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ACCA成建制培养模式探讨

2017-09-25 21:52张黄朱纪红徐飒
教育界·下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目标定位

张黄+朱纪红+徐飒

【摘要】高校开设ACCA班是培养高素质的国际会计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从ACCA班目标定位出发,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讨论了地方本科院校开设ACCA班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ACCA;会计国际化;目标定位

【基金项目】湖南工学院2014年校级教研教改项目(JY201432),湖南省教学研究改革项目(湘教通〔2015〕291号),湖南省教学研究改革项目(湘教通〔2014〕247号)。

一、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加速,ACCA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和包括普华永道(PwC)、德勤(DTT)在内的国际顶尖会计事务所的认可,由此催生了中国ACCA考证的热潮。出于提高专业影响力和招生就业率等原因,加上高顿、中博、楷博等财经教育机构的推动,自2001年西安交大、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开设全日制ACCA成建制班以来,中国共有近百所高校开设了ACCA成建制班。国内多数学者肯定了ACCA专业教育对于中国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模式、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和ACCA的合作在办学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仍有不少的问题。近几年地方本科院校开设的ACCA成建制班的数量呈急速上升趋势,但其以应试为目的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二、地方本科院校ACCA班的现状

地方普通院校在开设ACCA成建制班时,通常采取“全合作”的模式,将ACCA课程的教学任务全部委托给合作的知名财经教育机构,本校教师仅讲授通识基础课程和中文专业基础课程。在新生入学时,学校会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介绍ACCA的基本信息、证书含金量、报考条件以及就读ACCA班的优势等内容,吸引新生咨询报名。在ACCA建班前,高校通常会联合培训机构组织入校二次选拔。鉴于新生大学学习尚未开始,专业水平未知,多数选拔仅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测试,个别还会通过面试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爱好和沟通交流能力。进入ACCA教学班的学生除缴纳正常的学费外,还需要缴纳一笔培训费用,另外还需自行负担教材费、报考费、ACCA注册费和年费等相关费用。

国内著名高校ACCA班的成功无疑是地方本科院校开设ACCA专业的催化剂,但ACCA教学给学校会计教育方面的软硬件带来了挑战,尤其对师资队伍的教育背景和教学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基本上,地方本科院校开设ACCA专业或多或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遇到问题。

(一)目标定位

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而言,能够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无疑是一件令人向往的事情,ACCA在宣传中一直向外界灌输其培养国际性的高级会计人才的丰硕成果和ACCA证书获得者的成功典范。不可否认,ACCA教育符合目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职业教育转型的需求。ACCA课程不仅涵盖管理会计(F2)、财务会计(F3)等会计基础课程,还包括学生未来成为高级会计师所需的公司治理(P1)、高级业绩管理(P5)、高级税务(P6)等高级职业技能。对于学员而言,这些知识对他们以后不管是从事财务工作还是从事人力资源之类的管理工作都会有所裨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绝大部分ACCA学员是在职会计人员,有的在跨国企业已经工作多年,相对于在校大学生,他们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经验,甚至熟知国际会计准则,因此在考试过程中具有较大的优势。而ACCA大学学员不仅缺乏从业经验,甚至缺少必要的会计理论基础,在课堂上往往对教师的讲课内容一知半解。为了在学校的四年里全科通过ACCA考试,他们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死记硬背。在这种急于求成的功利导向下,学生不仅无法做到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也缺乏对其他学科的了解,容易形成固化思维,缺乏开阔的视野,这严重违背了大学素质教育的初衷。

(二)课程设置

本科生要获得毕业证和学士学位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地方本科院校在制定ACCA班人才培养方案时,通常会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优先考虑14门ACCA考试课程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与普通会计专业班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有机结合,同时还要综合考虑通识教育课程(如英语、数学等课程)所需的课时。一般情况下,大学第一学期会安排包括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在内的一些专业基础课程,为第二学期开始的ACCA课程打下学科基础。虽然国内外会计准则会有差别,但在会计国际化进程加速的情况下,高校会采取课程置换的方式,学完ACCA课程可以得到本科毕业所需的相应的学分,ACCA考试成绩同样可以应用于学生评优评先,从而保证学生考证和大学教育两不误。另外,大学英语和数学之类的通识教育课程也有利于ACCA教学的进行,所以很多地方本科院校会继续保留这两门课程的课时数。

