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现形式与途径

2017-09-25 22:32从春蕾郭笑天张来
教育界·下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实现途径

从春蕾+郭笑天+张来

【摘要】地方高等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论述了安顺学院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的实现形式和实现途径,探索实现地方性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路径。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实现形式;实现途径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职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借助学校内部教育资源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资源,利用教学与实训相结合,进行相关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安顺学院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能够有效地融合校内外的科技资源,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平台。本文以安顺学院为例,探索实现地方性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路径。地方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建设,形式是“合作”,落脚点在“教育”,其目的则在于通过合作教育过程实现“产学研”融通。在实现形式上,主要有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办学、合作发展等。在实现路径上,必须紧紧围绕“教育”展开,避免学校教育畸重于“学”而与“产”“研”环节脱节,进而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产学研融通”。

一、合作形式

(一)合作办学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最基本的要素、最关键的落脚点和最核心的工作抓手是要切实推进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转型。安顺学院作为地方高校,通过地区特色产业与学校旅游管理、特殊教育、现代农业、新材料等特色学科专业实现与企业深化合作的办学机制,达到培养特色与办学实际的有机结合。学校通过联合企业设立产学研人员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地推动学校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结合行业企业需求,理论联系实际,共同编写教材或实验讲义,完成应用型教材的开发工作。目前学校教师通过与业界联合,已自编实验讲义及教材10部。其中艺术学院与安顺市福缘蜡染艺术有限公司合作出版的《传统蜡染工艺美术实用教程》已作为艺术学院学生“民族民间美术特设课程”的教材使用。

(二)合作育人

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定位决定了其把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教育特色的根本目标。通过建立健全实习实践平台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机制,针对各专业特点,结合合作单位工作范围,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共建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办公室,配合实践教学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行业精英专家到学校讲学,讲学内容与专业课程形成有机互补。学生学习课堂外移,将课堂从校园外移到相关行业,外移到具体的事件中,课堂的环境就是生产、服务的场所。让课程内容联系实际,让行业的专家学者、精英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安顺学院构建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创新模式,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合力。建立“高校教师+合作单位人员”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模式,可使学生在实习期间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资料,同时可与合作单位指导教师进行大量交流,以确保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质量得到质的提升。艺术学院2015年毕业的毕业生在学院教师与合作单位专家的指导下完成的毕业设计《匆匆蜡年》,在第三届贵州省高校毕业生美术作品展中获银奖。

不管什么样的合作育人方式,师资队伍是影响高等教育的第一要素,同时也是推动高校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但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是离开校门上讲台,没有行业经验,而企业精英在理论研究方面又相对欠缺,所以真正具备“双师双能型”素质能力的教师并不多。“双师双能型”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深度合作,想要走出这种困境就必须要促进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转型。高校教师与企业人员在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上可以互补。学校为打造一流的“双师双能型”人才,一方面,聘任企业精英为兼职教师,让企业精英走进课堂,一来可以把行业经验综合化和系统化,二来可以加快行业信息的交流;另一方面,选派年轻教师到企业中进行短期学习,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的同时可以鼓励教师结合企业学习经验,考取相关的行业资格证,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学校为加深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层次,制定了相关政策文件和实施细则,鼓励教师参与到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去,将其掌握的学术前沿的知识和先进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鼓励学校教师和企业精英互相合作,结合安顺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科研项目申报。例如,安顺学院与贵州柳江禽蛋有限公司合作申报的贵州省教育厅的贵州省禽蛋工程研究中心,安顺学院与安顺市农科院体制改革专项等10多个项目获得立项。

(三)合作就业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对于地方性应用型高校而言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高校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技术考查外,还需要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创造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着重进行培养。安顺学院针对大学生就业多元化发展,探索就业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及就业岗位。学生到企业后可直接参与到一线岗位进行实习,这样就缩短了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可以利用目前学校与合作单位共建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内的实体项目、技术、资源和平台,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業活动,为今后就业、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了办学的灵活性。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学生在学校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够很快在企业中转化为实践技能,既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从学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以来,安顺学院学生先后在安顺市蚂蚁众创空间成立了安顺微巨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安顺市竹荪研究基地等多家公司。endprint

(四)合作发展

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距贵州省省会贵阳90公里,是国务院批准的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区域经济规划重点发展的黔中经济区,是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兴工业城市。但安顺市作为经济后发地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这就需要地方高校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构建资源共享、项目同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安顺学院作为安顺市唯一一所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对安顺市发展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多方寻求行业的支持,向相关行业靠拢。在全国科技扶贫的大背景下,安顺学院长期开展科技扶贫的工作,得到了省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近年来,安顺学院加强校企合作对资源进行整合,科技扶贫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体现了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

二、实现路径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功能逐渐从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向社会服务延伸,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明显加强。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和合作平台,是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推进的基础,也是实现其持续发展的前提。2014年安顺学院成立了安顺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领导工作小组,制定了《安顺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办法》和《安顺学院产学研经费管理办法》。为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战略,落实好“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校本科教学实际,学校启动产学研合作教育计划项目,与各合作单位签订安顺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基地,共同推进项目实施。目前,学校依托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与安顺市国土局、安顺市农科院、黄果树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工业贵州新安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安顺市宏盛化工业有限公司、福远蜡染艺术有限公司等13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教育基地。

地方高校必须坚持与地方经济共发展,不断开创产学研合作教育新途径,才能更好地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我校本科教育的重要使命。学校结合当地的经济特征,深入推进多维一体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根据学科专业特点采取不同的实现途径。例如,农学专业通过共建学院、产学交替、科创中心的实现途径,学校与企业共建专业进行人才的培养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采取“3+1”分阶段的培养模式,即3年在学校学习,1年在安顺市农科院和上海市农科院进行实习实践、科研探索等工作。整个培养阶段分为在校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践两个阶段。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和创业中去,实现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无缝对接。艺术专业通过组建师生工作室,形成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方式的团队开展实习实践工作。目前虽然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十分密切,一直致力于推动结合当地经济的科研成果轉化,但学校的科研成果很难成为企业的重要需求,可以转化的成果并不多。所以学校需要通过产学研渗透、政产学研结合、共建学院、产学交替、校企联合体、产学研公司、科创中心、师生工作室等多种实现途径继续加深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学校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牛艳莉.民办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对策探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7(01):91-94.

[2]顾永安.向应用型转变:地方本科高校如何解惑克难?[A].第二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秋季分论坛成果集[C].2015.

[3]陈六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及其动力机制的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 2011(03):77-79.

[4]毛艺婷.中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现途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
商事审判思维独立化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