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活动空间中可供性理论的应用探析

2017-09-15 08:49刘宇航李承来
四川建筑 2017年4期
关键词:使用者公园老年人

刘宇航, 李承来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山东青岛 266033)

老年活动空间中可供性理论的应用探析

刘宇航, 李承来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山东青岛 266033)

可供性理论被引进到设计领域以来,逐渐为大家所知,环境可供性更是解释了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文章以老年人群为视角,通过分析环境可供性和老年人行为特征的关系,试图提出一种新的老年活动空间设计的思路,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老年活动空间中可供性的构成,以及该理论对老年活动的影响。

可供性理论; 老年活动空间; 行为特征; 环境可供性

1 可供性理论

可供性理论(Affordance)的本源来自于格式塔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布森(James Gibson)于1977年最早提出可供性的概念。吉布森认为,可供性是独立于人的物体的属性,但与每个人的能力又密切相关,是环境提供给动物行动的机会(可能性)。1988年,认知学家唐纳德·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将可供性的概念运用到人机交互领域,相对于吉布森,诺曼更强调一定情境下可以被知觉到的可供性(perceived affordance)的意义,诺曼更是通过《设计心理学》一书将可供性概念引入到设计界,可供性注重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体验。可供性重视个人与环境的互动,个人对环境的可供性的提取是直接的。通过可供性提出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引导用户,使所设计的空间场所达到预期的行为效果。

2 环境可供性与老年行为特征

布森在《视知觉的生态方式》一书中提到,“可供性就是环境提供给动物什么,即提供好的或者坏的。Affordance在字典里无法查到,我创造这个词,想通过它表明某种程度上环境和动物之间的互补性”所以,可供性的存在意味着人与环境的一种匹配。对于人来说,包含可供性的环境才是一个有意义的环境,在人所在的环境里,可供性决定了人能做什么。环境的意义和价值包含了他能提供什么,这种意义和价值通过探测可供性而被感知。总的来说,环境可供性由环境提供给使用者的元素组成,环境的功能单元的可供性能够通过人的直接动作以及与间接学习过程相关的操作被人感知。因而,环境可供性是双向的,即环境与使用者之间的可供性是双向的,比如广场公园小径边的石块,与膝同高,表面平整,这表明它是“可供坐下的”,但是没有人的存在,“可供坐下的”则因没有对象的存在而失去价值。

因此,在老年活动空间的设计中,环境可供性可以被用来解释老年与环境的关系,老年感知到环境所提供的活动可供性并因此产生行为,老年在休憩、健身、交谈等活动中也深入的感知环境,进而发现新的可供性。所以首先了解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对环境的可供性对老年活动空间设计应用上至关重要。老年人感官、骨骼、神经系统等机能的退化,他们往往会出现反应迟钝、感知衰退等生理特征,加之由于自身角色的突然转变所带来的心理落差和消极情绪,会更容易产生孤独感、恐惧感,渴望与人交流。根据马斯洛对人需求层次的分级,在满足生理、安全需求的前提下,人会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而适合老年的活动空间恰好通过游憩、娱乐、集会、交往、休闲、健身等活动的组织和生态环境的建设满足老年人的这些需求。万邦伟等人对于老年人行为特征的研究中提到: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具有互感——集聚性、时域性和地域性。

老年人的行为活动特征反映了老年人的价值取向。

3 老年活动空间的可供性分析

老年人活动以家庭为圆心按距离的远近呈现辖射状的同心圆的模式,而且不同的行为能力的老人,他的行为也会呈现出不同特征(图1、表1)。

图1 同心圆示意注:①家庭 ②居住组团内活动场所 ③社区(居住区)公园 ④区级公园 ⑤全市性公园 ⑥郊野公园及风景区

通过表1可知,自理老人活动范围比较广,在居住区公园绿地空间、社区公园和区级公园的活动频率较高。借助老人只是在居住区、社区公园或者距离住区较近的社区公园内进行。介护老人则在家庭内空间活动为主,偶尔在家人陪同下到居住区公园绿地中活动。我们所指的老年活动空间主要指公共的老年活动空间,不特指家庭范围内的活动空间,因公共的活动空间环境对老人的可供性更大。根据可供性的被感知、被使用和被塑造的特点,进行老年活动空间的可供性分析。

表1 老年人活动范围

3.1 被感知的可供性

诺曼在《可供性-规范和设计》中提到:“在设计中使用感知的可供性这个术语,与真实的可供性相比,我们更在意使用者感知的可供性”。老年是人生的最后阶段,经历了很多事态变故,他们的行为都相对比较特殊,他们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感受来获取环境提供的功能意义。而这些感知一般都是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来获取,反而越是接近自然的因素更加能够引起老年的兴趣,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益处,其中视觉也包括色彩、材质、铺装、尺度、造型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而前人的研究也正好符合这一点。相关学者研究表明,感知途径是老年活动空间康复景观发挥效力的重要途径。曹幸等针对老年人的视角研究了社区活动场所色彩对老年的心理感受,例如“运动健身区”运用色彩对比强烈明度较高的色彩设计,才能使气氛变得活跃和健康,同时老年人的情绪也随之改变如图2所示:这样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调节,又有利于丰富老年活动空间的整体色彩(图2)。

图2 不同区域满足老年人心理感知的三色配色(数字为颜色的HSB值)

