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和情感教育并举

2017-09-25 21:08李加凤
教育界·下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学法指导情感教育

李加凤

【摘要】高中三年的学习经历,既是高中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也是他们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因此,如何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就成了值得教育者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文章选择一些具有人生感悟的文章,将学法指导与情感教育并举,试图探索出一条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相得益彰、学生智商情商共提高的教学之路。

【关键词】学法指导;情感教育;人生感悟

根据江苏省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二年级须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散文阅读是文学作品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学作品的阅读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重视阅读和做题方法的指导。

与此同时,高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已趋于形成。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学生文学作品阅读方法的同时,也应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情感教育,以学法指导和情感教育并举,让学生知识增长和情感成长相得益彰,从而促进他们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

下面,笔者以余光中的《假如我有九条命》为例,谈谈自己在具体的教学中,在学法指导和情感教育并举上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选择课文

《假如我有九条命》是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名篇。人们常用“猫有九条命”来形容猫的顽强的生存能力。人看似强大,但其实却是那么的渺小和脆弱。汶川地震便是明证。

生命只有一次,面对生活,如何利用我们的生命呢?这篇散文表面来看,是作者面对繁杂生活发出的一种渴望,但是耐心读下去,会发现其中别有风味:对生活中琐碎小事的厌烦与无奈,对亲情、友情的认识,对工作、兴趣、爱好的思考,更有一种渴望从容度日的心态。

笔者觉得,这样的文章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贴近,学生可以从中感悟出一些生活的道理。因此,运用学法指导和情感教育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这类文章教学效果比较好。就学法指导而言,这样的文章寓意深厚,比较容易设问,让学生自己深入思考作者字里行间隐藏的深意,并在思考中感悟出有关人生、情感的诸多道理,从而兼得情感教育之功。比如,如何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困窘和苦恼;人生无彩排,时时是直播;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如此,从学法指导和情感教育两方面展开教学,就比较容易收到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学作品阅读的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悟人生的双重功效了。

二、学法指导

在具体教学中,笔者把文学作品的阅读考查能力与文章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把散文阅读做题的“三法”(回归法、瞻前顾后法、隐喻揭示法)贯穿于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中,以问带学,让学生在做题中学会思考,学会举一反三,从而在掌握散文阅读方法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

文学作品的阅读侧重考查八种能力:

1. 对关键性词语的正确理解、判断及阐释能力;

2. 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3. 对有效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4. 分析文章結构,把握文章思路;

5.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6.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7.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8.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针对第1、2、4种能力,笔者分别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1)第五节中加点的两个成语,作者故意大词小用,行文十分机智。请解释它们在这段话中的意义。

①近悦远来;②近交而不远攻。

(2)作者说:“要是我不写作,就可以规规矩矩地治学;或者不教书,就可以痛痛快快地读书。”是否意味着写作和治学,读书和教书是矛盾的?这样说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我们在欣赏类似的语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的?

针对第3、5种能力,分别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1)你从题目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第二节作者说要有一条命专门应付现实的生活,其中现实生活中最烦的三件事是什么?请解释作者厌烦这三者的原因。

同时链接第二届华语传媒大奖对余光中先生的赞词:

余光中的散文雍容华贵。他的写作接续了散文的古老传统,也汲取了诸多现代元素。知性,幽默与庄重,头脑与心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独特的散文路径。他渊博的学识掩饰不了天真性情的流露,他雄健的笔触,发现的常常是生命和智慧的秘密。他崇尚散文的随意,注重散文的容量与弹性,他探索散文变革的丰富可能性,同时他追求汉语自身的精确与神韵。

针对这段赞词,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1)你能从这段赞词中找出余光中语言的什么特点?(活泼、酣畅、生动、幽默。)

(2)你能从文中找到这样的一些句子吗?(学生自行寻找。)

(3)你能对它们进行品评赏析吗?(比如如何理解“中国的‘旧男人做丈夫虽然是兼职,但做起朋友来却是专任。”“谁要是能把朋友题赠的大著通通读完,在斯文圈里就是圣人了。”)

针对第6六种能力,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根据文意你能概括作者对朋友的态度吗?

针对第7、8种能力,笔者设置了一系列问题:

(1)作者所假设的九条命,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它不仅仅是人生的假设和规划,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尴尬和矛盾。)

(2)那么,作者仅仅想让我们看到这些吗?那还有什么?(是对于生命的热爱……)

(3)这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问题,而有些问题和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又是相互交叉的。但不管如何,在问题的具体解决过程中,始终让学生把握散文鉴赏的三种方法,即对于文中出现的词组和语句,先返回原文,再从原文的前后寻找整合答案,对于隐喻部分,要找出其本体,因为本体往往便是问题的答案。当然,这一切还都要围绕文章的主旨来探讨。在讲授作者对朋友的态度时适当地让学生联系实际,还有在问题的提出上,用问题的解决带动问题的提出,即由问题带问题。endprint

从最后的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基本上能运用这三种方法来解决针对文章所设置的题目。与此同时,学生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对于重点语句的赏析,对于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甚至于听说读等多种能力也都相应地得到锻炼、提高。

三、情感教育

其一,上述学法指导虽然侧重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现代文,怎样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侧重考查的八种能力,但情感教育隐于其中,若隐若现,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悟人生,体会人生真谛,从而在学习中成长,比如针对第7、8种能力设置的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开一些书目供学生闲暇时阅读,比如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巨人三传》,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如此一来,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让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相得益彰。

其二,组织班级讨论,让学生在探讨文章主旨时深化自己的人生感悟。现在的中学生,一般家庭条件较好,又生活在一个好时代,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难以主动去感悟生活,倒是喜欢消磨青春,乐于在电脑游戏等极具诱惑性的娱乐中打发时间。如此一来,自制力稍差的学生就容易迷失人生的风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虽然由家庭、社会、学校等诸方面原因共同所致,但学校教育重知识轻情感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考虑到这一点,笔者在教授《假如我有九条命》这类文章时,就会组织学生开展班级讨论,让学生去感悟别人的人生,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于情感教育中拨开部分学生眼前的迷雾,从而让他们重新竖起理想的风帆。

其三,写读后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假如我有九条命》这篇文章,经过设问思考、班级讨论等一系列的学法指导和情感教育,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文章主旨以及蕴藏其中的人生感悟。这时候,让学生写读后感,进一步梳理自己理解的东西,然后表达出来,既可以加深學生对所学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取得智商情商共提高的双重教学效果。

其四,仿写,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假设,规划好自己的未来。余光中假设自己有九条命:一条命,就可以专门应付现实的生活;一条命,有心留在台北的老宅,陪伴父亲和岳母;一条命,用来做丈夫和爸爸;一条命,用来做朋友;一条命,用来读书;一条命,用来教书;另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写作;一条命,专门用来旅行……这九条命,是有着丰富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的余光中对生活的感悟。对涉世不深甚至还没有开始思考人生的高二学生来说,他们对未来有哪些希望?会怎样规划自己的未来?过来人余光中能给他们怎样的人生启迪?他们的人生规划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当的?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帮助他们予以鉴别后打住,以免误入歧途的?这些,都能从学生的仿写中知晓个大概。然后,笔者就可以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法指导情感教育
精巧务实的驾驭教与学,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让英语后进生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