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长白山麓挺起民族脊梁
——记第一位中共吉林省委书记、民族英雄魏拯民同志

2017-09-11 14:23文/唐
兰台内外 2017年4期
关键词:抗联抗日东北

文/唐 瑶

星耀长白山麓挺起民族脊梁
——记第一位中共吉林省委书记、民族英雄魏拯民同志

文/唐 瑶

吉林省桦甸市档案馆馆藏一份历史档案——一个信封:发信时间是1934年10月,发信地址只有“大连”二字,再无其他信息;收信地址是“山西省屯留县邮局转王村”,收件人是“关有维家”。这位关有维,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领导人之一魏拯民。

九一八事变后,魏拯民受党的指派来到东北组织抗战工作。从1932年4月奔赴东北到病逝,长达9年的时间,魏拯民一直战斗在长白山麓,先后担任东北抗联第二军政委兼党委书记,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政委,东南满省委书记兼抗联第一路军党委书记,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等职。中共南满省委,是吉林省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中共省级机构,魏拯民则成为吉林历史上第一位中共省委书记。艰苦的斗争环境使魏拯民积劳成疾。1941年3月8日,带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抗战必胜的信心,魏拯民在桦甸县夹皮沟牡丹岭二道沟密营不幸病逝。他率领抗联将士,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高昂激越、感天动地的撼人悲歌。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坚决服从组织决定,扎根东北壮大革命力量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选派了许多优秀党员到东北工作,魏拯民是其中之一。1932年春,魏拯民被党派往哈尔滨市任中共哈尔滨市区委书记。他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奔走于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深受百姓和同志们的信任支持。1934年冬,童长荣同志牺牲后,党派他到东满,任东满特委书记兼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政委。在这里,他起草了《告各反日部队书》,号召一切力量协同作战。1935年7月,作为东北抗日武装的唯一党代表,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回国后,1936年初,魏拯民组织召开了重要的“板石场”会议。会上根据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和需要,决定撤销中共满洲省委,建立东满、南满、吉东、北满四个省委,魏拯民被任命为东满省委书记;组建抗日联军。

充分展现指挥才能,骁勇善战组织歼灭敌寇无数

魏拯民同志是一个军事家,是一个打游击战的能手,在敌强我弱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他能够灵活地运用《孙子兵法》,在他亲自指挥的著名战例中收到了奇效。

1936年3月,板石场会议后,魏拯民、王德泰率部向南满开辟新的游击区。将领抗联队员主力埋伏于寒葱沟伏击敌人,激战1小时,700多日伪军就有400余人投降,其余四散逃窜。1936年8月,魏拯民和王德泰等共同指挥二军主力,攻击了敌人的重要据点抚松县城,歼敌百余人,缴获大批枪枝弹药和物资。9月,于抚松县小汤河附近歼灭伪靖安军150余人。10月,在敦化县东清沟全歼日军100余名,毙敌少将1名。

1936年二军军长王德泰牺牲后,指挥重任完全落在魏拯民身上。同年春天,魏拯民率军攻破敌军的另一据点庙岭,缴获大炮、机枪等大批武器和军需物资,从而解除了敌军在抚松一带的威胁,给当地抗日军民以很大鼓舞。七七事变后,魏拯民亲自起草了《为响应抗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号召东北同胞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为恢复东北,为祖国领土完整而战斗到底。9月间攻打辉南县城,毙伤日伪军数十名,砸开军需仓库,将缴获的布匹棉花补充了抗联二军所需的冬服,打破了敌人“南满共匪已完全肃清”的谎言,使抗日军民大为振奋。

1938年春,先后取得了回头沟、大荒沟、大青沟、杨木桥子等战斗的胜利,迫使敌人不得不从浑江防线抽调部分兵力回援漾江和金川。5月,魏拯民同杨靖宇主持召开了东南满省委和一路军高干会议。会议刚结束,日军索旅前来“讨伐”。魏拯民率兵一部诱敌入沟口,杨靖宇率兵一部打伏击,全歼了“满军剿匪之花”索旅二连。8月,在辑安县长岗山地伏击伪军索旅三十二团。10月,在临江岔沟山地冲破敌人的重重包围,胜利转移到东部山区。

1939年7月,汉窑沟会议以后,魏拯民与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一起,指挥所部奇袭了大沙河镇。经过两天的激烈战斗,全歼大沙河镇伪军和赶来增援的日军宫本讨伐队共200多人,获得重大胜利。9月,魏拯民利用寒葱岭地势,把队伍埋伏在东部山坡上,伏击松岛讨伐队。此役,击毙松岛,全歼其讨伐队170余人,击毁敌汽车11辆,缴获轻、重机枪各2挺,小炮1门,长短枪150多支,子弹70余箱,还有军服、粮食等物资。

