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对吉单631玉米产量的影响

2017-09-18 02:29杜佃河方向前刘志友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5期
关键词:种植密度产量玉米

杜佃河 方向前 刘志友

摘要 开展吉单631玉米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对各处理的生育期、叶面积系数、生物学性状及产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吉单631种植密度在6.0万株/hm2时达到最高产量,为12 821.3 kg/hm2,由此表明在桦甸市内种植吉单631最佳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可为玉米生产达到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玉米;吉单631;种植密度;产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5-0025-02

在桦甸市玉米种植区域,为更好地发挥玉米吉单631的最高生产潜力,开展不同种植密度试验,对各处理的生育期、叶面积系数以及产量构成开展调查研究[1-3],明确玉米吉单631在该区域最高产量所需的最佳种植密度,以期为桦甸市玉米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区设在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镇向阳村,试验区耕层土壤有机质47.9 g/kg、pH值4.48、水解氮239.34 mg/kg、速效磷82.76 mg/kg、速效钾98.0 mg/kg。

1.2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为尿素、二铵、氯化钾,由桦甸市延庆农资商店提供。供试玉米品种为吉单631,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株/hm2。3次重复,随机排列[4-6]。试验区设6行,行长10 m,宽60 cm,小区面积36 m2。4月25日播种,深度3.5 cm。纯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225、90、120 kg/hm2, 1/3氮肥、全部的磷肥和钾肥在起垄前一次性施入原垄沟中作底肥,2/3氮肥于6月下旬作追肥。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进行出苗期调查、7月3日调查株高及可见叶片数、吐丝期、8月20日调查绿叶数和穗位、叶面积。8月5日调查品种植株高度、穗位高度、茎粗。收获期对小区10 m2内的全部果穗进行测产[7-9]。考种时测定果穗穗粒数、百粒重及籽粒含水量,得出籽粒含水量14%的产量[10-13]。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生育期及叶面积系数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处理的出苗期相同,吐丝期由早至晚依次为种植密度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株/hm2,成熟期由早至晚依次为种植密度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株/hm2;在六叶期叶面积系数由大至小依次为种植密度9.0万、7.5万、6.0万、4.5万、3.0万株/hm2;十二叶期叶面积系数由大至小依次为种植密度9.0万、7.5万、6.0万、4.5万、3.0万株/hm2;吐丝期叶面积系数由大至小依次为种植密度9.0万、7.5万、6.0万、4.5万、3.0万株/hm2;吐丝后20 d叶面积系数由大至小依次为种植密度9.0万、7.5万、6.0万、4.5万、3.0万株/hm2;成熟期叶面积系数由大至小依次为种植密度9.0万、7.5万、6.0万、4.5万、3.0万株/hm2。种植密度为3.0万株/hm2的各时期叶面积系数由大至小依次为吐丝期、吐丝后20 d、成熟期、十二叶期、六叶期;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的各时期叶面积系数由大至小依次为吐丝期、吐丝后20 d、成熟期、十二叶期、六叶期;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的各时期叶面积系数由大至小依次为吐丝期、吐丝后20 d、十二叶期、成熟期、六叶期;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的各时期叶面积系数由大至小依次为吐丝期、吐丝后20 d、十二叶期、成熟期、六叶期;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的各时期叶面积系数由大至小依次为吐丝期、吐丝后20 d、十二叶期、成熟期、六叶期。

2.2 对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处理玉米的植株高度由高至低依次为种植密度9.0万、7.5万、6.0万、4.5万、3.0万株/hm2;穗位高由高至低依次为种植密度9.0万、7.5万、6.0万、4.5万、3.0万株/hm2;茎粗由粗至细依次为种植密度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株/hm2。

2.3 对产量构成以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处理玉米的穗粒数由多至少依次为种植密度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株/hm2,各处理的千粒重由大至小依次为种植密度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株/hm2,各处理的产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种植密度6.0万、7.5万、9.0万、4.5万、3.0万株/hm2。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植密度处理出苗期相同,吐丝期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延后,种植密度为3.0万株/hm2的吐丝期最早。各种植密度处理成熟期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延后,种植密度为3.0万株/hm2的成熟期最早。各种植密度处理相同调查时期的叶面积系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种植密度处理的叶面积系数最大的时期分别为吐丝期、吐丝后20 d,穗位高度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株高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增高,茎粗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细。从产量构成及产量可知,各种植密度处理的穗粒数的多少随着密度的增加而穗粒数减少,千粒重的大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产量由高至低依次为6.0万、7.5万、9.0万、4.5万、3.0万株/hm2。玉米吉单631在桦甸市进行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表明,其最佳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其产量为最高,可为桦甸市种植吉单631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4 参考文献

[1] 方向前,杨粉团,付稀厚,等.吉林省润湿冷凉区玉米吉单198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4):199-202.

[2] 方向前,曹文明,丁绍文,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制约因素及对策[J].中国种业,2013(4):40-42.

[3] 方向前,边少锋,柴寿江,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7,27(4):296-297.

[4] 方向前,赵洪祥,包军善,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中熟玉米品种试验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10,35(5):10-12.

[5] 方向前,边少锋,柴寿江,等.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四密25”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浅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183-185.

[6] 方向前,曹文明,于世偉,等.吉林省润湿冷凉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1(1):119-120.

[7] 方向前,赵洪祥,李姝,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不同收获时期对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12,37(3):4-6.

[8] 方向前,赵洪祥,刘玉杰,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应用“单粒播种技术”注意的问题[J].种子,2015,34(7):114-115.

[9] 方向前,付稀厚,刘玉杰,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J].中国种业,2015(5):36-38.

[10] 李春奇,郑慧敏,李芸,等.种植密度对夏玉米雌穗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2):2435-2442.

[11] 周波,胡学安,魏良明.不同种植密度对郑黑糯1号玉米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202-204.

[12] 陈丽,李国章,张文博,等.不同种植密度对新引进玉米杂交组合产量的影响[J].宁夏农林科技,2013,54(5):4-5.

[13] 王慧,潘玲玲,孙大鹏,等.不同种植密度对超甜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5,31(2):98-101.endprint

猜你喜欢
种植密度产量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