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亲情,叫做“无耻”

2017-09-04 00:03侯利明
作文周刊(综合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窝窝头外婆粮食

侯利明

从记事起,中庆爷的子孙总会往我家送些时蔬或是土特产,有时农忙实在抽不出身,就托人送过来。双方不沾亲带故,我们家也不是权贵,对于他们家数十年如一日的馈赠,我深感不解。

于是我就问母亲,他们为什么会对咱家这么好?在我的再三追问下,母亲讲起了往事。

六十年代的自然災害时期,外公在肺病和饥饿的双重交迫下去世了,母亲兄妹四个都处在长身体的年龄,生活的重担无情地压在了外婆一个人的肩头。为了能让四个孩子吃上一口饭,深秋时节,外婆就着月亮,泡在被河水淹没的庄稼地里捞黄豆。

在那个粮食匮乏的年代里,富含蛋白质的豆类是最高级的营养品。母亲在四个孩子里是最小的一个,虽然面黄肌瘦,个子却窜得最快,外婆就把积攒下的一点儿麸皮、白玉米面,和着砸烂的黄豆碎再掺些野菜蒸成窝窝头,并将它们放进竹篮里,挂在堂屋的大梁上。

哪个孩子实在饿得受不了了,才能从外婆手里分到一小口窝窝头。那一口香甜的力量,就这样维持着四个孩子的生命。在那个年代,窝窝头对人们来说更是一种精神支柱。

那天早上,外婆去生产队上工前,给每个孩子分了一块窝窝头。舅舅和两个姨妈年龄都大些,对这来之不易的美味细品慢咽,舍不得一口吞掉。唯有母亲年幼,一口将其吞进了肚子里,没尝出滋味,看着哥哥姐姐手里香喷喷的窝窝头,母亲哭着闹着还要吃。外婆只好和三个大孩子讲了一番道理,把最后一小块儿窝窝头给了母亲。

这次母亲学乖了,看着哥哥姐姐们吃完窝窝头,又眼巴巴地盯着自己手里的,就得意地举着手里的窝窝头跑了出去,生怕有人来抢。母亲跑到街头,看到中庆爷正坐在门前的石墩上朝她招手,中庆爷是十里八乡最会讲故事的人,没有哪个孩子不爱亲近他的。

中庆爷饿得连讲故事的力气都没有了,他盯着母亲手里的窝窝头说:“娃,爷和你玩个游戏吧!”他伸出手指在自己的手掌上点来点去,嘴里说着:“金豆银豆,咯哒一溜,隔墙撂瓦,一捏一把……”

可是母亲的右手还捏着那块窝窝头呢,怎么能腾出空来用手指点左手掌心呢?中庆爷笑眯眯地说:“爷先帮你拿着,玩累了再吃!”母亲望了一眼中庆爷,犹豫着。中庆爷说:“你要再不学我就走了。”母亲听了,小心翼翼地把手里的窝窝头递到了中庆爷手里。

毕竟中庆爷和外婆有着一样慈祥的眼神,他那布满皱纹的脸庞让还是孩子的母亲对他深信不疑。母亲低下头,专心致志地玩游戏,跟着中庆爷学童谣:“金豆银豆,咯哒一溜,隔墙撂瓦,一捏一把……”母亲点着点着,很快就学会了前几句。当她抬起头打算问中庆爷下面怎么说的时候,才发现中庆爷不知什么时候悄悄溜走了。

母亲想起了那块窝窝头,哭着敲中庆爷家的大门,但那破旧的木门已经被人从里面拴上,任凭她细弱的声音怎么声嘶力竭,都没有人回应。那天,母亲饿着肚子使劲哭,哭累到睡着,再被饥饿催醒,就这样直到后半夜。外婆从黄河滩回来,四个孩子都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饿得睡不着,如果外婆再不找到粮食,第二天他们或许就会晕倒。

当哥哥姐姐们七嘴八舌地将母亲丢失窝窝头的“奇遇”讲给外婆听的时候,街上传来隐约的哭声。在这民不聊生的荒凉岁月里,饿死人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外婆静静地听着孩子们的话,颤抖着说:“中庆爷家的儿子二牛不在了,那块窝窝头是当爹的给孩子最后的爱,我们就原谅他吧。”

那块窝窝头成了母亲往昔里最深的记忆,中庆爷为了饿得奄奄一息的可怜儿子能在临死前吃上一口粮食,泯灭了长辈的尊严去骗取幼童的窝窝头,但即便这样也没能救回二牛的生命。后来,中庆爷因为经受不了残酷的打击,精神失常,崩溃错乱地见谁都说:“可怜可怜俺儿子二牛吧,能不能给一口窝窝头……”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后,中庆爷家的人隔三差五总会背袋粮食悄不声儿地搁到外婆家门口。人到中年的母亲再讲起这段故事,眼里流下两行热泪,中庆爷一辈子德高望重,最后成了疯子,令人心痛!

母亲擦了擦眼泪告诉我:“从小你外婆就教导我们姊妹几个,无论走到哪儿,到什么时候,都要懂得宽容和谅解,因为很多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的本质并不坏,有时候多一分理解就能挽救一颗无助的心。”

中庆爷再也没有机会知道,其实并没有人介意他的骗行,尤其是做了父母的人,对他的举动更能感同身受。这世间有许多的骗子令人不耻,而中庆爷这个“骗子”却被柔软的心深深地给予原谅,甚至敬仰。

听完这则故事我才知道,这世上还有一种伟大的亲情,叫做“无耻”。endprint

猜你喜欢
窝窝头外婆粮食
珍惜粮食
外婆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外婆
外婆回来了
我的粮食梦
当年的饭香
三合面窝窝头
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