善于纠正错误倾向,擅长做好党群政治思想工作

1.及时拨乱反正。1934年3月,满洲省委派魏拯民到东满地区工作。在1935年初,魏拯民召开东满党、团特委联席扩大会议,当选特委书记。魏拯民针对“反民生团”的“左”倾错误斗争,制定了“八条纲领”和“三条政纲”。这场斗争终于停止,东满党的建设工作得到正常开展,从而保护了大批朝鲜党团员、干部和朝鲜革命家,对东满党的建设和朝鲜革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及时传达国际共产主义精神并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1935年初夏,魏拯民参加党中央代表团,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同年冬回国,在通化县回头沟与杨靖宇同志会晤,组建东南满临时省委,继任东满特委书记、东南满临时省委青年部长。东北抗联格局形势发展,编成三个路军,魏拯民同志任第一路军政委和副总指挥。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同志牺牲后,接任第一路军总指挥兼东南满省委书记,直到逝世。在逝世之前他给党中央写了多封报告,反映抗联的处境,交给身边的战士,要求设法送出。

3.经常开展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在魏拯民所在的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中,团以上部队设党委,连设支部。他曾多次主持召开军、师党委会议,研究部队的战略方针,做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利用冬季部队在密营整训期间,举办党员训练班,亲自讲解党的基本知识、党的优良传统,强调党员在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中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就是在他重病缠身、生活条件极度困苦的情况下,他仍然没有忘记对部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他撰写文章,出版刊物,还亲自编写政治课本,组织指战员学习,以提高抗日联军指战员的马列主义水平和政治觉悟。也正是因为这支部队有了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这支抗日队伍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成为了战斗力最强、斗争意志最坚决的部队之一。

4.积极发展地方党组织。在他的组织下,抚松、长白等县的地方党组织迅速建立了起来,有力地打击了日伪统治。长白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使日本侵略者惶恐不安,除了调集重兵“讨伐”外,还采取了“归大屯”政策,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把群众赶到“集团部落”里,再用“保甲连坐法”及种种法西斯手段,管制老百姓,妄图完全破坏抗日联军与地方老百姓的关系。在地方党组织被破坏以后,魏拯民仍然坚持从部队抽调骨干力量到地方开展工作,使抗日联军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住在夹皮沟的抗日老人陈德寿冒着生命危险为部队送粮食、必要的生活用品和敌人的情报。后来,老人被敌人抓住,敌人对他严刑拷打。但是,老人被放出来之后,又避开敌人的监视,从围墙下面的水洞爬出来,冒着鹅毛大雪给部队送来了玉米、小米、盐和火柴。

时刻以身作则,关心体恤下属战友

1.与病魔做着斗争。魏拯民同志虽为抗联将领,但时刻以身作则,时时关心爱护下属,他长期患心脏病和胃病,由于环境恶劣,工作繁忙,病情日趋严重,但他以坚强的毅力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从来不向战友们透露病情。为了工作,他从不顾及自己。同志们见他行军时气喘吁吁,步履艰难,便为他做了一副担架,他谢绝了,坚持拄着棍子走。同志们把缴获的马匹送给他骑,他把马派去驮伤病员。他常常和部队爬山越岭,心脏病有时发作甚至昏迷过去。

2.从不给自己开小灶。为了他的健康,同志们有时搞点食物给他调剂伙食,杨靖宇同志常常把缴获来的米面派人送给他。他总是把这些东西分给大家一同享用。1939年秋,由于敌人的封锁包围,致使部队断粮近两个月,同志们只能弄点野菜、蘑菇或打猎充饥。一天,小部队从伪军一辆大车上缴获了10多斤咸菜、2盒罐头和3斤多苹果。魏拯民让大家提分配方案。大家一致建议把苹果和罐头留给体弱多病的政委,咸菜分给伤病员,魏拯民听后深为战友们的阶级友爱而感动。他说:“在艰苦的情况下,大家如此团结友爱,这只有在我们这支阶级兄弟部队才能找到。”他提议,将3斤苹果送给身体也不好的杨司令,把2盒罐头分给两个伤员。最后只剩下咸菜,他提议将咸菜煮成汤改善大家的生活。汤煮好了,指战员都聚到一起来喝。

3.烈士浩气长存。魏拯民同志本来有重病,再加上缺医少药,挨饿受冻,1941年3月8日晨,魏拯民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年仅32岁。灭绝人性的日军在叛徒的指引下,扒出烈士的遗体,割下头颅,焚烧了烈士的遗体,将遗骸埋入附近土坑,立一木桩,上书“魏拯民”三字。

为了永远纪念魏拯民烈士,1987年9月3日,中共桦甸县委、县政府在小二道河子沟口菜子屯路旁树立了“魏拯民烈士纪念地”花岗岩石纪念碑。

(作者单位:桦甸市档案局)

猜你喜欢
抗联抗日东北
抗日小英雄杨杨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抗日英烈马威龙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
爷爷的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