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贵鱼苗种培育试验

2017-09-19 07:09徐浩然骆小年韩如政于翔王兴兵刘宗英王燕妮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观赏鱼鱼体饵料

徐浩然,骆小年*,韩如政,于翔,王兴兵,刘宗英,王燕妮

(1.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辽阳11000;2.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水产苗种管理站,辽宁宽甸118200)

【生物科学与环境工程】

红贵鱼苗种培育试验

徐浩然1,骆小年1*,韩如政1,于翔1,王兴兵1,刘宗英1,王燕妮2

(1.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辽阳11000;2.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水产苗种管理站,辽宁宽甸118200)

2016年7—12月,对自繁的红贵鱼苗进行工厂化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16.3~25℃条件下,1 000尾红贵鱼苗经138d饲养,全长从(5.44±0.97)cm增长至(9.50±0.43)cm,体质量从(1.75± 1.29)g增长至(10.05±0.95)g,成活率61.3%,变色率达51.5%。总饵料系数6.3。

红贵鱼;苗种;培育

观赏渔业作为休闲渔业主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发展迅猛,是我国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之一[1],据农业部渔业局统计,中国观赏鱼规模已发展至2015年的34.7亿尾[2],其中淡水观赏鱼类约有750种[3]。但是目前中国的淡水观赏鱼品种大多属外来种,很多本土的观赏鱼类得不到有效选育和充分利用[4-6],因此开发本土原生观赏鱼意义重大。

红贵鱼(Siniperca scherzeri),是项目组于2009年偶然在鸭绿江野生斑鳜中发现变异种后进行人工选育的后代,通体金红色,观赏性强。该鱼尚未见正式报道,本项目组对其进行人工选育,目前已选育至F2代,并对F2代苗种进行工厂化养殖和驯化,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对红贵鱼选育与工厂化养殖提供基础材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鱼来源

2016年于鸭绿江水丰水库一渔场,项目组在F1代基础上,于5月22日选择8组色泽纯正红贵鱼进行繁殖试验,获得成功,5月24日获授精卵20万粒,6月2日获开口水花12万尾,经53 d培育,获夏花5万尾(平均全长5.44 cm、体质量1.75 g)。7月25日将其中1 000尾夏花移至辽阳市太子河区东宁卫乡方家村观赏鱼养殖基地进行工厂化养殖,养殖基地采用玻璃暖棚结构,夏季温度采用遮阳网降温,冬季采用暖气加温,维持水温在16~25℃。

1.2 养殖管理

试验鱼饲养于1个Φ200×100(cm)的圆形PP养殖桶内,保持水深0.5 m,DO 5 m/L以上,在桶的上方架设遮阳网遮阴。每天上午9:00换水并排出残饵粪便,换水量2/3以上;水源为深井水,48 h高塔充分曝气,养殖水温16~25℃,每天定时投喂2次(10:00和18:00),投喂健康饵料鱼(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等,饵料鱼苗前期平均全长3~5 cm,后期达5~8 cm,日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3%。每天记录养殖池水温和饲料投喂量,每半个月测量一次鱼体体质量和全长。养殖用水各项指标见表1。

1.3 病害防治

为防治寄生虫病,每半月定期进行3%盐药浴30 min。

1.4 生长测定

试验期间,每次随机抽取30尾鱼检测生长情况,鱼体长度采用直尺测量全长(精确度0.1 cm),体质量采用分析天平测量(精确度0.01 g)。计算下列参数:

特定生长率:SGR=100(lnW2-lnW1)/(t2-t1);

日增量:DWG=(W2-W1)/(t2-t1);

增重率:WGR=100×(W2-W1)/W1

肥满度:K=(W/L3)×100;

存活率:SR=N1/N0×100%;

