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模式在肝胆胰外科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效果观察

2017-09-23 02:26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总分外科入院

马 艳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一病区,湖北 武汉 430071)

自我管理模式在肝胆胰外科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效果观察

马 艳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一病区,湖北 武汉 430071)

目的 观察自我管理模式在肝胆胰外科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本院肝胆胰外科住院治疗的肝胆胰外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自我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当日及出院后3个月时自我护理能力,焦虑情况及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静脉炎及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结论 自我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PICC置管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缓解焦虑情绪并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自我管理模式;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肿瘤

各类型恶性肿瘤疾病患者病程时间长、病情严重,需长期静脉输液及定期化疗,故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途径。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指选择外周静脉进行穿刺插入导管,后者顶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置管方法,具有安全可靠,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临床[1]。但PICC也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措施,患者需反复多次实施化疗,期间带管出院后的导管护理是一个重要问题[2]。因此本研究拟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肝胆胰外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本院肝胆胰外科住院治疗的肝胆胰外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进行编号,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2±9.5)岁,受教育年限(10.7±3.2)年;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3.1±9.7)岁,受教育年限(11.5±3.5)年。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本项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本方案已通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内容为:PICC维护方法,PICC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如何正确携带导管淋浴,PICC出现异常情况应如何及时汇报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自我管理模式,主要实施措施为:(1)建立PICC自我管理小组:由本科室责任护士、主治医生和具有一定治疗经验的肝胆胰外科患者共同组成PICC自我管理小组;(2)制订具体计划及实施方式:由责任护士负责制订相关计划及实施方式,组员充分理解和掌握自我管理模式的内涵;(3)定期授课,每周定期授课1次;(4)定期随访:指定一名本科室护士对自我管理小组进行相关指导,每周通过电话形式定期随访1次。(5)患者互助及交流:每两周开展1次患者互助及交流活动,以自我发言的方式介绍各自导管维护的经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当日及出院后3个月时自我护理能力:(1)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该量表分为4个维度,即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总分越高则表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更强;(2)焦虑自评量表(SAS):该量表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焦虑严重程度,总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3)PICC相关并发症:静脉炎、导管堵塞等相关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等4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s)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两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n 自我护理技能 健康知识水平 自护责任感 自我概念 总分对照组 干预前 50 29.3±5.8 40.2±9.2 13.3±4.2 15.5±3.3 96.2±7.3干预后 50 31.5±6.4 41.4±9.3 13.7±4.3 15.9±3.7 99.8±8.7观察组 干预前 50 29.7±5.6 40.4±9.6 13.4±4.3 15.7±3.5 96.7±7.5干预后 50 40.8±9.8*#50.8±9.8*#17.4±5.1*#18.8±3.5*#114.2±8.7*#

2.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分(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

2.3 两组护理干预后PICC相关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静脉炎2.0%及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6.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20.0%(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干预后PICC相关并发症比较[n(%)]

自我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PICC置管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缓解焦虑情绪并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 虹.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小组规范管理的成效[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7):2064-2066.

[2] 谭海燕,彭丽彬,邱 琼,等.PICC小组的设立及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8-10.

[3] 王永华.自我管理教育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的影响[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1,19(2):124-128.

[4] Yamashita M.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J].West J Nurs Res,1998,20(3):370-381.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3.71.02

猜你喜欢
总分外科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