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期望与自我意识的关系研究

2017-09-29 02:06范志光袁群明
黑龙江科学 2017年15期
关键词:长春中医药大学总分

范志光,袁群明,李 菲

(1.长春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部,长春 130117; 2.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长春 130024;3.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 130117)

儿童社会期望与自我意识的关系研究

范志光1,袁群明2,李 菲3

(1.长春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部,长春 130117; 2.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长春 130024;3.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 130117)

为了研究儿童社会期望与自我意识的现状,并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采取《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儿童社会期望量表》对随机抽样的333名儿童进行研究。结果:A.非留守儿童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幸福与满足、自我意识总分和社会期望得分中显著高于留守儿童。B.儿童社会期望得分与自我意识各因子及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且社会期望能正向预测自我意识。结论:增强儿童的社会期望水平有助于提高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水平。

儿童;社会期望;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对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与人们的活动和行为息息相关[1]。儿童自我意识会受到家庭教育观念、家庭关系、学业成绩等因素的影响[2]。儿童自我意识在婴儿期开始发展,在学龄期逐渐变得抽象化、复杂化和丰富化,若在形成时受内外因素影响,会造成社会适应不良、自卑或者过度自负等系列行为问题[3]。社会期望是指个体倾向于将自己塑造成一种符合社会认可的良好形象,反映了个体对社会认可的需要或对社会不认可的担心,儿童会根据其他人或群体的期望而采取相符合的行为。社会期望作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会对其自身的健康成长产生巨大影响,也会影响自我意识的形成。因此,对儿童社会期望与自我意识现状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参考,为保证儿童健康成长而采取的教育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四所小学的35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33份,有效率达95.14%。其中男生147人,女生186人;年级为四年级的学生100人,五年级75人,六年级122人。

1.2 研究工具

1.2.1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由美国心理学家Piers 及Harris 于1969年编制、1974年修订,主要用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状况,α系数为0.858,分半信度为0.8176,半个月后的重测信度为0.936。

1.2.2 儿童社会期望量表

由Cradall等人编制,主要用于评定儿童对于认可的需要或者对不认可的惧怕,半信度为0.82~0.95。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自我意识和社会期望的差异分析

以是否为留守儿童为自变量,以自我意识各因子及总分得分为因变量,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见表1。

表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自我意识和社会期望的差异分析Tab.1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elf-consciousness and social expect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non-left-behind children

注:*P<0.05,**P<0.01。

2.2 儿童自我意识和社会期望的相关分析

将儿童社会期望得分与自我意识各因子得分和总分进行相关分析,见表2。

表2 儿童自我意识和社会期望的相关分析Tab.2 Analysis of children’s self-awareness and social expectations

注:*P<0.05,**P<0.01。

2.3 儿童自我意识与社会期望的回归分析

根据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对比分析显示儿童自我意识得分与社会期望得分的回归关系比较明显,见表3。

表3 儿童自我意识与社会期望的回归分析Tab.3 Analysis of children’s self-consciousness and social expectation

3 讨论

3.1 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自我意识和社会期望的差异

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外出打工时,家庭成员共同相处的时间减少,情感联接和沟通也随之减少。当子女面对成长的困惑或者烦恼时,父母角色的缺失容易使其产生沮丧、孤独的负性情绪感受,而且,留守儿童往往会交由爷爷奶奶等隔辈人抚养,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溺爱、放任现象,对其打架、骂人、旷课等行为关注度较低,在子女受到欺辱、孤立时关心也不够,因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对其学业帮助较小,管理不够严格,这些往往会造成留守儿童出现行为的困扰、学业表现较差以及幸福与满足度的降低。儿童与父母的过早分离,导致其在成长过程中难以形成安全依恋的关系,丧失心理归属,变得自卑胆怯[4],在待人接物和情绪感受中敏感多疑,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需要交往对象持续不断的投入较多的精力和关心才能信任对方,常常会因对方一句无心的话而引申到自身,这些问题的产生不利于稳定同伴关系,尤其是在部分农村地区,在与同伴交往中,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排斥和嘲笑,造成其不愿与人交往,自我评价和社会期望偏低。

3.2 儿童自我意识和社会期望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研究显示,儿童社会期望得分与自我意识各因子及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且社会期望能正向预测自我意识,即伴随儿童社会期望的增高,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更好,其解释率为26.9%,说明儿童的社会期望是影响自我意识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内,具有较高社会期望水平的儿童,在与人交往时会关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是否符合他人的预期,在与同伴交往时会表现出友好和尊重,能将自己的玩具和喜爱的物品与其他人分享,在同伴遇到困难时更有可能表现出助人行为,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较好的成绩以期获得家长和教师的夸奖,这些行为可以使儿童获得他人正向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经常获得赞许和夸奖有助于自我意识水平的发展。因此,为保持儿童良好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应注意激发和保持儿童适当的社会期望水平,鼓励其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技巧,并积极与同伴交往,学会分享,适当的表达自己的助人行为。在学校学习中,教师和家长应多采取夸奖的教育方式,使儿童保持适当水平的成就感受。

[1] 马向真.流动儿童自尊、自我意识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103-110.

[2] 黄广文,苏林雁,苏巧荣,等.家庭环境因素对7~13岁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研究 [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1):1433-1435.

[3] 袁茵,欧阳旭伟,李仲强.流浪儿童的自我意识与行为检出情况及两者的相关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3):2354-2356.

[4] 刘霞,赵景欣,申继亮.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适应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7,(06):6-8.

Studyontherelationshipbetweenchildren’ssocialexpectationandself-consciousness

FAN Zhi-guang1, YUAN Qun-ming2, LI Fei3

(1.Student Affairs,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117, China; 2.College of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China; 3.School of Marxism,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117, China)

In order to stud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ldren’s social expectation and self-consciousness,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333 childre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Children’s self-consciousness scale” and “Children’s social expectation scale”. Results: A. Non-left-behind childre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behavior, intelligence and school situation, gregariousness, happiness and satisfaction, self-consciousness score and social expectation score. B. Children’s social expectations scor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elf-consciousness factors and total scores, and social expectations can predict self-awareness. Conclusion: Enhancing the social expectation level of children can help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ldren’s self-consciousness.

Children; Social expectation; Self-consciousness

G444

: A

: 1674-8646(2017)15-0022-02

2017-05-25

范志光(1989-),男,硕士,助教。

李菲(1982-),女,讲师。

猜你喜欢
长春中医药大学总分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初夏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印语长春
湖北中医药大学
走进长春净月潭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