变色率:CR=N2/N0×100%。

其中W2为末体质量,W1为初始体质量,L2为末全长,L1为初始全长,t2为末时间,t1为初始时间,N1为末时鱼的总尾数,N2为末时鱼体变色的总尾数,N0为初始鱼的总尾数,X为平均数,W为平均体质量,L为平均全长。

2 结果与分析

2.1 红贵鱼苗种培育

试验期间,水温保持在16.3~25℃,鱼体的全长和体质量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经138 d养殖,鱼体平均全长从(5.44±0.97)cm增长至(9.50±0.43) cm,平均体质量从(1.75±1.29)g增长至(10.05± 0.94)g,鱼体的平均全长增长1.75倍,平均体质量增长5.74倍。成活率达61.3%。饵料系数6.3。试验过程中,鱼苗先从头顶开始发红,后遍及全身,变色率达51.5%。

表2 红贵鱼试验养殖生长情况

2.2 水温与生长关系

图1是红贵鱼体质量特定增长率与水温变化的关系曲线。由图可知,在水温24.8℃,特定生长率4.13,随着水温的降低特定增长率也降低,当水温降至20℃以下时,特定增长率降至1.00以下。

图1 红贵鱼特定增长率生长与水温变化的关系

由图2可见,红贵鱼的体质量增长量、增长率曲线变化基本是同步的,水温25℃时,其平均增长率最高达138.2%,平均增长量2.42 g;随水温的降低,增长率与增长量也同步降低。当水温降至20℃左右时,平均增长率为6.8%,平均增长量为0.38 g,随着养殖时间增加,鱼体适应后在水温后,鱼体平均增长率维持在6.8%~15%。

图2 红贵鱼增长率、增长量曲线

图3 红贵鱼肥满度与水温关系

3 讨论

3.1 开发红贵鱼的意义

中国河流众多,鱼类资源丰富,但中国的淡水观赏鱼市场充斥的大多品种多是外来种,本土资源得不到重视与开发[7-8]。研究和开发本土观赏性鱼类,是观赏鱼品种创新之路。斑鳜是中国淡水名贵野生经济鱼类,目前对其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养殖及遗传分析等技术掌握成熟。红贵鱼是其变异种类,其通体金红,健康状态时尾部左右翘摆,具较强的观赏性。红贵鱼作为开发的新的观赏性鱼类的一个品种,一是符合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求,培育新的优势品种的同时,又可以优化水产品养殖结构,并为观赏渔业市场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二是掌握了成熟的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9-12],拥有一定数量的后备亲鱼,可保证稳定的市场供应。

3.2 水温与生长关系

水温是影响鱼类生长的重要因素,本试验水温16~25℃,在养殖水质满足红贵鱼生长条件,在饵料鱼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影响红贵鱼生长的主要指标是低温。由图3可以看出其生长速度随着水温变化,红贵鱼的适宜生长水温为24~25℃,随着水温的回落,生长速度减慢。此温度范围接近鳜鱼养殖最适温度25~35℃[13-14]。

3.3 养殖过程中常见问题

3.3.1 饵料鱼

在养殖过程中,饵料鱼的规格大小至关重要,过大或过小都不易于鳜鱼的捕食,进而影响鱼体正常生长,造成鱼体销售、体质变弱等现象。本试验在59 d时,由于饵料鱼(麦穗鱼)的短缺,更换为小规格的泥鳅鱼(5~6 cm),试验过程中时有发现红贵鱼在捕食吐咽过程中有部分泥鳅鱼露在口外,偶有出现整体吐出饵料鱼的情况。因此,饵料鱼的适口性尤为重要。

3.3.2 疾病防治

养殖过程中,受饵料鱼或操作不当影响,易患寄生虫病,如车轮虫、指环虫等。刚被寄生时,鱼体出现烦躁不安,离群绕壁独游,游动缓慢或静止不动,减少摄食等情况。可先对养殖水体中的鱼体进行3%食盐药浴5 min以上,针对车轮虫病可采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0.7 g/m3全池泼洒[15],指环虫病可采用泼洒1.8%的阿维菌素溶液,水体浓度0.08 mL/m3[16]

[1]王吉桥.水生观赏动物养殖学[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50.

