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温度”

2017-09-01 08:13王玮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优化情感温度

王玮

[摘 要] 本文通过教学实例,论述了怎样通过优化情感教学的方法,营造强大的学习气场;通过步步为“赢”的诱导,促进学生学习劲头提升;通过增加新知难度,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持续升温.

[关键词] 情感;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 引言

“曲线如游龙,函数如乱码. 游龙遇乱码,吾即变成鸭.” 这是一个高三学生写在他没有完成的数学作业本中的几句话. 初看,是又好气又好笑. 再看,每一句中都透出他对数学学习的绝望与无助,更能透出他数学基础的薄弱.

虽然这是一个特例,不能代表大多数.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受学科本身、教师以及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对数学学习热情不够的现象.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温度”?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效果比较明显.

[?] 优化情感教学,营造强大的学习气场

众所周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不仅存在着知识的传递关系,而且还伴有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 没有感情的苍白无力的语言往往使人无精打彩,因此无法有效地将想要传递的信息传递给受众. 而相反的,具有丰富情感的颇具感染力的语言却常常能使人精神振奋,激发内在的潜能,促使人产生跃跃欲试的行为冲动,因此也更能有效地将想要传递的信息传递给受众.

比如,在进行“函数的奇偶性”这一内容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两道函数题:(1)已知f(x)=-x4+x2-2,求f(-x);(2)已知g(x)=+x,求g(-x). 接着,分别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这两道题的答案.(答案分别是:f(-x)=-x4+x2-2与g(-x)= --x)

接着用具有鼓励性的语言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这两道题的解答比较容易,但是由答案总结出特点来就稍微有些难度. 哪位同学能借我一双慧眼,让我看得真切?这两个函数自变量与函数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有哪位同学肯第一时间大胆地站出来说出你的结论?

经过这样的具有鼓动式的语言,学生们给出结论:当自变量互为相反数时,两函数之间的关系是:f(x)=f(-x);g(x)= -g(-x). 继续用赞美、鼓励并带着温度的语言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好极了!胜战告捷!让我们继续努力!刚才,这位同学给我的两个关系是对函数定义域内任意一个自变量x而言的,不是某些自变量x而言的. 这里的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分别是R与{x

x∈R且x≠0}(也就是说x为非零的实数). 这是函数关系中非常重要的性质. 具有这样性格的函数当然不是只有这两个,今天我们师生就共同来好好研究研究,写出板书“函数的奇偶性”,并出示其定义. 对其定义进行相应的释义,要特别强调是在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奇函数或偶函数,一定要注意必须是在其定义域内的任一自变量(x)值,f(x)与f(-x)的值是否同时存在. 此后,进入巩固练习阶段.

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教师尤其要用带有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加速前行. 可以用类似于“奔跑吧,兄弟!”“冲!冲!冲!”这类的语句激励学生,应用之前所学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判断下列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并说说你判定的依据是什么. (1)f(x)=x4+6;(2)f(z)=z-;(3)f(b)=b2+b-4;(4)f(a)=a3(a≥0) .

点名提问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要允许学生出现解答错误的情况发生. 切不可急躁,更不能用批评、讽刺的语言打击学生,一定要注意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保持热情,继续积极思考. 当学生判断正确,并能准确讲出其判断依据时,一定要用肯定的语言给予表扬,比如“你真棒!判定正确,依据用得恰到好处!”“讲得非常好!理由充分.”

[?] 步步为“赢”的诱导,促学习劲头提升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其期望值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提高. 这个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注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比如,笔者在进行《等比数列》这一内容的教学时,设计一个“零存整取”的例题,列出第一年至第十年的本加利的计算,通过设置一个又一个的不同深度的问题进行追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效果好坏,与在本内容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否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和步伐有直接关系. 如果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一步一赢,学生便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鼓舞,使得学习的兴趣更加深厚,对新知识的探索也会更加积极.

