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区居民公共体育设施需求研究

2017-09-08 14:12李佳颖陈元欣
湖北体育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洪山区体育设施体育场馆

李佳颖,陈元欣

●体育社会科学●

洪山区居民公共体育设施需求研究

李佳颖,陈元欣

目的从公共体育设施的数量、设施利用率、收费标准、高校室内外场地开放等角度进行探讨,为相关职能部门建设与发展公共体育设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洪山区居民公共体育设施现状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居民对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多样化,并呈上升趋势发展;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类型难以满足体育需求;公共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不足;公共体育设施利用率不高,短缺与闲置并存。

公共体育设施;全民健身;体育需求;利用率;收费标准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文件中指出:“到2025年,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m2;在城市社区建设15min健身圈;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m2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m2”[1]。公共体育设施是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和全民健身意识的觉醒,使居民对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水涨船高。洪山区作为千万级人口城市武汉的主城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与需求、体育人口数量和体育场地数量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研究通过了解洪山区公共体育设施供给现状,剖析了当前主城区居民对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公共体育设施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武汉市洪山区绿汀雅境、狮城名居、金地圣爱米伦等小区以及洪山公园的健身爱好者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搜索体育场地和健身设施关键词,共检索论文百余篇,查阅体育专业期刊杂志中相关资料,对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1.2.2 实地考察法

发放问卷并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洪山区居民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情况。

1.2.3 问卷调查法

设计了《关于居民参与全民健身的公共体育设施现状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可供统计的有效问卷为91份,问卷有效率为91%。通过运用“内在一致性系数”的信度检验方法,采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r=2r'/(1+r')r,测得系数R=0.88,P<0.01,表明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

1.2.4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和Excel软件对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居民主要选择的健身场所和影响因素

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洪山区共有体育场地2 267个,其中室内,体育设施有462个,室外体育设施有2 205个,场地面积2 280 322.53m2,用地面积3 109 307.91m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6m2[2]。

表1 居民主要选择的健身场所

如表1所示,选择去公共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最多,占48%;其次是健身中心或俱乐部,占21%;还有一些体育锻炼者会选择去社区室内免费场馆、公园或其他场所进行体育运动。政府为了加快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建立以南湖、公园、绿道、广场、学校场地、居民区为网络的15分钟市民健身生活休闲圈,新增了大量公共体育设施。但由于一些社区的公共体育设施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很多设施在建成后没有得到专人的管理和维护,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场馆设施因无人使用而闲置[3]。丰富的体育设施资源可为居民体育需求提供更多选择,但充分的物质保障则是居民体育锻炼最基本的条件。

表2 影响居民健身场所选择的因素

由表2所示,有50%的健身人群将离家近作为健身场所的首要选择,38%的健身人群把交通条件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还有部分体育参与者认为场馆的收费合理、设施齐全、停车位较多也都会影响他们对健身场所的选择。对于居住在中心城区的洪山区居民来说,虽然小区周边建设了很多小型体育场馆或健身场所,但部分场馆在场地的分配与布局上不太合理,周末或节假日的时候也依然会出现场地不够用或很多人一起共用一个场地的情况。目前武汉很多大型的公共体育场馆,如武汉体育中心、湖北省奥体中心、武汉市全民健身中心等体育场(馆)都建设在城郊地带,这些场馆的功能设施虽然很全面,场地条件很好,但是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离中心城区较远,交通不方便等客观原因也将会大大降低锻炼者去大型体育场馆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2.2 公共体育设施类型单一,难以满足居民需求

表3 社区中体育健身设施状况

从表3可知,有41%的居民认为所居住的社区中体育健身设施的类型较为单一,认为体育设施还不太完善的居民占35%,还有20%的居民认为社区里体育设施场地都普遍较少,只是摆放了少许全民健身路径,无法满足居民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据了解,部分社区的公共体育设施配置相对简单,甚至有些社区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才临时配备部分体育器材。这些场地设施的规划和布局缺乏科学依据,忽略了居民性别、年龄和活动目的等差异,导致居民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目标导向成为“为了建设而建设,为了数量而增加,为了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政绩的面子工程”[4]。这些僵化的健身器械罗列逐渐变成了为晾衣晒被的工具,违背了建设的初衷。