由于以应试为目的,ACCA教材其实不太适合作为低年级会计专业大学课程的教材。相对于普通会计教材而言,ACCA教材内容覆盖面广,侧重于对考试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缺乏系统性的会计基础原理和实训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很多高校通过课程置换的方式,用ACCA课程替代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一些专业课程后,ACCA专业的毕业生的会计知识体系不完整,他们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却缺乏对国内会计准则的了解。这样一来,这类毕业生就会在处理国内会计事务时有所不适。另外,ACCA班学生必须兼顾ACCA课程和会计专业课程,学习压力较大,导致部分学生无法通过考试或无法顺利拿到毕业证。因此,鉴于生源和通识课程设置等问题,对地方本科院校开设ACCA专业的培养效果应持保留态度。

(三)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ACCA课程对教师要求很高,教师必须熟知ACCA考试的内容和应试技巧。师资雄厚的高校一般采取独立办学的方式,ACCA课程主讲教师基本上都是教学经验丰富、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教师,他们基本上能够满足上述要求,不管是在教学水平还是在语言水平上都能胜任教学。但地方本科院校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所以只能采取学校和培训机构合作的方式。以笔者所在的湖南工学院为例,从事会计专业教学的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20多人,虽然他们专业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无人参加过ACCA考试,缺乏考试经验,无法胜任ACCA课程教学,因此在开设ACCA班时,学校采取了与楷博财经全面合作的方式,由本校教师讲授专业基础课程,由专业培训机构派出的专业教师来承担ACCA课程的授课任务。endprint

高校和培训机构进行的“全合作”模式有利于减轻学校的师资压力,对本校ACCA教师的培养有很好的帮扶带动作用。但由于培训教师上课过程只注重灌输考试内容,侧重应试技巧的讲解,同时也因为他们基本上在多所高校、机构或城市上课,来去匆匆,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对高校开设ACCA建制班的建议

(一)目标定位

ACCA班的确能为中国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国际会计人才,但是其以应试为首要目标的职业教育的性质不会改变,即使是在中国地方本科院校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这也与中国本科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个人认为,ACCA班不适合成为地方院校的成建制班,也不应纳入大学学历教育的范畴。如果将其定位为高校与ACCA合作开设的职业教育或继续教育培训班,在适当删除目前大学教育规定的通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的情况下,ACCA培训班的效果显然会更加明显。

(二)课程设置

ACCA班的主要课程内容为国际会计相关知识,这有利于以后学员到跨国企业、国际会计事务所求职就业。但考虑到大部分ACCA学员即使顺利拿证,可能也会选择留在国内工作,甚至还有部分学员最终拿不到证的,因此,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地方本科院校的ACCA班有必要适当开设普通会计学科的部分课程,以必修、选修或课堂串讲相结合的形式,将中国特色的国内会计基本理论和实务的内容补充到教学当中。同时,为达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ACCA班还应适当开设经济学、管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三)师资队伍

地方本科院校开设ACCA班不应仅仅为了经济效益,还应该利用与培训机构的合作加强与会计职业界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学习ACCA先进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更高水平的会计教师队伍。在合作期间,地方本科院校一方面可以从本校选送一批高素质的会计教师去国内外访学,学习ACCA的知识体系和培训模式,了解会计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进优秀的ACCA教师充实本校会计师资队伍,组建本校ACCA培训团队。同时,建立长效的奖励机制,通过资金和政策倾斜,鼓励优秀的会计教师报考ACCA,奖励高分通过者,并组织学习交流活动,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继续学习,促进会计教师共同发展。当然,教师的进步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学校高素质国际会计人才培养的发展。

四、结论

地方本科院校開设ACCA成建制班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会计人才,但关于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是否违背大学教育的本质,众多专家意见不一,对其人才培养效果也可谓见仁见智。总体而言,ACCA的教学模式在客观上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会计教学水平,开设ACCA的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利用合作机会,鼓励教师关注会计专业领域发展,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育与职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冬.ACCA专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吗?——来自武汉大学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15(10):47-50.

[2]李明,赵惠娟.论ACCA给高校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08):201-202.endprint

猜你喜欢
目标定位
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职综合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开发与应用的思考
关于不同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提高师资水平的思考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