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个平面的同素逆序双音节近义词分析
——以“合适”和“适合”为例

2017-09-18 08:41
关键词:逆序近义词偏误

李 云 彤

(辽宁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基于三个平面的同素逆序双音节近义词分析
——以“合适”和“适合”为例

李 云 彤

(辽宁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同素逆序双音节近义词一直都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以“合适”和“适合”为例进行了比较,发现了词义界定及词义范畴不同,语法位置和搭配不同,预设、交际意图、交际情境和篇章衔接不同等差异。又从三个平面维度进行了偏误考察,得出忽略词义范畴、忽略词义重点、忽略词性、忽略语法功能、忽略交际情境五种偏误类型,同时统计出语义、句法、语用差异的偏误率分别为13.97%、23.29%和9.32%。最后提出了着重语素教学、立足三个平面、重视母语对比、辨多语境例句、设计多样练习、强化教师素质六点建议。

合适;适合;同素逆序双音节近义词;比较;偏误

一、近义词的界定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是一种符号,指称论认为词语通过符号的形式表义,而意义就是符号所指称的对象,意义与客观存在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对语言的解释应该从语言的最基本处出发,即:符号角度和功能角度,功能是词的价值,即能指称对象。无论这个对象是主观还是客观,是经验的还是无经验的,不能指称对象,词语就没有价值了。词语都有实现指称的条件,对象不是词语意义,指称对象的条件才是意义,词语通过限制对象的指称条件来完成它的功能。

笔者认为,想要把握近义词的界定,就要从功能出发,先明确“近义词”和“同义词”的区别性特征。词语的意义是指一个词语所能出现的情境的集合,即指称对象条件的总和,而限制条件则是各种各样、多方面的(如:情感、功能等),那么就不存在两个词语的指称条件集合完全相同的可能性,也就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同义词。因此,相对意义的同义词指词语A和词语B的指称对象条件集合近似,而且A和B指称同一事物,如:“维生素”和“维他命”(见图1)。近义词是指词语A和词语B的指称对象条件集合近似,但是A和B指称的是不同事物,如:“穿”和“戴”(见图2)。本文的语料选取及研究均在此视阈下进行。

图1 图2

二、近义词的类型

(一)三个平面维度

从理性意义、语法意义与语用方面三个维度进行归纳,依据理性意义、色彩意义与语法意义的相似度,可以将近义词分为三类。

第一类,意义相近,用法不同,完全不能互换的近义词。例如:“合适”和“适合”“参观”和“访问”等。第二类,意义相同,用法有同有异,具有条件性的可互换性。例如:“职业”和“工作”“究竟”和“到底”“会”和“能”等。第三类,意义相近,用法有同有异,具有条件性的可互换性。例如:“主要”和“重要”“按时”和“及时”“表示”和“表达”等*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53-139.。

以上三类近义词较难区别开来,因此容易出现偏误。若从具体区别维度进行分析,还可细分出如下四类:(1)词性不同:如“偶尔”和“偶然”,二者归属不同,“偶然”兼属于形容词与副词,“偶尔”则仅属于副词。(2)理性意义不同,还可进一步归纳为:①意义范围不同:如“事情”和“事件”,二者属于名词,均指事,但所指范围不同,“事情”指一切事,“事件”则指因为特殊原因所引起的重大事情。②意义侧重点不同:如“理想”和“幻想”,二者兼属于名词与动词,均指对未来的想象,但“理想”侧重指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幻想”侧重指不合实际的、虚幻的想象。三是意义程度不同:“失望”和“绝望”,二者属于动词,均指丧失希望,但“绝望”表示失望之极,程度远重于“失望”。(3)语法功能不同:如“怎么”和“怎么样”,二者都是疑问代词,意思相近,用于询问人或事物的状态或动作行为方式,“前者”多充当状语,而后者多充当谓语。(4)语用特征不同:如“顽强”和“顽固”,二者属于形容词,均指不容易改变,但“顽强”侧重指意志坚强,不屈服,一般带有褒义色彩,而“顽固”则指思想落后、保守含有贬义色彩。

(二)语素结构维度

由于汉语近义词之间的区别往往取决于其语素结构,因此结构也可将视为分类原则之一。从此维度着手,汉语近义词可分为两类:一是同语素近义词,此类可进一步分为:同素逆序双音节近义词(如“相互”和“互相”“适合”和“合适”等);含同语素双音节近义词(如“本来”和“原来”“以后”和“然后”等);含同语素单音节双音节近义词(如“爱”和“喜欢”“难”和“困难”等)。二是异素近义词(如“全部”和“完全”“往往”和“常常”“职业”和“工作”等)。*袁毓林.汉语词类划分手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1-736.