[2]农业部渔业局.2016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30.

[3]骆小年,刘刚,闫有利.我国观赏鱼种类概述与发展[J].水产科学,2015,34(9):580-588.

[4]朱伟伟,陈蓝荪.观赏鱼文化及对现代渔业经济的影响[J].现代农业,2007(7):64-65.

[5]李金忠.论长江野生观赏鱼的开发[J].水产养殖,2003(7):25-26.

[6]李东英,赖茂忠.我国习见淡水热带观赏鱼[J].福建水产,1996(2):84-86.

[7]马旭东.被遗忘在饲料鱼中的中国观赏鱼资源[J].水族世界,2007(2):64-68.

[8]牟希东,胡隐昌,王学杰,等.中国外来观赏鱼的常见种类与影响探析[J].热带农业科学,2008,28(1):34-40.

[9]骆小年,李军,赵晓临,等.鸭绿江斑鳜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研究[J].水产学杂志,2010(2):25-28.

[10]骆小年,梁旭方,易提林,等.斑鳜水库网箱人工繁育与胚胎发育[J].水产学杂志,2014,27(6):22-29.

[11]闫有利,李敬伟,郭冰,等.斑鳜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J].水产科学,2009,28(2):97-99.

[12]骆小年,李军,赵晓临,等.鸭绿江斑鳜开口饵料初步研究[J].水产学杂志,2009,22(1):31-34.

[13]张晓华,苏锦祥.不同温度条件对鳜仔鱼摄食和生长发育的影响[J].水产学报,1999,23(1):91-94.

[14]刘家寿,崔奕波,刘建康.鳜和乌鳢最适温度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2,26(5):433-437.

[15]卞云斌.鳜鱼苗种阶段疾病防治技术的研究[J].北京水产,2004(6):28-30.

[16]金广海,骆小年.北方土著鱼类高效健康养殖技术[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7:35.

(责任编辑:龙海波)

Cultivation experiment of Siniperca scherzeri juvenile

XU Hao-ran1,LUO Xiao-nian1,HAN Ru-zheng1,YU Xiang1,WANG Xing-bing1, LIU Zong-ying1,WANG Yan-ni2
(1.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Academy of Liaoning Province,Liaoyang 111000,China;2.Management Station of Aquatic Juveniles of Kuandian Manzhu Autonomous County,Kuandian 118200,China)

An industrial aquaculture experiment of Siniperca scherzeri juveniles was carried out from July to December of 2016.The results showed that,at the temperature from 16.3℃to 25.0℃,the body length of the 1000 juveniles increased to(9.50±0.43)cm from(5.44±0.97)cm,the body weight increased to(10.05± 0.95)g from(1.75±1.29)g.The survival rate was 61.3%,the discoloration rate was 51.5%and the feed coefficient was 6.3.

Siniperca scherzeri;juvenile;cultivation

S955

A

1673-4939(2017)03-0181-05

10.14168/j.issn.1673-4939.2017.03.06

2017-07-04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科研计划项目“观赏鱼新品种研发与养殖技术研究”(201613)

徐浩然(1983—),女,辽宁海城人,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养殖学。

*通讯作者:骆小年(1975—),男,湖北蕲春人,研究员;研究方向:鱼类遗传育种与增养殖。

猜你喜欢
观赏鱼鱼体饵料
浅析我国观赏鱼产业发展及鱼种变化(上)
海洋鱼养殖与旅游观赏的互联性——评《观赏鱼养殖技术》
香饵
香饵
三维鱼体参数化建模
轴流泵内鱼体的运动行为与撞击损伤分析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淡水鱼腹背定向装置设计及试验
观赏鱼喂食须知
有些观赏鱼只能看不能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