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里下河地区1稻2鸭共作模式生产技术

2017-09-27 09:54朱凌宇张家宏寇祥明王守红韩光明王桂良毕建花高邮市农村能源生态环保技术推广站江苏高邮5600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5007扬州龙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扬州5008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里下河鸭舍鸭子

吴 俊,朱凌宇,张家宏*,寇祥明,王守红,韩光明,王桂良,徐 荣,毕建花(.高邮市农村能源生态环保技术推广站,江苏 高邮 5600;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扬州 5007;.扬州龙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 5008)

江苏里下河地区1稻2鸭共作模式生产技术

吴 俊1,朱凌宇2,张家宏2*,寇祥明2,王守红2,韩光明3,王桂良3,徐 荣3,毕建花3
(1.高邮市农村能源生态环保技术推广站,江苏 高邮 225600; 2.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扬州 225007;3.扬州龙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8)

1稻2鸭是实现水稻、水禽种养一体化的生态种养模式,收获1季稻、养成2期鸭,在江苏里下河地区推广应用潜力巨大。根据多年示范推广实践经验,制定1稻2鸭共作生产技术规程,为该模式的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和生产指导。

1稻2鸭; 共作; 模式; 生产技术; 江苏里下河

1稻2鸭是实现水稻、水禽种养一体化的生态种养模式,在该模式下水稻生产与鸭养殖在时空资源分配上得到最佳耦合,环境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通过稻鸭互利共生,利用其食物链关系进行水稻的病虫草害防治和施肥,大大降低了化肥和化学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稻田可收获1季稻、养成2期鸭(同时鸭可产蛋),提高了单位土地的产出量,生产出的稻米、鸭和蛋品等农牧产品品质优、效益高。该模式的应用推广对于维护农业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生产技术根据多年稻鸭共作模式的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实践,对稻鸭共作模式的关键技术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形成了江苏里下河地区1稻2鸭共作模式的生产技术规程,以期为农业生产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和生产指导,促进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1 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生活和工业污染。稻田宜选择排灌方便、水质良好、保水能力强,土壤pH值7.0左右。

2 1稻2鸭共作模式特点

1稻2鸭是根据稻作制度和鸭生长的特点,合理安排共作时间,使二者达到互利共生,提高生态种养系统的运行效率。一般是每期雏鸭经过10 d左右的训水后全天候放养稻田,共作40~50 d后收回成品鸭;至水稻抽穗,第2期鸭养成,进入蛋鸭养殖阶段。稻田冬闲期,种植绿肥植物以供次年还田培肥使用。稻鸭共作期间,利用鸭的取食、活动进行病虫草害防除,以其排泄物进行持续追肥,减少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具有绿色、环保、高效、节本的特点。

3 品种选择

3.1 水稻

水稻应选用品质优、产量高、株型紧凑、抗病性强、抗倒性好、需肥量少、生育期适宜的品种。江苏里下河地区以优质早熟晚粳或晚熟中粳品种为佳。推荐品种有南粳9108、武运粳27号、甬优2640等。

3.2 鸭

鸭应选择体型适中,成年鸭每只重1.5~2.0 kg,放养稻田穿行活动灵活,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放养的有高邮麻鸭、镇江役用鸭、绍兴麻鸭和巢湖鸭等。

4 配套设施

4.1 养鸭稻田

配套的稻田要求地势平坦、稳水性好,有齐备的排灌设施。规模一般以户为实施单位,田块连片成方,连片面积2 hm2以上,规模要与劳力相适应,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稻田四周围网,每隔1~2 m打桩,固定养鸭围网,围网下纲埋入土中,地上网高50 cm左右。

4.2 鸭舍及运动场

在稻田与池塘相接处搭建鸭舍,鸭舍要求地势较高、阳光充足,远离污染源、居民区和村庄。冬季能密封保温,夏季能通风降温,雨季排洪排水良好。可建成结构较为简单的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鸭舍,一般鸭舍放养鸭8只·m-1左右。鸭舍一般四周用竹、木围筑,石棉瓦盖顶,外围再用网围起,防止天敌入侵,并保持良好的通风透气条件,鸭舍地面垫上塑料薄膜。每个鸭舍建有通往放养稻田和养殖池塘的鸭群专用通道,上午和下午将鸭群赶往稻田活动,中午和傍晚用特定信号唤回鸭群,并赶入临近池塘活动,夜晚赶入鸭舍休息;在与鸭舍、池塘相邻位置建一个鸭滩,即为陆地运动场,池塘作为水上运动场。