综上所述,归纳总结汉语近义词的类型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理性意义的不同、语法意义的不同、语用特征的不同以及结构的不同,才能做到完整的、准确的近义词分类。

三、选词范畴及语料来源

(一)选词范畴

本文以HSK四级大纲词汇中涉及的近义词为基本研究范畴。笔者对HSK四级词汇进行分析统计,共归纳出了“怎么”和“怎么样”“解释”和“说明”等41组近义词。

其中同素逆序双音节近义词1组,即:“适合”和“合适”;含同素双音节近义词22组,例如:“本来”和“原来”“表达”和“表示”“认为”和“以为”等;含同素单音节与双音节近义词2组,即:“爱”和“喜欢”“难”和“困难”等;异素近义词16组,例如:“明白”和“懂”“知道”和“认识”“到底”和“终于”(见表1)等。目前学界对HSK四级中含同素双音节近义词、含同素单音节与双音节近义词、异素近义词的研究成果较多,对HSK四级中同素逆序双音节近义词的研究较少,故本文选取“合适”和“适合”这组近义词作为本文的研究范畴。

表1 HSK四级词汇中近义词分类情况统计表

(二)语料来源

本文所有语料均出自: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http:∥ccl.pku.edu.cn);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部分新闻;中国知网部分文献;《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现代汉语八百词》《学汉语用例词典》《实用现代汉语语法》等辞书。

四、基于三个平面的比较

同素逆序双音节近义词“适合”和“合适”是我们在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词语,但对于这两个词的混用、误用、错用率较高,在日常生活、影视节目,报刊书籍、权威辞书等方面,对“合适”和“适合”的混用、误用、错用现象十分普遍,例如:

(1)崔永元:你刚才说的是年轻人再大一点的在选择对象上有什么特点呢?你也别光说好的,不好的、特别的也可以说一说……

刘香(嘉宾):您这个岁数的就容易晕,爱盯着那些年轻的姑娘,虽然明明知道不成。合适您的姑娘您不盯,却非要盯着适合别人的姑娘。

(2)陈坤:“这首歌不合适你,请暂时离开。”

(3)故事引导法适用于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孩子,即孩子的年龄在3岁后比较适合。

(4)淘汰:在选择中去除(不好的或不适合的):~旧产品;他在第二轮比赛中被~*张美玲.由“合适”和“适合”说开[J].北京: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04.。

那么,“合适”和“适合”这对近义词对留学生而言,更是一个难题,大部分的留学生都认为这两个词语是一样的,形态一样、意义一样、功能也一样,可以互相替换使用。例如:

(1)这个颜色很(合适)你,让你看起来更年轻*徐桂梅等.发展汉语中级综合(I)[J].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1):136.。

(2)听说租房的是位女性,我的同学还热情地说:“那就更适合了。”*徐桂梅等.发展汉语中级综合(I)[J].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1):15.

“合”和“适”本身就是一组近义词,它们都有“符合”的意思,然而它们通过组合搭配又形成了一组新的近义词“合适”和“适合”,而且新的近义词是逆序的。如果用A来表示“合”,用B来表示“适”,那么这种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一)语义差异

1.界定不同

(1)《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合适”的界定为:【形】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如:这双鞋你穿着正合适。/这个字用在这里不合适*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49.。

(2)《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适合”的界定为:【动】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如:过去的经验未必适合当前的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250.。

从《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合适”和“适合”的界定来看,它们均为单义词,而且意义相近,但是,两个词语强调的重点却有明显差别。“合适”更注重动作的完成,即动作达到情况或要求即可;“适合”则注重动作本身,即动作是否合格。