如表4所示,有51%比例的群众认为现有的公共体育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其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据了解,多数社区的体育设施在建设之前并没有对使用者进行走访调查,主要关心的是设施的经济实惠,更没有详细深入了解大众群体的体育需求情况,所建设的体育设施也并没有按照设计规划那样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5]。在调查中了解到,群众最喜爱的体育运动是球类和器械类的运动,其次是健身舞类和武术类的体育运动。有些场地设施虽然实用,但无法满足锻炼者的不同体育需求。因此,很多体育锻炼者希望能够多增加一些功能齐全的、品种繁多的、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公共体育设施。

2.3 公共体育设施的收费情况与收费态度

表5 公共体育设施的收费情况

表6 居民对于公共体育设施收费的态度

如表5、表6所示,42%的居民认为部分体育场馆的收费过高,难以接受;28%的居民觉得公共体育设施不应该收费;53%的居民认为公共体育设施应该在部分时段免费向大众开放。目前我国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重心偏向于对大型体育场馆的修建,这种场馆的设计规模较大、标准较高,更适合于专业标准要求较高的大型国际、国内比赛,但对于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来说,这种场馆存在着诸多不合适的地方,如高成本、高消费。这与国民现有的经济水平还不相匹配,使得低端收入的人群难以接受收费过高的健身场所[6]。例如在洪山体育中心,洪山体育馆的收费是30元/h,英东游泳馆是40元/h,网球俱乐部是1 000元/年卡。从体育场馆的运营角度来说,完全免费对外开放不太实际,没有盈利来维持场馆的正常运营必定也不能更好的为大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但如果这些场馆可以适当降低收费标准或者采用部分时段免费开放的方式,将会进一步吸引爱好体育的市民参与体育运动。

2.4 居民对于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

表7 居民对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

如表7所示,目前居民对于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由于所调查的区域是位于武汉三镇中的洪山区,也是武汉高校的聚集地。因此大多数体育场馆主要集中在教育系统,除教育系统之外,企业单位、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等也都拥有配套的体育设施,从数量上来看,可供人们运动健身的场所有很多,但并不都是完全面对群众开放的[7]。部分机关、企业或事业单位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为了方便管理,通常会将体育场地设施封闭起来,在满足内部人员的体育健身需求外,宁愿闲置也不愿意对外开放,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设施资源浪费,从而也限制了体育设施资源效益的充分发挥[8]。所以有50%的居民认为现有的公共体育设施较少,需要多增加一些符合人们体育需求的设施;27%的居民认为需要在体育场所配备专人指导,部分初学者在刚开始接触体育运动的时候不知道正确的动作方法,又没有专业人员指导,渐渐的就会失去对该运动项目的学习兴趣,从而参与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

2.5 制约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因素

表8 制约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因素

从表8得知,有45%的居民认为制约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因素是场馆管理的规章制度,还有40%的居民认为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也会影响公共体育设施的发展与建设。通过查阅资料可知,体育场馆作为体育行政部门的直属事业单位,是由体育行政部门直接领导和管理,而体育行政部门对场馆的管理还依旧处于微观管理的阶段,管理范围过于宽泛,同时也抑制了管理层的积极性[9]。目前,政府在市场准入、服务价格、质量监督、政府公共服务采购、预算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构架,行政主管部门和负责运营的事业单位之间的权责界定还不清晰,在对设施经营管理上也通常会产生一定的行政干预[8]。因此,政府的过多干预、政事不分和资金投入不到位也是影响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要因素。同时,还有公共体育设施的结构与布局、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场馆的自身条件和功能定位等方面也都会制约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居民对于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情况、使用情况、设施利用率、对外开放、收费标准以及管理与维护等方面进行调查,并根据收集的数据和查阅的资料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居民体育活动的参与度较高,对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而且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体育意识的提升等因素的影响,此需求逐渐呈上升趋势发展。

2)现有的公共体育设施还不能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可供居民使用的项目种类少并且过于单一、设施功能不全面。

3)公共体育设施的社会开放度不够,设施利用率不高,短缺与闲置并存。部分场馆的结构布局不合理,设施分布不平衡,缺乏专人指导。

4)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场馆收费较高,体育设施资源未能充分得到利用。

3.2 建议

为了使公共体育设施的发展能够更加满足广大居民的体育需求,本文从公共体育设施的数量,设施利用率,收费标准这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2.1 增加符合居民需要的公共体育设施

