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交际中话语角色的运用特点

2017-09-25 13:03王美华
教育界·下旬 2017年8期

王美华

【摘要】文章在多渠道搜集留学生汉语交际语料的基础上,从话语角色的选择、话语角色语言形式标記、话语角色转换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级水平留学生在汉语交际中运用话语角色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以留学生为对象的汉语教学提出了少许建议。

【关键词】初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交际;话语角色;运用特点

目前针对对外汉语语用教学的研究中,对留学生汉语交际中具体的语用策略的研究还非常少。在任何口头或书面的言语交际中,不管是使用母语还是外语,交际双方都会为了实现交际目的而采用各种有效的语用策略。其中,选用合适的话语角色就是一种重要的语用策略。留学生在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时也面临着选择及运用话语角色的问题。

本文根据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留学生作文、留学生课堂交际话语以及《世界青年说》等留学生担任嘉宾的电视节目中搜集到的留学生汉语交际语料,总结出初中级水平留学生运用话语角色的若干特点。

一、话语角色选用方面的特点

交际的参与者包括说话者和听话者,这里的说话者既包括口语交际中的给予信息者,也包括书面交际中的给予信息者。

根据说话者与其所传达的信息之间的责任关系,说话者在言语交际中所担任的角色(即话语角色)可分为三类:完全话权人、部分话权人、零话权人。当说话者代表自己的意志说话时,担任的话语角色便是完全话权人,此时他要对言语后果承担全部责任;当说话者代表团体(说话者是该团体成员之一)的意志说话时,担任的话语角色便是部分话权人,此时他只对言语后果承担部分责任;当说话者像传声筒一样传达别人或某团体(说话者不是该团体成员)的意志时,担任的话语角色便是零话权人,此时他对言语后果不承担责任。

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只要开始表达,就必然会根据特定的语境选择某一种话语角色。话语角色的选用之所以成为一种语用策略,一方面是因为不同的话语角色代表着不同的责任,另一方面在言语表达中选用多种话语角色可以使表达方式多样化。

根据我们搜集到的语料,汉语水平为初中级的留学生在汉语交际中选用话语角色的特点为:对完全话权人角色的选用远远多于对部分话权人角色和零话权人角色的选用;汉语水平越低的学生对完全话权人角色的选用频率越高,这可以从他们的习作中看出来,同样是两三百字的作文,汉语水平低的留学生基本上通篇都是以完全话权人的身份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汉语水平稍高的留学生除了选用完全话权人角色外,基本上都会选用部分话权人角色或零话权人角色。

二、话语角色语言形式标记方面的特点

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以语言为媒介,说话者选用的话语角色必定在语言形式上有所表现,所以每一种话语角色都有其语言形式标记。

(一)完全话权人语言形式标记

当说话者选用完全话权人角色时,说出的句子一般包含“我”“我自己”“我个人”等词语,这就是完全话权人角色在语言形式上的标记。如:

(1)我觉得想让一个爱情变得更稳定,这要看两个人有多相爱。

此例中,根据做主语的“我”可以判断说话的留学生选用的话语角色是完全话权人。

根据搜集到的语料,虽然完全话权人是留学生选用最多的话语角色,但在表达过程中,该话语角色的语言形式标记却很单一,基本上只有在句中做主语的“我”。即便是汉语水平较高的留学生也很少用“我自己”“我个人”等词语,更不用说像“在我看来”“对我来说”之类复杂的语言形式。

(二)部分话权人语言形式标记

最典型的部分话权人语言形式标记就是“我代表某某……”这样的语句。句子主语为表示泛指的词语、复数名词(我们、大家等)、“我和某某”这样的语句或某个团体、机构、组织的名称时,也表明说话者的话语角色是部分话权人。如:

(2)这些芒果没有卖的哦,所以我们是亲自去摘的,可以说我们是最调皮的学生啦。

由此例中的“我们”可判断说话的留学生选用的话语角色是部分话权人,表明自己只是行为者之一,这是一种可以维护说话者利益的语用策略。

据搜集到的语料,初中级水平留学生选用部分话权人角色时,在语言形式标记方面存在下列问题。

一是典型部分话权人语言形式标记缺失。

在搜集到的留学生汉语交际语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部分话权人语言形式标记是“我们”做主语,如例(2),其他非典型标记也有,如:

(3)年轻人经常说:“我父母不理我。老人太闷呀!”

