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能源消费特征及低碳发展策略

2017-09-06 10:46郑古蕊
党政干部学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低碳发展能源消费辽宁

[摘  要]本文从能源活动现状分析入手,得出辽宁省能源消费呈现增速明显、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等三大特征。文章对辽宁省重点耗能行业能源消费状况进行了剖析,提出通过建立低碳发展制度体系、引导低碳发展技术创新、创建城市建设低碳化模式、提高公众低碳意识等途径,来加快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

[关键词]能源消费;低碳发展;策略;辽宁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7)07-0053-04

能源活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及经济、人口活动的日益频繁带来了能源需求总量的持续增加,同时也带来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急剧上升,而由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制约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正在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十一五”以来,辽宁省在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激励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因此,全面把握辽宁省的能源活动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碳发展策略,对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辽宁省能源消费状况

截至2016年末,辽宁省常住人口4377.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949.3万人,占67.37%;乡村常住人口1428.5万人,占32.63%。2016年出生人口28.9万人,出生率6.60‰;死亡人口29.7万人,死亡率6.78‰;人口自然增长率-0.18‰。

根据辽宁省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17年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显示,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经济运行稳步回升,GDP增速实现了由负转正。2017年一季度,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457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GDP增幅比上一年的-2.5%提高了4.9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增加值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由去年全年的下降4.6%转变为增长0.6%,提高5.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4.3%,降幅收窄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由增长2.4%到增长7.1%,提高4.7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为1674.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2%。其中,出口总额749.86亿元,增长18.7%;进口总额924.28亿元,增长61.9%。全省外商直接投资11.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7%。

(一)产业能源消费状况

根据2016年辽宁统计年鉴综合能源平衡表的数据统计,终端能源消费量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次分别为第三产业、生活消费和第一产业。其中第二产业终端能源消费量为12643.04万吨标准煤,主要是煤炭、原油、焦炭和电力消耗,第三产业终端能源消费量为2973.21万吨标准煤,主要集中在电力、煤炭和汽油的能源消费,终端能源消费量最小的是第一产业,消费量为288.33万吨标准煤,主要能源消费品种为柴油、汽油、电力和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量最大的第二产业中,工业是主要耗能部门,其能源消费量为12358.69万吨标准煤,占第二产业终端能源消费量的98%,而建筑业占比仅为2%。由此可见,对于辽宁这样一个工业大省,保证经济健康稳定运行的情况下,进行工业部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重点耗能行业能源消费状况

1.工业。辽宁是工业大省,终端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在第二产业中,能源消耗主要为工业能耗,其中制造业是工业部门能耗最大的门类。2015年辽宁省制造业能源消费量为17593.53万吨标准煤,占工业部门重点能耗企业总能耗的比重为63%,其次为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及采矿业,能源消费量分别为8729.18万吨标准煤和1664.41万吨标准煤,占比分别为31%和6%。制造业主要能源消费品种为煤炭、焦炭和原油,其中煤炭消费量为6788.56万吨,占工业部门煤炭消费总量的41%,焦炭消费量为3172.86万吨,占工业部门焦炭消费总量的99.6%,原油消费量为6368.15万吨,占工业部门原油消费总量的99.2%。而由制造业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必然占主要份额,可见,辽宁省对于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的能源结构调整仍需要进一步优化,鼓励新设备、新产品的引进和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鼓励企业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利用高效集约的新能源。

2.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在拉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同时,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引起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年)统计,建筑业消耗的能源总量占全球40%,排放的CO2占全球36%。在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28%~30%,CO2排放量占社会总排放量的40%左右。辽宁是一个建筑业发展迅速的工业大省,“十一五”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5.8%上升到6.5%,成为推动辽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建筑经济的发展,建筑业的能源消费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对辽宁省节能减排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辽宁省建筑业能源消费品种主要以电力和柴油为主,主要能源消耗行业为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及建筑安装业,近几年来辽宁省建筑业终端能源消耗量呈持续上升趋势,2008-2013年这一时期增长最快,由2008年的109.98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13年的279.72万吨标准煤,2013-2015年增长平稳,主要原因是受辽宁经济形势及房地产市场发展迟缓的影响,而绿色节能建筑在辽宁省的推广和应用也相应减少了能源消耗。

3.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作为能源消耗性行业,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经济要求交通运输优化配置各种交通工具,高效、合理使用能源,降低能耗。辽宁省交通运输业主要能源消费品种以柴油、煤油、汽油、煤炭为主,分别占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总量的46.29%、24.49%,15.25%、7.05%。交通运输业主要消费行业为道路运输业和铁路运输业。根据2016年辽宁统计年鉴分行业主要能源品种消费量的数据统计,道路运输业能源消耗排在首位,能源消费量为853.7万吨标准煤,排在第二位的是铁路运输业,能源消费量为130.22萬吨标准煤。在辽宁省道路运输业的能源消耗中,汽油和柴油是主要能耗品种,分别占交通运输业汽油和柴油消费总量的99.4%和90.9%。

