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互联网的大学德语词汇教学微探

2017-09-25 10:52任骜然
教育界·下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结合互联网

任骜然

【摘要】词汇一直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如今大学德语课堂中,词汇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将词汇教学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探索与互联网结合的有效的德语词汇教学。

【关键词】德语词汇教学;互联网;结合

一、引言

如今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为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性、移动性和开放性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在逐渐改变着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词汇在外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视作外语教学的基石。然而在如今的大学德语专业的课堂中,词汇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记忆,教师花了大量的心力教学,结果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及应用仍有较大问题。本文就针对大学德语词汇教学做一些分析,并结合互联网的使用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二、词汇教学

(一)词汇教学的目标

按照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教师在德语课堂中依照单词表集中讲解每个德语单词的词性、用法以及与母语对应的中文意思,并让学生用单词练习造句,最后听写修改。这种完全脱离语言情景的“输入-输出”过程是一种常见的传统的德语词汇教学流程。然而在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词汇掌握出现较大的问题,如单词词性记忆模糊、单词用法混乱甚至错误以及用在不适合的语言情景下等。

怎样才是对一个德语单词实现了真正的掌握?有如下几个考查要点:学生知道单词所属的范畴;能够根据不同的交流场合适当地使用这些单词,达到交流的目的;对这些单词的使用能让信息接受者明白。传统灌输式的词汇教学显然无法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于教学目标的设立做出相应的改变,遵循如下几个原则:系统原则、交际原则、认知原则以及文化原则。词汇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在一个语言系统里交织成为一张网,因而词汇的教学不应分裂开来进行单个单词的教学,而应将词汇放在一定的情景语境里,展示词汇与该情景相符的意义和用法。

(二)词汇教学的问题

首先,部分教师深受传统语言教学方法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词汇的讲解,通常是对应单词表将新单词的词性、中文意思和用法等通过翻译造句等方法讲解一遍,再让学生课后记忆单词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沉闷且效率低下。教师对于单词掌握情况的检测方式也多局限于听写,教师读中文意思,学生写德语、用单词造句或反之。此外,学生在学习记忆词汇时方法不得当,从而片面地认为记单词是一件枯燥无趣的事情,导致出现抵触心理,学习效率不高。另外,学生认为记单词就是背单词表,使得单词脱离了一定的语境,没有形成词汇网,导致在单词的运用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并且学生多缺乏学习主动性,极度依赖课堂和教材,极少主动学习课堂以外的相关知识,如阅读德语新闻、听德语文章等。

三、词汇教学与互联网

当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多种可能,同时也为传统的外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挑战传统的学习观念和方式,挑战传统的教师角色和教学技能。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受到巨大的冲击,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教师除了要具备很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还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并将之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运用互联网提供的便利性,筛选对教学有帮助的资源,改善课堂的教学环境。

(一)词汇的教学

大学德语词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应结合互联网,发挥出互联网的普遍性和便利性等优势。在大学德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或者做相应的动作来讲解一些名词和动词,如der Stift、das Heft、schütteln等单词。教师在网上寻找适合课堂教学的图片或视频,在课堂中通过激发视觉、听觉等感官的综合感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记忆。此外,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德中互译的方式来讲解单词,而应使用学生已熟知的德语来解释新單词,即“单语释义法”。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外语思维能力,还能促使学生不断巩固已学的外语知识,促使所学语言知识形成一个更为完善的语言系统。

再如名词die Arbeit在课堂中无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或是做动作来讲解其意思,因而在讲解该单词时应首先定义其基本概念为一种T?tigkeit或是Berufsausübung,并通过例句展示其在各种场景下的用法,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场景下正确运用单词。之后再引申出其他与Arbeit相关的单词,如Arbeit beginnen、Arbeit erledigen等常与之搭配使用的动词,t?gliche Arbeit、soziale Arbeit等常见的形容词搭配,构造一个以该单词为中心的词汇网。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不仅深刻记住了该单词的意思,且由此拓展了相关词汇。另一方面,这样的方式可以运用于德语阅读课堂,训练学生通过已知单词结合上下文推断出其他单词的意思,对于阅读理解能力有着很好的提高。最后通过中德互译,做连线题和填空题等加深学生对该词的记忆。但是部分教师对于单词检验这个环节有所忽视,仅仅通过听写的方式进行检验,检验方式单一,且没有通过后续的其他方式再进行复习。单词若不反复练习复习就会逐渐遗忘,最后会出现新学的单词记不牢,已学的单词忘记的情况。

(二)词汇的复习

词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反复的过程。如何使这个过程高效且不枯燥,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词汇的复习除了需要教师的督促外,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下面笔者介绍一个在线制作学习材料且适用于复习单词的网站www.pixton.com。

这是一个可以在线制作连环漫画的网站,操作简单易懂,适用于大一德语课堂中单词教学之后的复习检验阶段。首先将学生分为3~5人一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提问等方式复习总结课堂主题的相关单词,之后各组结合主题利用所学新单词写出一篇小短文,然后让各组学生选取5~7幅与主题和小组所写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用于漫画的制作,最后各组课后进行创作,并在之后的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展示。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不再觉得复习单词是一件枯燥无趣的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任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这样的任务设置体现了词汇教学的交际原则和系统原则,将学生划分为小组,训练了学生团队协作与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并且将所学新单词融入制作的漫画中,使原本单一的单词通过一个主题结合在了漫画的文章里,构成了一个以一个确定的主题为中心,以漫画为展现形式的词汇网。且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由参与制作,从写文章到选图片到最后漫画制作完成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展示,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已经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所学单词在不同场景下的不同用法复习了多次。这种方式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并且从多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endprint

此外,www.animoto.com是一个可在线制作视频的网站,学生可以自行选择照片、视频模板、音乐和添加文本。网页会自动套用视频模板,将学生上传的各种素材按照优化的视频标准一 一排序安排,在几分钟内生成视频。针对词汇的复习,该网页同样可以参考Pixton的复习方法,一般用于课后检验学生单词的掌握情况。教师确定好制作视频的主题,要求学生围绕该主题使用所学词汇做一个简短的视频,最后在课堂上展示并解说。这种制作视频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使用多媒体的能力。

除了此类多媒体制作网站,还有一些重要的学习单词的网站,如www.duden.de。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新单词时始终依赖中文解释,然而中文解释很多时候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因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用德语来解释新单词的习惯,促使学生逐渐形成德语思维。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课外多阅读德语新闻或文章。在线网站如www.zeit.de,www.tagesschau.de等均为每天更新德语新闻的网站。对于詞汇的学习不应仅限于课堂上的知识,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坚持不懈地阅读和积累来扩大词汇量。另外,歌德学院的在线网站(www.goethe.de)上有众多德语教学相关的在线资源,对于A1到C2语言水平的德语学习均有对应的教学资源。教师可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选用各类教学资源,丰富课堂的教学材料,提高课堂效率。

四、结束语

将互联网应用于德语词汇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均是机会与挑战。一方面需要教师转变其传统的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手段,探求多媒体与德语词汇教学相结合的多种途径,使之成为高效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引导学生对互联网用于学习进行正面思考,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利用互联网学习。如今教师应将互联网的应用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选择,结合教学的客观条件、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对互联网应用于大学德语词汇教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晔.大学德语词汇教学理论与实践——以同济大学大学德语教学为例[J].科教文汇,2010(29):149-151.

[2]左海清.德语基础阶段词汇教学实践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6(11):121-123.

[3]王丽丽,杨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8):159-162.

[4]袁成.浅析德语教学中的生词释义方法[J].外语教学,1998(01):62-69.endprint

猜你喜欢
结合互联网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