要想解决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与场地设施不足之间的矛盾,就要站在居民多元化体育需求的角度,从实际情况出发,把建设重心转移到居民需要的公共体育设施上,加大对公共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在修建公共体育设施之前,采用实地调研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充分了解该区域内的人口数量、年龄、性别比例、体育人口数量等指标以及居民多样性需求,通过召集有关专家对公共体育设施供给的具体形式、品种等进行相应的科学论证[10]。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供能吸引更多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具有使用价值的公共体育设施。

3.2.2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设施利用率

为避免出现多人共用一个场地设施,而有些场地设施却处于闲置状态的局面。场馆的工作人员可以引导居民对运动项目进行多样选择,对于不同方式、不同主体的锻炼人群可以采取价格作用的方式引导不同层次的需求者。同时,还要加强对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配备专人看管,已损坏的体育设施要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这既促进了居民对于多种运动项目的热爱,又能提高设施利用率,有效缓解居民体育需求与公共体育设施之间的供需矛盾[11]。

3.2.3 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的经营与管理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与运营中,丰富公共体育设施的运行主体,适当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可以通过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的运作模式,实行“用人社会化、管理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的创新制度[12]。体育场馆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责任必须明确,要形成一套符合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和体育场馆特点的严密管理制度,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实行“以体养体、以副助体”,从而提高体育场馆的自我补偿、自我发展和设施更新的能力[13]。

3.2.4 鼓励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促进学校体育资源共享

洪山区是学校集中度比较高的区域,各类高校都拥有非常丰富的体育资源,为了弥补公共体育设施资源短缺的问题,学校可以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等不影响学校教学的前提下,向社会其他体育锻炼者定时开放。考虑到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向社会开放必然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也会增加学校的管理难度。因此,学校可采取适当地收取一定管理费用的办法,通过实名登记制度加强管理,充分发挥高校场地设施的功能与作用,满足更多居民的体育需求。

[1]国务院.国发〔2014〕46号《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Z].2014-10-20.

[2]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Z].2014-12.

[3]章苗英.关于我国公共体育设施若干问题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0,23(4):14-16.

[4]李红卫,付宏山,王善威.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现状及对策[J].内江科技,2012,(5):18.

[5]陆军.武汉市武昌地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供给及其制度创新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

[6]张维泉.对体育场馆公共设施经营管理方式的若干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6):25-27.

[7]汪全胜,黄兰松.论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及制度保障[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9):5-11.

[8]张祺,刘钰劼.我国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利用率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2011,(10):395-396.

[9]陈元欣,王健.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5):17-21.

[10]张岩,唐宝盛.公共体育设施的特性与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给[J].冰雪运动,2015,37(2):46-49.

[11]张岩.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矛盾与解决路径[J].冰雪运动,2015,37(1):53-56.

[12]陈元欣,王健.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未来趋势、域外经验与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13,33(10):3-13.

[13]袁绍辉.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548):113.

[14]张金桥,王健.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给实践的内在逻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8):6-11.

[15]田旭.基于政府、市场、社会视域下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问题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4

[16]刘佳.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以8座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为例[D].西安体育学院,2012.

Demand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in Hongshan District

LI Jia-ying,CHEN Yuan-xin

ObjectiveTo explore several aspects,such as the number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utilization rate of facilities,fee scale and open indoor and outdoor space of universities,and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relevant functional departments construction and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development.MethodsLiterature,field investigation,questionnaire survey,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m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were us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Residents'demands for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showed diversification and an upward trend.The existing types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were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sports.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were not open to outsiders and low utilization rate led to hortage coexists with idle state.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National fitness;Sports demand;utiliaztion rate;Fee scale

G80-05

:A

:1003-983X(2017)08-0659-04

2017-03-21

李佳颖(1993~),女,河南南阳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场馆运营.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79

猜你喜欢
洪山区体育设施体育场馆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比亚迪集团扶贫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武汉市洪山区市民的健身现状分析
武汉首个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上线
武汉市洪山区微型公共空间选址研究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不断创新 开拓进取——武汉市洪山区城管委工作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