2.范畴不同

词语可以用来表达概念,传达信息。从逻辑学维度看,词义的范畴可分为两个方面,即词的内涵意义(connotation)与词的外延意义(denotation)。词语的内涵表达的是词语的概念,是该词所指称的对象所具有的并且被人们认识到的事物所具有的特有属性或者区别性的属性,而词语的外延就是该词所指的某个对象或某些对象的集合或类别。也可以这样理解,词的内涵意义,是用来辨认该词所指事物的意义,是指词的确切的字面的意义, 外延意义则是人们在字面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而获得的引申意义*刘俊.词汇的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翻译中词汇深层意义的发掘[J].大学英语,1992(4):97.。前面提到,“合适”和“适合”是由近义词“合”和“适”组成的新近义词,而“合”和“适”都有“符合”的意思,那么“符合”就成了“适合”和“合适”相同的意义基础,即内涵意义。因此,“适合”和“合适”两个词的意义范畴不一样。虽然它们的内涵意义相同,但其外延意义是明显不同的。如下所示:

(1)合适=[内涵意义]+[性质]+[判断]+[低确认度]+[……]

[外延意义]

(2)适合=[内涵意义]+[行为]+[评价]+[高确认度]+[……]

[外延意义]

图4 图5

(二)句法差异

1.词性不同

“合适”是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动作的状态。在句子中可以做主语、谓语、定语、状语、补语。例如:

(1)选择鞋子和选择伴侣的道理一样,合适是最重要的。(做主语)

(2)这篇讲话合适得没话说。(做谓语)

(3)这类信息可以在合适的场合下不改动信息内容而直接传递。(做定语)

(4)咨询者要抓住主要矛盾,寻找最合适的突破口。(作定语)

(5)那件衣服很合适地穿在身上。(做状语)

(6)外交部发言人今天这身衣服穿得很合适。(做补语)

“适合”是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变化。在句子中可以做主语、谓语和状语。例如:

(7)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适合不适合,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所以,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做主语)

(8)其缺点在于统一的教学目标难于满足学生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统一的教学模式未必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风格。(做谓语)

(9)虽然解决使用难的问题,但交互性差,表现力不好,有些也不是非常适合在网上直接浏览。(做谓语)

(10)大家一致认为他很适合做这份工作。(做状语)

2.“合适”可直接修饰名词,“适合”则不行

(1)公司还没找到合适人选。

*公司还没找到适合人选。

(2)现在可不是谈判的合适时机。

*现在可不是谈判的适合时机。

3.“合适”可以作定语,“适合”则不行

(1)如果一个人能随情境的变化适时地、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而非自我压抑,并能在有适宜对象的情况下,以合适的方式表达出被他人所接受的恰当情绪反应,那么,这样的表现更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被他人所容纳、爱戴、敬仰,也更易从逆境挫折中昂起头,充满乐观、自信,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如果一个人能随情境的变化适时地、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而非自我压抑,并能在有适宜对象的情况下,以适合的方式表达出被他人所接受的恰当情绪反应,那么,这样的表现更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被他人所容纳、爱戴、敬仰,也更易从逆境挫折中昂起头,充满乐观、自信,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2)给员工一个领域关键在于合适的授权,在授权的同时明确员工的责任。

*给员工一个领域关键在于适合的授权,在授权的同时明确员工的责任。

4.“合适”后不能带宾语,“适合”是粘宾动词,宾语不能缺省,其后须带宾语

(1)*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班)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应当合适残疾儿童、少年的特点。

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班)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应当适合残疾儿童、少年的特点。

