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以问启思”,引领数学思维

2017-09-01 08:16徐莉娇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高中数学

徐莉娇

[摘 要] 任何思维都来源于质疑,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学生的质疑精神存在紧密的关联.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基于教学内容,精准提问,激活学生思维;基于学生学情,有效设问,点燃学生思维;基于课堂生成,巧妙追问,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引导高中生进行高效化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 高中数学;以问启思;数学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2011版的新课标中,特别强调了数学思维这一概念的重要地位. 对于数学而言,主要围绕问题展开,但是针对问题的思考,应当具备较为出众的思维意识.在对问题进行释疑的过程中,会涉及诸多的知识体系,这一过程也就是知识的再补充.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于教材内容,设置相应的情景问题作为主要线索,由此而引发学生开展自主探讨以及研究,并完成解疑、释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个体思维的有效拓展,更好地把握新知.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针对数学知识体系的学习,已经逐步演变成为一个解疑、释疑的过程,这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有效开拓.

[?] 基于教学内容,精准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结合实际运用,确保思考价值和理论价值的高度统一性. 在针对问题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贴近学生生活,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有效地运用于生活,由此便可以将课堂知识以及教材内容成功地转化为日常生活经验. 对于相关问题的设计同时还应当注重实际性,这样通过解疑、释疑的过程,可以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思维意识. 只需要教师的稍许提点,便可以对学生思维进行有效启发,引导学生完成对新知的学习.

(一)问在知识重点处

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对于数学问题的设计往往存在较高的随意性,问题设置不但数量多而且缺少明确的指向性. 实际上,相关问题的设置并不是越多越好,应当将重点放置于“精”方面. 所以,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应当针对教材进行深度发掘,精心挑选有效的问点.

例如,《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一课中,教学重点就是掌握椭圆的两个标准方程. 为了能够明确突出教学重点,可以设置如下提问:“根据系数、符号以及运算,说一说方程具备怎样的特征?以你的观点来看椭圆的焦点位置与x2、a2、y2、b2,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你觉得方程9x2+16y2=144是椭圆的方程吗?假如是,那么a2、b2分别是什么?c2又是怎样获得的?”教师的引导式提问主要围绕重点问题而设置,学生由此开始自主探讨和学习,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对于新知经历了由陌生到熟悉,再到充分掌握这一过程.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也就是椭圆的标准方程,因此,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并且由易到难,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于新知的探究.

(二)问在认知起点处

对于高中生而言,针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对于数学知识而言,又存在一定的连贯性.所以,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以此为基础对问题进行设计,如此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思考.

例如,笔者在教学“函数的概念”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如下的问题设计:①在初中阶段学过怎样一些函数?②针对这部分函数的学习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函数的哪些要素?③你是否可以用集合论的观点来表述函数的概念?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对问题进行设计的时候,是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准确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因此,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 基于学生学情,有效设问——点燃学生思维

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既需要为学生创设必要的数学情境,同时,还应当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应基于教材内容进行问题设计,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他们敢于想象,敢于实践. 而对于教师而言,应当给予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机会,由此才能够实现思考与实践的统一.

(一)借助设问,引导自主学习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应加大对学生自主化学习的关注,特别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对于高中生而言,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还相对较弱,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放手,学生比较容易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偏离正确的方向. 所以,对于学生的自主化数学学习,教师应适当给予引导式提问,确保学习方向的正确.

例如,《函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的教学中,其教学重点就是基于函数的定义实现对函数单调性的自主证明.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为了充分落实教学重点,同时也为了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化,笔者设计了如下引导式提问:①函数的概念是什么?②什么是函数的单调性?③f(x)=-x5+1是不是单调函数?请以函数的定义及单调性对此进行证明.

在上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上三个引导式提问,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自主学习,而教师的任务主要是针对思维的关键节点适时进行疏导,由此,便可以让零散的知识点被有效整合,并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借助设问,引导数学探究

一般的,有效的数学探究应当存在一定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就是来自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渴求. 于是,教师的提问也就成为触发内驱力的关键武器. 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适当增加开展数学探究的机会,善于把握数学探究处,并以此为切入点進行提问,由此学生的探究热情才能够被有效激发.

例如,教学“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课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棱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设计了以下悬念性提问,引导学生展开猜想:“如果将棱柱打开,应该是怎样的图形?是不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是由一些平行四边形拼接而成的?”为了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们可以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当学生把棱柱打开之后,发现它是由多个小平行四边形拼接而成的. 不管这一结果和学生之前的猜想是存在冲突性还是存在统一性,其仍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接下来教师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批判意识,引发认知层面的冲突,从而全面提升质疑意识,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教师又抛出如下问题:“根据你们已经掌握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获得棱柱的表面积吗?”学生回答不可能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如何借助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获得棱柱的表面积. 当学生完成割补和拼接之后,推导出了棱柱的表面积公式,也就是:S表面积=S侧+2S底. 这种形式的悬念型问题,有效地引导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且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开展了数学探究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了内在的学习需求,教师准确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 基于课堂生成,巧妙追问——激活学生思维

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难易总是相对存在的,只有不断掌握新知,难题最终都会变为简单的题目. 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其引导功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构建与新知嫁接的桥梁. 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遭遇困难,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由此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可以将难题进行细化和分解成为若干个小问题,以抽丝剥茧的手法,引导学生从问题表象着手,基于每一个小问题的解决,最终攻克难题.

例如,在教学“函数的概念”一课时,由于数学概念典型的抽象化特征,学生对于函数的概念一时间难以形成具象化的理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准确、更快速地掌握函数的概念,教师采用了化难为易的方法,设置了如下四个具有难度梯度的问题:①大家回忆一下在初中阶段是如何学习函数的?②翻看一下教材中这些例子,它们是否存在函数关系?为什么?③你是否可以用集合论的观点来表述函数的概念?④你认为函数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以上这四个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地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实现对函数概念的准确把握.

通过上述教学案例可以清晰地发现,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言,需要经过教师的不断引导,以解惑的方式启发思维. 对于学生而言,难题之所以会比较难解决,主要还是因为学生的思维缺少发散性,不能快速把握问题的本质,而此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对其进行引导,启发学生透过现象深入到问题本质,从而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引导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直接的关联,同时对于学生的思维的改变,也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学习实际为基础适时进行追问,由此可以有效促进他们对于数学学科的深入学习.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教学技术,同时,也充满了艺术性和智慧性,教师应当适时把握灵活运用,由此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成效.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高中数学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