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惊现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墓

2017-09-30 19:07朱锋张立河莫树英周有桂
文史春秋 2017年7期
关键词:枫木古墓太平军

朱锋 张立河 莫树英 周有桂

发起于广西、持续了14年、战事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又缘于其时间紧接当代、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文化遗存等原因,是当代史学界广泛关注、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在广西桂林阳朔县民间,一直有这样一个传说:太平军攻打当时广西省城桂林及全州等地时,其后勤屯兵、屯物处即在阳朔县与临桂县(区)交界的塘头村(堡),阵亡将士大都葬在阳朔县金宝乡枫木寨村委毛家村、岭底村一带;南王冯云山亦葬于毛家村金钱岭东坡,其后人至今仍在阳朔繁衍生息……为了寻求史实真相,2017年清明节前后,笔者一行多次到毛家村等地进行了深入调查,试图还原这远去了160多年的真实历史。

小石碑揭开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葬身之谜

史载,1851年1月,洪秀全、杨秀清、肖朝贵、冯云山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举行反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同年9月,攻克永安州(今广西蒙山县)后制订天朝各种制度,并于12月由天王洪秀全颁布封王诏令,封杨秀清为东王,肖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史称“永安封王”。由此,太平天国的中央政权初步形成,也由此遭到了清廷的重兵围剿,使得“太平军长期困守,城中粮、盐、弹药都很缺乏,便决定放弃永安城池,突围北上”。1852年4月3日,天王下诏从永安突围,率太平军及眷属近一万人众,向北突破三道关卡,直指省城桂林。于4月17日攻打桂林城,虽历时34天却久攻不克,于是绕道继续北上攻打全州。6月3日全州虽克,“南王冯云山不幸中炮,身负重伤,不久于蓑衣渡去世”。

这里值得存疑的是:南王冯云山在全州的蓑衣渡去世后葬身何处?太平天国诸王,死后遗骸大都不得善存。杨秀清、韦昌辉在太平天国内讧中死无葬身之地:石达开在成都被清廷凌迟处死;萧朝贵战死在长沙城外,曾葬于妙高峰下,后被清兵掘出戮尸;洪秀全在天京(今江苏南京市)病死后埋于宫殿院中,亦被攻破天京后的湘军掘出焚尸。最先战死的冯云山呢?其遗骸还遗存吗?魂泊何处?

笔者在2017年3月至4月间,多次到阳朔县金宝乡枫木寨一带走访调查,下列情况,或许能够揭开南王冯云山墓葬所在地这个惊天秘密。

第一,发现“巡天王”墓碑的经过及目击人。在枫木寨村委一带,特别是金钱岭(又名大圈坟)毛家村的村民,大多从小就听长者讲过,后山上那些无人祭扫的坟堆埋葬的是太平天国战死之人。毛家村后山有太平天国古墓的事虽已流传得很久远了,但村民们经年日久、习以为常,也不再特别留意这些杂草丛生中的古墓,只认为是荒野孤坟,大都避而远之。大约是在2009年秋季,毛家村后山发生了一场山火,烧掉了山上的树林杂草,有几座古墓显露了出来,其中有一座还相对高大些。但因为没有像样的墓碑,那些乱石墓碑上也没见有文字记载,所以古墓仍没有引起村民太多的注意。就在这座古墓旁边约200米远的岭背上,是村民曾宪兴(曾经担任过枫木寨村委会主任)、莫光文等几个村民的野鸡养殖场。曾宪兴小时候就曾经听祖父曾广晋讲过,这里是太平军的墓葬地。因此,平常他经过古墓旁边时,偶尔也会看一眼,但也没有特别在意。山火发生后的第二年春天,有一天曾宪兴路过墓前时,发现古墓的石碑从墓堆上掉了下来。出于好奇,他走上前去看了一下,那块约O,5米高、0-3米宽的青石碑横置地上,但石碑上并没有看到字。曾宪兴好奇地把石碑翻开,发现石碑上的另一面竖刻着“巡天王”3个字。因为不知道“巡天王”为何人,他当时也没有多想什么。但回到家后,他想到这种碑文与周边地方的风俗习惯明显不同,加上听说过的太平天国古墓传言,于是心里产生了一定的疑惑,就把这事跟儿子及村民说了。与此同时,几个上山找竹鼠的村民也发现了这块小墓碑。从小听说的关于太平天国阵亡将士墓的传闻得到了证实,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结果,村上不少人都跑去岭上看这块墓碑,如村民莫星任、莫星荣等。细心的村民莫光文在刻有“巡天王”字样的那面墓碑上,还发现了碑的上方横刻着一排拇指大小的“太平天国”4个小字。金钱岭上发现太平天国将士墓葬的消息不胫而走,为古墓招来了祸患。一两个月后,当曾宪兴再次路过古墓旁时,一大堆新的泥土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看到“巡天王”墓及旁边紧挨着的另一座墓都被盗挖了。古墓已经被挖开一个大洞,墓前散落着石头及陶瓷碎片,墓碑也被丢弃一旁。发现这两座古墓被盗后,村民莫星任还在“巡天王”墓旁边的那座古墓前,发现了另外一块用当地岭上的“铜石”(当地俗称,即浅黄色的沙页岩)做的墓碑,上面竖刻有“太平天国陈氏”字样,而且,他还清楚地记得,石刻中的“国”字的写法是“国”。

