学习的动力.

2. 欠缺科学学习节奏的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1)此类学生的表现特征:数学学习没有计划,学习节奏不合理,数学方法与学习习惯不好是此类学困生的外显特征. 例如,笔者曾经有一位数学学习特别认真但成绩始终不够理想的学生,该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尚可,课后很多时间也都花在了数学课外题上,但其对于不会解决或者来不及解决的题目常常不了了之,学习也从没有制定过计划,花很多时间解一道题的现象时有发生.

(2)应对策略:对于此类学生来说,对其学习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是最为重要的.

首先,指导学生合理分配、规划自身的数学学习时间和节奏,拖拖拉拉的低效率学习方式应当摒除.

其次,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习计划,把每天、每周的数学学习计划按实际水平科学制定,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周期较长的学习计划以牵引自己的短期目标一一实现. 在计划得到圆满实施以后再进行课外题的加强性训练.

再次,指导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方式与习惯的养成与保持. 引导学生与同伴、与教师形成互动交流的探讨氛围,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优生与学困生互助学习的探讨模式以帮助学困生进行学习.

最后,引导学困生搞清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的主次之分,引导学生对于课本知识与教师教学内容的正确把握,牢固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3. 认知能力欠缺的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1)此类学生的表现特征:此类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常常是教师与家长眼中的“笨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往往比较呆板,对于知识的记忆比较机械且不善理解与关联. 例如,笔者的一位学生,整个初中到高中一直是班级的最后几名,必须在教师的提示或点拨之下才能完成数学的练习,下笔很快却又经常解决不了问题,对于已学知识的运用很多时候表现得生疏.

(2)应对策略:在面对认知方面比较欠缺的学困生时,教师要以打持久战的心态对学生的知识、思想、方法进行引导和改进.

首先,此类学生中很多对数学学习是没有信心的,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一点一滴地逐步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肯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流露出的能力以及进步.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数学解题方法以及思想进行有意识的思考与总结,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正确的回顾.

4. 对根源认知欠缺的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1)此类学生的表现特征:了解自身数学学习水平但无法找到症结所在是此类学困生的外显特征,因为找不到自身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也就更加不谈其对于数学学习的反思与调控了,解题技巧与经验以及对知识的解决都是极其欠缺的.

例如,学生在解决一类问题的过程中常常犯同一类型的错误,在教师指出错误之时常常不能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辨析,表现为改错毫不犹豫,但如何改错却无从下手.

(2)应对策略:

首先,教师应帮助此类学困生摸清自身数学成绩得不到提高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找出症结所在并找出应对的方法.

其次,引導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归纳与总结. 将环环相扣的数学知识前后关联并制作成自己能够一目了然的手抄报等,使得学生在反思与回顾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 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为兼顾学困生的学习适度降低教材难度并强化课堂教学

相对来说,学困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不是很高,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对于他们来讲很多时候是不易理解的. 所以,教师应尽量使用教具、模型等直观的手段来进行教学活动,并注重兼顾学困生的学情发展,将教材难度适度降低至学困生们容易掌握的程度,使得他们学习的信心能逐步树立,在他们建立一定的认知基础之后再将教学的要求适当提高.

2. 注重教育公平性的体现

学困生在教育面前应当得到一样的机会,教师对学困生不能产生歧视、冷落的心理,不能对他们失去希望与信心,要随时关心、爱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与知识技能的提高,摒弃学困生属于不可调教的“朽木”这一错误观点.

3. 关注学困生课堂反馈的同时对其加强课外辅导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由此形成的个性特点也是独特的,所以转化学困生的过程必然也具有复杂性. 因此,教师要在抱有希望和信心的同时做到有爱心、有耐心,对学困生不抛弃、不放弃,让自己真正走进学困生们的心里,将“抓反复”和“反复抓”持之以恒地付诸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付诸于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直到学困生的思想与学业都迈进稳步发展的行列.

显然,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长期、反复并具有挑战性的,一劳永逸与一蹴而就在这样一个艰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能存在,因此,教师一定要有饱满的热情和永恒的耐心对学困生进行因势利导,使其长期获得、保持前进的动力并取得长足的进步.

猜你喜欢
转化成因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