(2)*同样,德国、新加坡,及全球其他一些国家,也都在积极地开展合适本国教育实际状况的计算机辅助教育发展计划。

同样,德国、新加坡,及全球其他一些国家,也都在积极地开展适合本国教育实际状况的计算机辅助教育发展计划。

5.“合适”可以被形容词修饰,“适合”则不行

(1)这双鞋大小合适。

*这双鞋大小适合。

(2)这个女生不能成为空姐,因为她高矮合适,但胖瘦不合适。

*这个女生不能成为空姐,因为她高矮适合,但胖瘦不适合。

6.“合适”后不可以直接带谓语动词,“适合”后可以直接带谓语动词

(1)*与此同时,对执行各种工作的人员也必须通过各种特殊能力测验以鉴定他是否合适做这份工作。

与此同时,对执行各种工作的人员也必须通过各种特殊能力测验以鉴定他是否适合做这份工作。

(2)*由于民法典和商事特别法之间有大量立法空白存在,而且商法通则中的大量制度不合适制定分散的单行法律,有必要将其统一立法。

由于民法典和商事特别法之间有大量立法空白存在,而且商法通则中的大量制度不适合制定分散的单行法律,有必要将其统一立法。

7.“合适”后可带补语,“适合”则不行

(1)把这些笔名放在面前那些发笑的人们身上,他觉得非常的合适,合适得使他要作呕。

*把这些笔名放在面前那些发笑的人们身上,他觉得非常的适合,适合得使他要作呕。

(2)这个我早就知道,让中国专家随同外国专家工作,当然要比你当翻译要合适得多。

*这个我早就知道,让中国专家随同外国专家工作,当然要比你当翻译要适合得多。

8.“合适”可以不定指宾语,“适合”必须定指宾语

(1)这个男人很合适。

*这个男人很适合。(这个男人很适合做丈夫。)

(2)这束花很合适。

*这束花很适合。(这束花很适合她。)

(三)语用差异

1.预设不同

预设又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它是由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的。预设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语义预设由斯特劳森提出,他认为一个句子一经形成,预设就已寓于句义之中,这是完全抛弃了语境的概念;语用预设由斯塔奈克提出的,认为是将预设看成是交际双方预先设定的先知信息,即语用预设,语用预设是以句子意义和结构为基础,结合语境推导出来的。本文主要研究“合适”和“适合”的语用预设,“合适”和“适合”的问题属于语用预设中的反向预设,即最后的结果和言者的预期期望相反,有些甚至背道而驰。在反向预设中,又分为预设显现和预设隐含,例如:

(1)我一直都在帮你打听,但这里还是没有你合适的工作。(预设隐含)

(2)我一直都在帮你打听,但这里还是没有适合你的工作。(预设显现)

例(1)和例(2)中交际的言者都是期望听者获得这份工作的,但事实上结果恰恰与期望相反。例(1)句为预设隐含,这个句子的否定表达是一个不完全否定,听者还有机会依据其理解做出相应的调整,那么调整后一般有希望改变结果。例(2)句为预设显现,这个句子的否定表达是一个完全否定,所以无论听者怎样理解,最终都没有改变事实结果的可能。

2.交际意图不同

交际意图是话语意义的基础和核心,要理解话语的意义,有必要先了解交际意图。交际意图体现了言语交际行为的目的,也体现了言语交际行为的动机,几乎任何言语交际行为都有交际意图。交际意图体现了言者的内在动机,动机来自于言者的需要,言者的需要形成交际意图并表达,使得听者领会言者的意图,因此满足言者的需要*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6.。“合适”和“适合”在言语交际中具有完全不同的交际意图,即它们的意向“X”不同,例如:

(1)你当老师不合适。【存在差异】

(2)你不适合当老师。【质疑/反对】

例(1)和例(2)中交际的言者都有明显的交际意图,但完全不同。例(1)中言者交际意图为“认为听者的个人素质与教师的素质要求还存在差异”,即意向为:告知【存在差异】。例(2)中言者交际意图为“认为听者或个人素质或能力或其他方面均与教师的要求不符,不能成为教师”,即意向为:告知【质疑/反对】。

3.交际情境不同

交际情境不同于交际背景,它指的是言语交际行为发生的具体时间和空间状况。在言语交际行为中,具体的时空状况不仅仅是个物理概念,还包括哪些由具体的物理时间和空间显现出来的某种意义。言语行为总是发生的特定的交际情境中,交际情境的因素会直接映现在话语意义之中*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1.。例如:

(1)老板在公司年会上低声对小刘说:“公司董事会觉得你太年轻,当总监不合适。不过,年轻人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别泄气,加油干。”