在这个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国内案例有秦皇岛市的汤河公园,该公园的设计主题为“绿荫里的红飘带”,其设计在保留原有的绿色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做出了一条500 m长的玻璃钢材料的“红色飘带”,这一点上既结合了多种设施和功能,又使昔日环境恶劣并存在安全隐患的可达性极差的城郊荒地和垃圾场,变成了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游憩地和生态绿廊。2007年美国景观师协会给该设计颁发了设计荣誉奖,评委会给予其“创造性地将艺术溶于自然景观中,同时又不乏很强的功能性,有效地改善并提升了环境”,该设计通过独特的色彩使其在老年人心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社区活动空间设计中可以利用独特鲜明的色彩与周围环境相区别,使其有别于其他空间。这样可以刺激老年使用者记忆力,对于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而日渐衰退的记忆力或部分老年人存在记忆障碍的问题,能够很好的加深设计在老年使用者心中的印象,从而能够增加老年使用者的使用频率。

3.2 被使用的可供性

一样东西被感知之后进而会被使用,即物体被感知的可供性转化为使用性,而使用的方式和使用的频率则取决于它的可供性水平。根据爱丁堡龙比亚大学教授P·特耐和S·特耐的可供性的三层模型,他们将可供性分成了可用性、易用性和目的性。“可用性”表明了物体的基本功能和相对于人体的工程学特征;“易用性”强调了使用者的操作和体验;“目的性”关注可供性对应于适当的场地特征、环境信息和文体活动等老年活动空间在“可用性”层面上需要做好规划、布局,为活动设施提供必要的适宜的高度、材质、接触面积等,以满足老年使用者对于正常活动的基本要求。例如,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学生在波塔基特设计的一项社区花园中,利用回收的松木建造植物的温床,温床的高度正好符合老年人的人体工程学,一方面可以满足老年种植爱好者的种植愿望;另一方面也会给散步的老年人提供休憩的座椅,从而实现了温床座椅休憩的可供性。“易用性”需要研究老年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用户体验和心理感受,包括舒适度、安全性、便捷性及个性化的使用特征等。“目的性”需要注重活动空间与整个场所的属性结合。由JMD事务所设计的雷德芬公园,公园的东部预留了一部分场地给当地的树种与灌木丛生长;中央部分则允许游客嬉戏及非正式的野餐;公园的西部建造了一系列的雨洪管理设施、一个雨水花园、一个圆形剧场,还有两条穿过雨花园连接相邻的街道与运动场的钢桥、两个野餐场地以及一个尚未完成的社区中心。这个运动场可以满足各种老年活动团体的场地需求,它占据了公园西部的斜坡并且毗邻着未来的社区中心,运动场曲折向下的斜坡提供了一个具有挑战性且多样化的游憩空间,适宜活动人群的聚集。该设计巧妙的将老年活动空间与公共的娱乐社交场地属性相结合,这种将不同使用群体融合的设计方式不仅增加了趣味性,更为多代的融合以及培养和鼓励社会的凝聚力做出了贡献。

3.3 被塑造的可供性

老年人的感觉和知觉在心理活动中的影响逐渐趋于稳定,加之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日积月累的经验效用,场所固有的环境或许不再对他们产生新奇。这个时候老年人会选择自己来改变周边的环境并设法控制他们,发现一些比较隐含的元素,从而产生一些有创造力的事物或者活动。老年活动空间被塑造的可供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老年使用者无意识的对空间进行了误用或异用,例如,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些广场中老年人利用拐杖制作成“毛笔”,在地上进行书写,从而形成一定特色的书写区域。这项功能不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预先考虑的,而是老年人自身的活动,在其独特的心理影响下所塑造出的新的元素。另一方面是,设计师有意识的对空间进行重新的规划和设计以提升可供性水平和类型。在这一方面做的比较多的是对一些老的住房进行适老化改造,从而满足老、旧社区老年用户的使用需求。

4 结束语

老年活动空间在被感知、被使用、被塑造三种可供性下进行设计,可以提高使用效率,增加老年人的公众参与程度,改善用户体验等,为老年活动空间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式。同时利用可供性理论指导设计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可供性理论,为未来的设计提供依据。老年群体作为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其活动空间设计合理具有很深远的意义。老年活动空间,不是单独存在于一个大空间的小空间,而是与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存在逻辑关系的,是具有结构秩序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可供性理论的老年活动空间可以通过建立在广大老年群体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开发更多的交互体验的可能性,解决以往不被重视的或者被忽略的问题,从而彻底的改变老年活动空间在设计上消极的态度。

[1] Gibson J J. 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 [M].Boston: Houghton Miffilim , 1979 :128-130.

[2] Norman, D.A .Affordance, Conventions and Design [J].E-learning, 2005, 2(4):402-413.

[3] Jun Hu. Qualified Affordance-based Design: Categorizing and Applying Affordances to Product Design [EB/OR]. (2012-09)[2013-01-05].LAP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4] 刘建军 . 可供性理论在设计领域的研究现状 [J]. 美术大观, 2015(11): 125.

[5] 万邦伟 .老年人行为特征之研究 [J].新建筑, 1994(4): 24-25.

[6] 张亚萍.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 [J].中外建筑, 2004(2):88-89.

[7] 曹幸.老年人视角下的社区公园景观色彩研究 [D].厦门大学,2014.

[8] 崔雯婧.社区公园老年康复运动场所设计研究 [D].北京林业大学,2016.

[9] 刘佳琦.适宜于老年人行为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研究[D]. 大连工业大学, 2013.

刘宇航(199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李承来(1975~),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TU201

A

[定稿日期]2017-03-24

猜你喜欢
使用者公园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在公园里玩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抓拍神器
一见如故
他汀或增肌肉骨骼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