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钢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7-09-25 06:55杨丽平
教育界·下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钢结构设计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能力

杨丽平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钢结构在我国房建、桥梁等领域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而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钢结构设计人才已无法满足钢结构建筑市场的需求,如何对钢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现在教育面临的全新课题。文章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钢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钢结构设计;教学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能力

一、前言

目前钢结构建筑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时往往对钢结构设计的重视不够,导致钢结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因此,对高校钢结构设计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

二、钢结构教学过程的思考

钢结构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想要使钢结构设计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得到有效的应用,首先要对工程结构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并且需要建立相应的模型,然后根据稳定性和变形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整,最后采用不同的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过程的设计,将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鋼结构课程进行结合,增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钢结构课程的本身属性要求不但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而且要有必要的实践经历。这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对其产生效果和作用,因此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创新。

三、钢结构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环节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但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钢结构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和其一致,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有效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课堂教学环节应该由钢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和实习构成。

在钢结构原理教学中,需要利用一些实验来对各个部件的稳定性进行验证,使学生对钢结构受力构件的变化有着更加直观的了解,从而对理论知识进行更好的吸收和掌握;在钢结构的设计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划分,然后从结构布置、节点设计等方面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和探讨,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有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在实习教学的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对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并且对技术人员的讲解进行有效的聆听,还可以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也有效地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钢结构实际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教学内容多,学时相对较少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钢结构产业得到有效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但与此同时,也使得其结构和规模等都向着更加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对钢结构从业人员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也对钢结构人才的培养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全新的要求使得钢结构教学课程的内容有所增加,但是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课时,从而出现学时偏少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制定和实际工程存在矛盾

钢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但是目前的钢结构教学大纲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已经无法满足发展中的钢结构行业,也无法满足社会发展中提出的全新要求,因此需要对其更加重视,并且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可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应用当中,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

(三)实习过程存在问题

实习环节可以在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建立有效的连接,也可以让学生对原来钢结构中的一些概念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目前的实习环节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没有和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探讨,导致学生的实习环节形同虚设,学生的技能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再比如高校没有长期合作的企业,为了组织学生实习而临时联系企业。这样可能导致实习的内容和工程项目之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得实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实验教学环节存在问题

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但是在实际的高校中却存在这样的现状:实验室并不是对学生完全开放,大多数时候是提供给教师科研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实验教学都是教师制订实验计划,并且亲自操作演示给学生看,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都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挥完成任务,降低了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也使得实验教学达不到本来的目的。

(五)课程设计环节存在问题

课程设计环节需要学生自己制订结构方案,自己对内力分析并进行负荷计算,最后自己进行施工图的绘制,得到完整的工程结构设计训练,从而对结构设计的方法、步骤等都有全面的认识和掌握,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因为指导教师的数量较少,可能出现一位教师同时指导多位学生的现状,不能兼顾到每位学生,因此指导的质量无法保证。除此之外,课程设计的题目都相对单一,导致学生之间的课程设计相似度很高,可能会出现抄袭问题。

四、改进钢结构课程教学的措施

(一)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为学生讲解钢结构课程内容时,需要先对主线进行总结,然后围绕着主线将内容展开。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脉络和层次有着更加清晰的理解,从而对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比如在讲解钢材的力学性能时,对已经讲解的知识不再赘述,只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然后再将知识进行有效的串联,应用到实例当中。这样不但可以节省一定的时间,从而对课时不足进行必要的弥补,还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动态发展

钢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需要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形势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改进。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丰富,对教学中的重点进行有效的突出,并且还要让教学内容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杜绝出现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轨的问题。其次,要将现代技术手段适当地引入,拓宽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让学生对当下的形势有所了解,从而对自身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更新,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再次,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可以将有代表性的设计给学生传阅观看,让学生从中设计问题,提出问题,来供大家一起参考,这样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endprint

(三)加强建设校内外的实训基地

实习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实习可以对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理解得更加透彻,因此需要加强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高校应该和企业建立长久合作的关系,为学生实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并由技术员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这样可以使实习内容更加有深度,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从而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锻炼,使实习的效果更加明显。其次,高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培训学习,这样可以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及时的更新,不至于出现知识和应用之间脱轨的现象,从而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的施工项目,组织学生对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并聆听技术员的详细讲解,从而使学生对钢结构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进

高校应该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进,不但要在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还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实验项目的选择,让实验教学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实验教学的目标是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钢结构设计的兴趣。因此,在钢结构实验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对整个变化的过程有所了解,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具体流程是:将学生科学地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自己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解决,最后将数据进行优化整合。

(五)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改进

课程设计需要利用科学的工程项目作为原始的基础資料,并且按照学生的能力和特点进行题目的设计。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之间出现雷同的现象。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施工图的绘制,使绘图更加精准。除此之外,还要对考核方式进行必要的改进,增加对平时表现的考核,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使得考核更加合理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钢结构设计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可以使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还可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希望本文提出的建议措施可以对其起到正向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鹏,王永慧,周东华,等.高等职业本科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福建建材,2016(09):115-117.

[2]布欣,王新武.应用型本科院校钢结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探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03):78-79,93.

[3]曹现雷,贾冬云,张韬,等.普通院校“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87-88.

[4]付朝江.应用型本科钢结构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探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6(05):484-486,514.endprint

猜你喜欢
钢结构设计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能力
工业厂房结构设计中钢结构设计的应用研究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钢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