(2)老板在会议进行中声色俱厉地训斥小刘:“公司的业绩连续下滑,看来你并不适合当市场部总监。”

从例(1)和例(2)中可以看出,交际的言者都是不满意听者成为总监,但例①句就比例②句容易接受得多。原因是例(1)句在表达“不满意”这个意图的时候,选择使用了“合适”,这个词相对委婉,例(2)句却选择使用了较直接的“适合”,其语气更强烈,表现的程度更高。这也恰恰展现了这两个词所附带的不同的交际情境:“合适”的情境和谐,“适合”的情境严肃。所以当我们处在不同交际情境时,说出来的话就会有不一样的含义,因此,交际情境也可以看作是话语意义的一个来源。

4.篇章衔接方式不同

篇章研究的是句子之间、句子和篇章之间的语法和语义关系以及衔接的构造,篇章的连贯与否主要看衔接方式的顺畅与否*何自然.语用学探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55-78.。虽然“合适”和“适合”都可以位于句中,也不能单独使用,但“合适”可以位于句尾,“适合”则不行。也就是说“合适”和“适合”的位置不能轻易改变。例如:

(1)现场咨询对那些只有心理问题,或虽有心理障碍、但本人由于各种原因又不能到门诊咨询的人最为合适。

*现场咨询对那些只有心理问题,或虽有心理障碍、但本人由于各种原因又不能到门诊咨询的人最为适合。

(2)供需之间是协调还是失调?自己对技术转让所提出的价格是否合适?

*供需之间是协调还是失调?自己对技术转让所提出的价格是否适合?

五、基于三个平面的偏误统计

(一)问卷设计

1.目的

本文通过测试卷对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吉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初级、中级、高级阶段留学生进行调查(见表2),调查卷由笔者和三个学院的汉语教师配合发放。测试时间从 2016 年 12月起至 2017年 1月止。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卷90份,收回有效卷73份。调查主要考察初、中、高三个等级的留学生对汉语同素逆序双音节近义词掌握的一般情况。由于被试者独立完成调查题,因此所获得的数据相对准确。

通过调查分析,统计出目标群体习得HSK四级词汇中的同素逆序双音节近义词“合适”和“适合”的平均得分情况,以及从三个平面维度统计出偏误发生率的高低。

表2 被试者信息综合表

2.调查设计

该调查问卷的试题设置:选择恰当近义词填空(30题),判断正误并改正(30题),共计60题。

调查问卷主要考察不同阶段留学生对同素逆序双音节近义词“合适”和“适合”使用的敏感度及甄别能力,以及是否掌握同素逆序双音节近义词“合适”和“适合”在三个平面维度的差别。其中语义差异类题目20题,句法差异类题目20题,语用差异类题目20题。

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避免被试者认为题目过多,笔者将上述题目分三次进行调查。

(二)调查结果统计

调查共计60题,每题选择正确记为1分,选择错误记为0分,则语义差异类题目、句法差异类题目及语用差异类题目的满分均为20分。根据表3可见,留学生习得同素逆序双音节近义词“合适”和“适合”的常见偏误类型有忽略词义范畴、忽略词义重点、忽略词性、忽略语法功能、忽略交际情境。同时得出语义差异的偏误率为13.97%、句法差异的偏误率为23.29%、语用差异的偏误率为9.32%(见表3)。据结果显示,留学生在“合适”和“适合”的语用区分方面掌握的最好,在“合适”和“适合”的句法区分方面掌握的最差。

表3 基于三个平面的偏误统计

六、近义词的教学建议

(一)着重语素教学

调查结果显示,留学生在习得同素逆序双音节近义词“合适”和“适合”时,语义差异的偏误率高达13.9%,因此在教学当中,应当特别重视双音节同素近义词意义、个别语素意义及与其有关细微差异分析。

譬如,讲授“道歉”与“抱歉”,强调“道”与“抱”个别意义,能够有利于彻底掌握近义词间的具体差异:“道”可指“说,讲,以口头方式表达”,因此“道歉”意义为表示歉意;而“抱”则指“怀有,心理存有”,因此“抱歉”意义为“因觉得对不起别人而心里不安”。可见,此组近义词之间的区别正在于其包含不同语素之间的区别。