5 时空耦合

水稻一般6月中下旬移栽,11月中旬收获。水稻移栽后15 d左右放雏鸭入田,至8月上旬第1期鸭子可养成上市,接着即可放养第2期鸭子(图1)。

图1 稻鸭共作的时空耦合

6 水稻种植管理

6.1 施肥整地

稻鸭共作,鸭粪相当于水稻需要的20%左右的氮肥。前期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通常采用秸秆还田,还田量3.0~4.5 t·hm-2,栽插前施饼肥3.0~4.5 t·hm-2或腐熟的畜禽粪肥7.0 t·hm-2作基肥,然后耕翻整地。移栽后7 d,雏鸭入田之前可施尿素75~112.5 kg·hm-2,促进稻苗早发棵;之后一般无须追肥,以鸭排泄物还田肥土为主[1]。

6.2 水稻栽插

稻鸭共作水稻移栽密度与常规种稻方式不同,不仅行距要扩大,而且株距也应适当放宽[2],通常行株距为30 cm×20 cm,一般栽插15.0万~18.0万穴·hm-2,每穴3~5棵基本苗。

6.3 水浆管理

秧苗移栽后一般不进行搁田,随着水稻生育进程的推进,田间水位应逐渐加深至15 cm左右,以便鸭子在田间觅食。当水稻抽穗,鸭子应赶离稻田,此时稻田水浆管理应干湿交替,以促进稻株根系下扎,提高根系活力,达到养根保叶、防倒伏的效果[2]。

6.4 病虫草害防治

稻鸭共作可显著抑制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等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同时配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如可采用性诱剂、黄板、杀虫灯、Bt类生物农药等方法灭虫。稻鸭共作期间,鸭通过取食、活动、踩踏等作用使田间杂草数量显著减少,防除率达90%以上,通常不需要除草,如需化除应在水稻栽插后7 d内使用芽前封闭处理的除草剂。

7 鸭养殖管理

7.1 苗鸭放养前驯养

鸭在放入稻田之前,应进行采食训练,以便放入稻田中能迅速采食各种野生饲料;鸭的听觉较为灵敏,可以在喂食时进行固定的口令训练,使鸭群建立听从指挥的条件反射,便于规范化管理[3]。

7.2 放养时间和密度

鸭子育雏20日龄以上,水稻栽后15 d左右,及时放入300只·hm-2苗鸭入稻田,最好以150只为1群。

7.3 鸭的饲喂

稻田中的浮萍、杂草、昆虫、螺蛳等都是鸭的天然饵料,可适当减少人工饲料的投喂。刚放养的雏鸭觅食能力差,早晚应适当添补一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采用自行配制的饲料,中午和傍晚各1次,每日投喂量占鸭体重的6%~8%。后期根据投放鸭子及田间食物的数量,可定时补喂少量辅助饲料或全价颗粒饲料,投喂量一般为家养鸭投饲量的20%~25%[4]。

7.4 防疫措施

鸭40日龄时,注射1次禽流感疫苗,120日龄注射第2次禽流感疫苗。鸭在60日龄、100日龄前后,分别注射1次鸭霍乱疫苗。70~80日龄注射1次鸭瘟弱毒疫苗。养殖期间需要定期消毒鸭舍。

8 日常管理

8.1 生产记录

1稻2鸭共作应全程记录建档。包括水稻种子、鸭苗来源、投入品的来源与使用、稻鸭共作及田间管理过程,水稻、鸭蛋及肉鸭销售、质量检测等。

8.2 巡田

要经常巡田、巡塘。应及时治疗病鸭和清除死亡的鸭子,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

[1] 邓强辉,潘晓华,吴建富,等. 稻鸭共育生态效应及经济效益[J]. 生态学杂志, 2007, 26(4):582- 586.

[2] 谢成林,姜文超,郭万胜. 稻鸭共作技术的特点与关键[J]. 耕作与栽培, 2003(5): 46- 47.

[3] 张家宏,韩光明,唐鹤军,等.早稻田轮养青虾技术[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8):533- 537.

[4] 张福光,潘桂琴,李广运.稻田养鸭生态系统及高产养殖技术[J].现代化农业, 2003(7): 24- 25.

(责任编辑:张才德)

S511

:B

:0528- 9017(2017)09- 1616- 02

2017- 06- 15

江苏省农业支撑计划项目(BE2014360);中央财政支农项目(TG(15)110);扬州市面源污染治理项目(2015)

吴 俊(1978—),男,工程师,从事农村能源生态环保技术推广工作,E- mail:gywujun@163.com。

张家宏(1965—),男,研究员,从事生态农业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广工作,E- mail: yzzhangjh@126.com。

文献著录格式:吴俊,朱凌宇,张家宏,等. 江苏里下河地区1稻2鸭共作模式生产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9):1616- 1617,1625.

10.16178/j.issn.0528- 9017.20170938

猜你喜欢
里下河鸭舍鸭子
扬州里下河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扬州里下河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扬州里下河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扬州里下河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饲养密度对秋季多层平养密闭鸭舍环境参数、生产性能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四招有效防鸭啄毛
鸭子
一头鸭子
为什么鸭子能浮在水上
豫南地区规模化养鸭 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