二、辽宁省能源消费特征

(一)能源消费总量上升增速下降

根据辽宁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对2006-2015年辽宁省能源消费总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十年来辽宁省能源消费总量呈持续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14228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15年的20522.1万吨标准煤,净增加6294.1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率为4.1%。辽宁省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需求总量的持续增加,2006-2012年辽宁省能源消费总量达到顶峰,平均增长率为7.8%。到了“十二五”期末,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辽宁经济形势面临了严峻的下行压力,能源消费总量也明显下降。2013-2015年,辽宁省能源消费总量平均增长率仅为0.05%,远远低于十年间的平均水平。但是,经济增长放缓也相应缓解了能源供应压力,为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率及发展新能源提供了有利空间。

(二)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对2015年辽宁省能源消费结构进行分析,辽宁省的能源消费形式主要由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电、核电和其他能发电四个部分构成,其中以煤炭和石油为主要消费形式,煤炭消耗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1.2%,石油消耗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1%,其次为天然气和水电、核电、其他能发电,占比分别为3.6%和1.7%。

随着全社会对节能减排的高度重视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辽宁省能源消费结构不断调整,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渐增加。从图1可以看到,近十年来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不断下降,而石油、天然气及其他清洁能源所占比例显著增大。2015年,煤炭消费比例为61.2%,比“十一五”初期下降了10.2个百分点,而石油、天然气及其他能源消费比例分别为31%、3.6%、1.7%,分别比“十一五”初期提高了6.7、2.4、1.3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11月末,辽宁省发电装机容量达4320.35万千瓦,装机规模在全国排在第六位,其中:水电292.91万千瓦,占6.78%;火电3074.38万千瓦(含供热机组1667万千瓦),占71.16%;风电638.84万千瓦,占14.79%;光伏14.22万千瓦,占0.33%;核电300万千瓦,占6.94%。2015年,辽宁省实际从外省净受入电量36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8.4%,同比下降13.2%。

(三)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

单位GDP能耗是反映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该指标说明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十一五”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始终坚持节约优先,并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集约高效开发能源,科学合理使用能源,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2010年辽宁省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地区。从图2近十年来辽宁省单位GDP能耗变化曲线可以看到,辽宁省的能源消费强度一直呈下降趋势,2015年辽宁省单位GDP能耗为0.72吨标准煤/万元,比2006年下降了53%,比2010年下降33%,已远远超过辽宁省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7.0%,比2005年累计下降33.6%。由于重化工业一直是辽宁省的支柱产业,所以单位GDP能耗与全国平均水平(0.64吨标准煤/万元)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三、辽宁省低碳发展的策略

低碳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对于辽宁这样的重工业大省来说,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和挑战,诸如地区发展不平衡、体制机制不健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公众参与度不高等。因此,辽宁省必须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低碳发展模式,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平稳运行,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低碳发展制度体系

政策法规、制度标准等一系列体系建设是实现低碳发展的有效措施和保障。2010年,国家发改委将辽宁省列为全国五省八市低碳省区试点之一,之后相继出台了《辽宁省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计划》《辽宁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等,但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仍亟需完善。要完成低碳发展目标,首先需要通过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共同作用,激发政府、企业、公众三方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公众参与的体制形态,集中各种力量投入到低碳发展的行动中去。还要完善有利于低碳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等,尤其是金融政策的制定,通过碳金融市场解决低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需完善低碳发展监测监督体系,对重点耗能行业实行定向监测,并及时反馈监测情况报告、预警信息及整改措施。

(二)引导低碳发展技术创新

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一,在重点耗能行业加大节能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加快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开发,形成一定的技术储备。第二,加快低碳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鼓励自主创新,加大对低碳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第三,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学习交流,推动低碳技术的国际合作和研发,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理念,促进相关技术、人才和资金的商业化发展。第四,建立校企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结合辽宁省现阶段的实际情况,重点在高能耗、高排放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

(三)创建城市建设低碳化模式

城市的建筑、交通、供热等公共设施建设是除工业生产之外的能源终端消耗重点领域,因此,创建低碳城市、打造低碳生活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编制中的重要内容。第一,加快绿色节能建筑的推廣和应用,不仅要在公共建筑和新建建筑中实施,还要在旧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中进行。第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优质清洁能源在供暖供热中的应用比例,加快推进辽宁省煤改气、煤改电供暖试点工程。第三,建设城市交通低碳化运行体系,在城市交通布局、私人汽车控制方面严格管理,鼓励绿色出行、低碳出行,让公众参与打造低碳生活。

(四)提高公众低碳意识

发展低碳经济、创建低碳城市、打造低碳生活,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在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上应该努力的方向。因此,要引导公民建立新的生活质量观,环境革命下的生活质量观,提倡的是“手段俭朴,目标丰富”的观念,通过改变消费需求,制定节能标准、阶梯价格、税费补贴等手段,推动消费方式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转变。加大政府引导、媒体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气候变化和低碳知识的了解,提高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营造全民低碳发展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郑古蕊.辽宁省建筑业碳排放趋势分析及减排策略[J].绿色科技,2016,(22):171-172.

[2]居欣等.中国低碳发展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2):53-55.

责任编辑  魏亚男

猜你喜欢
低碳发展能源消费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浅议城乡布局对改善人居环境的影响
能源革命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影响分析
山东省能源消费情况分析及对策
山东省能源消费情况分析及对策
重庆市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营运船舶节能减排现状及其低碳发展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