“等比数列”这一内容的教学,采用“零存整取”这一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题,首先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出示例题:老王于2006年3月1日在某银行存入一年定期10万元,年利率为1.95%%.以后每年3月1日到银行将原存款与利息一并取出来,再转存到新的一年定期.如果此后,每一年的定期年利率仍然保持不变,到2016年3月1日,将全部的存款与利息一并取出,老王可以得到多少钱?

请学生分别列出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取出本息应该是多少钱,只列算式即可,不必求结果. 请学生在练习本中,分别到黑板上列出第一、二、三年取出本息应该是多少钱.

经过列式计算:

第一年:本+利=10+10·1.95%%=10(1+1.95%%),

第二年:本+利=(10+10·1.95%%)+(10+10·1.95%%)·1.95%%=10·(1+1.95%%)2,

第三年:本+利=[10·(1+1.95%%)2]+[10·(1+1.95%%)2]·1.95%%=[10·(1+1.95%%)2]·(1+1.95%%)=10·(1+1.95%%)3.(在學生列出算式的时候,教师可以恰当地给予点拨,让学生进行提出公因式处理,使算式更简化一些,为下一步观察总结做好铺垫.)

在列出这三个算式后,继续引导学生“赢”下去: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发现了这三个算式有什么规律性没有?有哪位同学可以向老师讲一讲,谢谢!经过观察整理后的算式,学生们不难得到其规律:第几年,就是10乘以(1+1.95%%)的几次方.

继续引导学生“赢”下去:请按规律进行合理推断,第四年的本息钱应该是多少?第十年的本息钱应该是多少?第n年的本息钱又是多少?

学生们很快得出以下结论:

第四年:本+利=10·(1+1.95%%)4,

第十年:本+利=10·(1+1.95%%)10,

第n年:本+利=10·(1+1.95%%)n.

继续引导学生,加快节奏和步伐,看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如果本钱是a,利息是q,存的周期数为n,那么以上的零存整取类问题的表达式应该如何写?

学生很快便找到对应关系,将10换成a,将利息1.95%%换成q,将周期数的数字换成n,从而得出答案是:a(1+q)n.

至此,教师可以告诉学生,q有一个新的名字叫“公比”,继而给出其概念及含义.

通过教师的一步步引导来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总结,让学生由轻易得出结论到思考一下便能得到结论,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升温,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仅如此,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还学会了类推的解题方法,掌握了不完全数学归纳法在数学研究中的灵活应用,可谓一举多得.

[?] 增加新知难度,促学习热情升温

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阶段完成第一步的跨越后,对增加新知识难度的渴望也随之愈加强烈. 教师一定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在新知学习过程中,合理设置问题难度,不断加大难度系数.

比如:在学习了“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后,可以设置这样一组习题,在难度上逐步提升,让学生在解决一个又一个更加有难度系数的问题后,更坚信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越来越强,对学习更加充满信心.

(1)函数在R上是减函数,且满足f(1-a)

(2)函数在(-1,1)上是减函数,且满足f(1-a)

(3)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f(x)是减函数,且满足f(1-a)

(4)奇函数是R上的减函数,对任意实数x,恒有f(kx)+f(-x2+x-2)>0这个条件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这组巩固练习题是经过精心选取的,里面不仅涉及了函数的单调性和函数奇偶性的有关知识,而且还结合了不同式内容,其综合性可见一斑,其难度系数非常大,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因此,在学生进行解答时,教师一定要做好巡视工作,及时对那些感觉实在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恰当点拨,使学习成绩在中下游的学生也能顺利完成难度系数最高的类型题,同时又要给足他们努力的机会,切不可给他们以被小视的感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好学生的自尊信和自信心,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类问题的能力.

[?] 结束语

学海无涯,教法也无涯. 在怎样才能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温度”的问题上,还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保持热情不减,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热情洋溢的講解,循循善诱的问题设计,讲好每一节课,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猜你喜欢
优化情感温度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张票的温度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停留在心的温度
测个温度再盖被
用26℃的温度孵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