(4)每个人都希望遇到困难的时候后会有人来帮助。

例(3)中的说话者是年轻的学生,所以表示泛指的“年轻人”是部分话权人的语言形式标记。例(4)中部分话权人的语言形式标记为“每个人”。

但未有一例使用“我代表某某……”这一最典型的部分话权人角色语言形式标记,这跟留学生进行汉语交际的语境有关,也跟留学生对“代表”这个词的掌握程度有关。

二是运用“我们”时存在偏误。如:

(5)我的国家的人觉得汉语很难学。

在汉语交际中,当提到自己的学校、单位、国家时,总会在前面加上“我们”,而当留学生提到自己的国家时,大都说“我的国家”,如例(5),这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现象在初中级水平的留学生用汉语交际时很常见。

(三)零话权人语言形式标记

最常见的零话权人角色语言形式标记就是“某某(第一人称代词除外)+言说动词”,有时候,言说动词可能会被省掉或者以变形的方式出现。此外,零话权人角色的语言形式标记还有:句首使用“听说、据说”等词语;直接引用俗语、古语或名句,并不表明是谁说的。

初中级水平的留学生选用零话权人角色时,在语言形式标记方面具有下列特点。

一是主要采用“某某+言说动词”的形式。在搜集到的语料中,句首加“据说、听说”等词语的话语寥寥无几,引用俗语、古语或名句的话语也很少。endprint

二是言说动词单一。留学生所采用的言说动词主要是“说、讲、认为、觉得”等特别常用的词。如:

(6)有一天妈妈对我说:“妈妈要你不听流行歌曲,因为流行歌曲是非常乱。”

三、话语角色转换方面的特点

这里的话语角色转换是指不同话语角色之间的转换,比如从完全话权人角色转化为零话权人角色。在言语交际中,因为交际语境的需要或者为了丰富表达方式,说话者往往会转换话语角色。经观察和分析,在初中级水平留学生的汉语交际中也存在这种现象,且具有下列特点。

一是话语角色转换的现象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而增多。汉语水平低的留学生在一段话或一篇作文中,往往以完全话权人的角色一贯到底。汉语水平较高一些的留学生却常常在表达中进行话语角色转换。比如在下面这段话中,说话者先选用了完全话权人角色,从“我和别的同学”开始话语角色转为部分话权人,随后又换回完全话权人,到“他说”这里话语角色又转换成零话权人。

(7)但上下学以后我总觉得生活没有滋味,天天过得没意思。我跟别的同学一样经常不上课,但考试之前借笔记全都背,考得还可以,及格就行了。放假了我的腦子里什么都没有。我在书店随便选了一本他写的《我的人生观》。他说他也是跟我一样,年轻的时候觉得生活很单纯而且没有自信。

二是常常把虚拟的完全话权人角色转化为真实的零话权人角色。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所学的课文或练习题的题干是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述的,在让留学生根据课文回答问题或完成练习题时,即便教师在屏幕上展示出问题,用引号把“我”标记起来,并介绍过此处引号的用法,留学生常常还是会把“我”转换成“他”。在经过教师多次纠正后,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

以上我们从话语角色选用、话语角色语言形式标记、话语角色转换三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初中级水平留学生在汉语交际中运用话语角色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为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首先,在训练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时,教师不能只追求语音、词汇、语法的正确,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语用策略进行交际的能力,引导学生选用合适的话语角色并进行适当的转换。其次,教师不能忽视对习惯用法的教学,习惯用法对留学生来说很难掌握,本文第二部分说到留学生运用“我们”时存在的偏误便是例证。“我们”这个词留学生很早便学过,早已掌握它的意义,但使用时依然有问题。再次,针对文中提到的留学生选用言说动词时只限于最常用的词这一现象应采取一些措施。对学过的留学生却少用、不敢用的词,教师最好能够加强训练,丰富留学生大脑中储备的词汇量,提高其汉语交际能力。

注:文中所引例子均为留学生原话,对于例子中的语法错误不做改正。

【参考文献】

[1]俞东明.话语角色类型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转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6(01):19-22.

[2]吕俞辉.对外汉语教学的语用观[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90-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