语素间区别的详尽说明有助于留学生理解近义词之间本质差异,使他们更准确地掌握词语的意义。

(二)立足三个平面

在近义词的讲解上,教师应该多下功夫,讲授的要更全面一些。比如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入手进行对比讲解,能够使留学生对一个新词语的意义、句法位置和使用语境有全方位的了解和把握,并且能知晓它的近义的词,也能够知晓它们在意义的差别,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前后搭配成分有什么区别,在使用中的语境问题上有什么区别等等。不过,这样的讲解不宜太细致,过细的内容对留学生而言则过于难、过于枯燥了,教师应当把握好分寸,介绍重点即可。

(三)重视母语对比

一般来说,汉语是留学生的第二语言,因此近义词的学习容易受到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影响,至于如何降低这种影响,笔者建议在课上增加汉语与学生母语的对比分析。比如:汉语属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二者之间具有极大的差异。然而,部分汉语近义词与英语近义词是一一对应的,学习者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影响,习得汉语近义词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偏误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建议汉语教师对汉语和英语的相对应近义词进行全面对比分析,使学习者能够理解汉英相对应近义词间的区别性特征,减少偏误的发生。

(四)辨多语境例句

语言教学的难点在于篇章的理解,篇章由句子构成,句子由词语构成,所以在词语教学中就应该有篇章意识。在词语教学中,例句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恰到好处地举例,往往能够使语言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笔者认为,在近义词教学中,例句的使用更应该被重视起来,而且近义词的例句选取要把握两个要素:多语境及贴近留学生日常生活。有效的举例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加深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和记忆,加强对近义词的掌握。建议教师在备课时尽可能全面地搜集不同语境的例句,选取有关留学生生活话题的句子在课堂上作为例句使用。

(五)设计多样练习

近义词教学中操练环节绝对不可忽略。练习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工具,能够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笔者认为应当设计多样化练习题,如:选词填空、判断正误、用指定词语完成句子或对话等。要注意的是,设计完成句子或对话题,应当以明确真实语境为基础,将理论与实际交际结合。

(六)强化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有雄厚的专业知识领域功底,良好的教学素质,以及不断完善自身能力的进取心。现在很多年轻的对外汉语教师面临教学环节的诸多问题,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当务之急是要积极培养青年教师科研队伍,增强教师自身汉语知识修养及学术研究能力,从根本上改善近义词教学的问题。建议各单位多组织师资培训、专业技能竞赛等,多资助和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重视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等相关问题。

〔责任编辑:李宝贵〕

The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disyllable near synonym contrary-order synonym basing on “three levels”——Based on “heshi” and “shihe”

Li Yuntong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

Disyllable Near Synonym Contrary-Order Synonym is hard to study for foreign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heshi” and “shihe”, and finds some differences in their semantics, syntax and pragmatics, the definition of meaning, the meaning scope, different grammatical location collocation, different default, and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the communicative situation and the discourse. Then, it were investigated from the three plane dimension. There are five kinds of deviance types: ignoring the lexical meaning, ignoring the lexicality, ignoring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and ignoring communicative situations. The deviation rate of semantic difference is 13.97%; the error rate of syntax difference is 23.29%; and the deviation rate of pragmatic difference is 9.32%.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six suggestions: focusing on the teaching of morphemes, basing on three planes, focusing on mother tongue contrast, learning multiple context sentences, designing various exercises and strengthening teachers’ quality.

heshi;shihe;Disyllable Near Synonym Contrary-Order Synonym;comparison; errors

10.16216/j.cnki.lsxbwk.2017050111

2016-10-11

:李云彤(1983-),女,吉林长春人,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H146

:A

:1000-1751(2017)05-0111-08

①洪颖楠.框架语义理论与近义词辨析[C]∥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2011:1.

猜你喜欢
逆序近义词偏误
怎样辨析近义词
有界线性算子的Drazin逆的逆序律
关于矩阵广义BottDuffin逆的逆序律
找找近义词
新中国70年汉语逆序词研究(1949—2019)
对外汉语教学中AB-BA式逆序词教学分析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ü”偏误调查与“v”替代的拼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