村里人當时曾经很纳闷,以前从来没有看见这些无人祭扫的古墓有像样的墓碑,更不会在那些乱石“碑”上看到有字,为何又突然能在这块“巡天王”墓碑及相邻的墓碑上看见了字?因有字的那一面石头显得特别黑一些,后来村民推测,可能是当时葬墓时,为了不暴露死者的身份,又能方便以后寻找,便把墓碑有字的那一面反转过去埋在了泥土里。因为山场被火烧后,长出了大量嫩草,埋在泥土里的小石碑,应该是被村民放到岭上吃草的牛群来回践踏时,踩翻出来的。也由此无意中把石碑刻意埋在土里的那一面暴露了出来,刻的字也就被暴露出来了。那两块墓碑曾被丢弃一旁,但当时村民并没有意识到墓及墓碑的重要性。约一两个月后,村民莫星荣忽然想起这是太平军古墓的墓碑,也许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再去寻找墓碑时,墓碑已不翼而飞了。究竟是被盗墓贼后来发现其价值再返回盗走了,还是当地有文化的人将之收藏,尚不得而知。此后,再也没有人见过这两块墓碑了。

第二,枫木寨太平天国墓葬群及“巡天王”墓概况。目前在金宝乡枫木寨村委会毛家村后山金钱岭和金钱山、岭底村后面黑石岭一带,发现的太平天国墓堆近百座,仅金钱岭就有30多座。1978年,村民曾宪贤在开荒种果时,无意中挖开了一座墓葬,发现其中有七八具遗骸。这些墓堆因年代久远无人祭扫培土或因当年埋得匆忙,墓堆大多很低矮。在金钱岭,目前除“巡天王”墓尚有1米多高外,其它的墓堆宽度虽然也有2米左右,但大多已经塌陷,与地表几乎齐平,有些只剩下一点点土堆的痕迹罢了。与当地一般习惯不同的是,这些墓葬统一呈一条横线一字形在半山腰上并排而葬。墓葬群均尚未发现有字的墓碑。endprint

第三,猜测“巡天王”墓即是南王冯云山墓。其理由一是由洪秀全、冯云山创立的拜上帝会认为,战死的太平军将士是升天进入天国了,是“功德圆满”的事,作为第一位战死的王,自然是去巡天去了,故称“巡天王”,且当时除了封南王冯云山外,不可能再封其他人。太平天国建都后,将诸王加了个天象的头衔,南王冯云山被追封为“云师”亦是佐证,云者,天空中来回飘荡(巡)也。二是在枫木寨附近有近百座太平军攻打桂林时的死亡将士墓,均无墓碑,清廷不可能全部去挖开焚尸,将冯云山混葬于此,这样就便于隐藏、保护。三是金钱岭乃“风水”较佳之地,“巡天王”墓所处位置正是堪舆学中的最佳龙脉穴位,前向视野开阔,一片山峰(四脚山、福瓶山等)似百鸟来朝,后座紧靠3座高山(统称鹏山)两前一后,恰如一把巨椅宝座,又像鲲鹏(上古神兽)展翅直冲云霄。四是不论是史料记载,还是百余年来的考古论证,对冯云山的葬身地均仍未有明确的发现。

一处人为形成的塌岩,佐证冯云山秘葬金钱岭

冯云山战死后之所以葬于阳朔县枫木寨,除上述缘由外,还与其曾任太平天国前导副军师、领后军主将有关。

1852年4月5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后,其前锋罗大纲部于4月16日到达桂林城南约25公里的六塘、大岗埠、良丰一带,击败广西团练头目唐仁、唐岳父子后,便以阳朔、临桂两县交界处的塘头村(堡)(与枫木寨村相邻)为后勤保障基地,支撑攻打当时广西省府的桂林之战。在长达月余的桂林攻击战中,从该地输送物资、兵员及接收、救济伤员。冯云山作为领后军主将,在塘头村(堡)坐镇指挥当是顺理成章之事。更因为他曾经了解枫木寨一带的地理及太平军战死战将埋葬等状况,作为“创国者”、深谋远虑的军师,在全州中炮受伤临死前嘱咐部下将其秘葬于枫木寨,亦是顺理成章之事。曾有史料称,负责秘葬冯云山的“二十位壮汉”后来不知所终,当与此事有关。

在枫木寨村委毛家村金钱山脚下,有一个山洞被当地人称之为藏宝洞,传说洞里藏有太平天国大量的金银财宝。为防止财宝被盗,太平天国将士藏好宝物后将山体炸塌,让崩塌的巨石堵住了洞口。笔者到现场了解得知,此洞距离“巡天王”墓地约500米,堵住洞口的巨石约有20多米长、10多米宽,藏宝洞只剩下0.5米高的月芽型小口,只容得一人匍匐进入。但进入洞内不到2米,就无法再往前行了,因前路已完全被巨石堵死,只能看见盗宝者企图挖洞时挖掘出来的一块块碎石。

这枫木寨藏宝洞可谓是声名远播,引得形形色色的寻宝人接踵而至,几乎每年都有一些人前来“考察”。这些来人大都拿着探测仪器,据说确实探得有金属响声,只是苦于巨石拦路,无法找到入洞的办法。早在2003年,就曾经有10多个人,穿着迷彩服、自称是解放军水电部队,到此“探测水源”,虽几经折腾,却也无功而返。最近的一次是2016年,一帮寻宝者偷偷在洞口旁边约两米远的地方新挖掘出两个土坑,土坑也是往山洞方向挖的,但仅掘进了约2米,可能也是因为石头难掘,亦没有再往前挖。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被清军四处围堵,行进路线几乎大都属于“突围”状态,可谓“行色匆匆”。史料记载,在太平军攻打桂林城时,清廷专责围剿太平军的钦差大臣赛尚阿就曾在阳朔县城坐镇指挥,可谓军情紧急!太平军在攻打桂林城失利匆匆北去后,将部分来不及带走的物资藏于某个隐匿洞里也在情理之中。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即是南王部下将冯云山秘葬在金钱岭时,亦遵嘱将属于冯云山的部分财宝藏于墓旁附近的山洞中,相传还曾留下寻宝歌谣。

一纸鲜为人知的家谱,隐示冯云山有后人在阳朔

在阳朔县除“巡天王”墓、藏宝洞外,与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有关的还有该县杨堤乡全家洲村的冯氏人家。全家洲曾是漓江边上的偏僻之地,交通不便,正面临漓江,另三面均被石山隔绝,来往交通几乎全靠水路(船或竹筏)。1802年前曾有秦氏入住建村,稱为秦家洲村,后山崩村灭。冯氏人家则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或平息后定居此地的,初称以“秦”“全”近音,改村名为全家洲。冯氏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选择这样一处偏僻、凶险之地定居呢?当今冯氏村民说与他们第一位在此定居的老太公冯金养的身世有关。

曾在阳朔县委宣传部工作的退休干部冯照方先生是冯金养的第五代孙,他介绍说,据口头遗传,冯金养自称祖籍为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连滩镇高基底大地坡人,青年时只身一人带着一白藤箱的万金油,沿西江、桂江、漓江而至全家洲定居,购地建房、娶妻生子,至今家族已繁衍七代共300多人口。令他们家族不解或者说与太平天国和冯云山“扯得上关系”的事有:

一、冯金养为什么单身一人迁移阳朔定居,他非常清楚地告知了原来的家庭籍贯,却只字不提家庭人口情况,也不要求后人回去寻根访祖。后来族人也曾前往广东连滩寻根,却是查无此人。冯云山次子瑞科(乳名天养)与这位冯金养会是同一人吗?

二、冯金养年纪轻轻却执行着这么一个周密而慎重的迁移计划,从筹款进货(万金油)到迁移路线、定居地点,这不是一个约20岁左右的年轻人所能做到的,其后定有高人支持。

三、太平军是全家从军的,连续34天攻打桂林城时,老营、女营、及部分辎重队则扎营在訾家洲至斗鸡滩漓江江面数十只船上。下游不到40里就是(秦)全家洲村所在地,或许当时冯金养或冯云山曾在其间了解到(秦)全家洲村便于隐匿。

四、现在全家洲冯氏族人均按老太公冯金养所拟的家谱取名排辈,这家谱是一首七言诗,诗曰:

洪日普照满天辉,

运际丰隆朝紫徽;

不振家声绳祖武,

芝兰和暖庆新蓓。

这诗的大意是:时运来时曾造就了丰功伟绩;时运不济时也要注重修为,总会有庆贺春暖花开的一天。可这“洪日”为何不作“红日”呢?因为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玉玺上便有这“洪日”(即天王洪日)二字,传说中洪秀全在天京宫廷里的题壁即是“洪日普照”4个大字!太平天国曾建立了天朝,虽然失败了,但后人存志发奋图强,再铸伟业。

历史的遗存大都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的。联系到秦家洲改名全家洲的“全”字,联系到阳朔枫木寨“巡天王”墓及藏宝洞的传说,人们还能说这一切与太平天国、与洪秀全、与冯云山无关吗?

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已远去160多年,中华民族也已步入全面振兴的伟大时代。冯照方先生说:“我并无攀附高枝之意,现在我们全家都生活得很幸福,只想弄清真相而已,尊重历史,尊重英灵。”笔者也谨以此文,对冯云山等太平天国先烈们为推翻腐朽没落封建统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辛探索、浴血奋战的英雄壮举,表达深深的敬意!endprint

猜你喜欢
枫木古墓太平军
马王堆下有古墓
艺枫木作
古墓背后的故事
古墓里的蛛丝马迹改写历史
太平军余部参战在南美
棋盘上的骏马
古墓门上的“拥篲捧盾图”初探
太平军所使用的兵器
太平军使用的几种水上战具
太平军的筑城与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