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亦可心药医

2017-10-10 03:39肖雄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七情药方谓之

文/肖雄

心病亦可心药医

文/肖雄

我们在生活或文学作品中,常可见到:大发脾气之人面红耳赤,甚至昏厥,中医将此称为“怒伤肝”;像人逢喜事,激动不已而诱发心脏疾患的,称“喜伤心”;思虑过度不思饮食的,为“思伤脾”;悲伤哀嚎导致胸闷气憋的,是“悲忧伤肺”;突然遭受惊吓以致大小便失禁的,称之为“惊恐伤肾”。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医称为“七情”,配属五脏,七情过度易伤五脏,从而引发各种心身疾病。这些病怎么治好呢?中医早就发现可以用情志疗法来应对。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是运用情志疗法的高手,在他的《儒门事亲》一书中记载了不少以“心药”治“心病”的病例。

“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为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黄帝内经》

以喜胜悲

金代时,息城司侯的父亲被贼人所害,他因此悲伤难耐,整日痛哭。不多久,发现心下疼痛难忍,症状每日愈增,一月之后竟然形成结块,如同杯子倒覆一般大小,痛不可触。司侯遍试医药都不能缓解,最后延请张从正来诊治。张从正问明司侯得病的缘由,根据他此时的症状,拟定一个“心药方”。他趁着巫师也在病人身旁的机会,穿上巫师一样的夸张服饰,模仿巫师的动作和体态,在司侯病榻前又唱又跳,并夹杂着戏谑狂言,惹得司侯哈哈大笑。如此两三日之后,没想到司侯心下的结块竟然慢慢消散,最后竟然痊愈。张从正总结医案时说道:《黄帝内经》提到“忧则气结”,所以我用让病人开心的方式使他的气血流通、经脉舒畅,结聚的气机一消散,病就好了。

以怒胜思

这个事例中的主角是一位富商的太太,因思虑过度而整整失眠两年,看了很多医生都不见好。其丈夫听说张从正擅长治疗“怪病”,于是请其来为夫人诊病。张从正摸了摸妇人的脉,发现她左右两手均为缓脉,因此判断病位在脾,因脾主思,可见是思虑过度引起的疾病。据此,他运用心理疗法,和女子的丈夫“联袂”演一出戏:原本花钱缩手缩脚的富商突然将家中积蓄的大量钱财花费于宴饮,夜夜笙歌,名流云集,吃的食物也是山珍海味、价格不菲。妇人见此情形,不禁心中大怒,既舍不得家里的钱财被白白“糟蹋”,又恨自己的丈夫“不思进取”“消磨人生”,如此心情越来越焦急,继而大汗出,到了晚上,妇人觉得身体困倦,至子时竟然睡着了。如此八九日之后,不仅夜晚安眠,原本不佳的食欲也渐渐得到恢复。张从正再为妇人诊脉时,其脉象已然平和,病由此愈。

《儒门事亲》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张从正也因此被称为古代运用情志治病的一大“高手”。除了这种情志疗法之外,古代还有利用类似现代心理治疗的“心理转移法”和“课业疗法”等方法治疗心身疾病的事例。

心理转移巧治“畏光”

如《南郡县志·人物志》曾经记载了医师李建昂用心理转移法治疗一书生的“畏光病”。该书生因为畏惧光亮,患上了不能“近灯火”的毛病。李建昂没有采用汤药针灸的治疗,而是拿来其之前写的文章,“乱其句读,朗声而诵”。结果,书生十分生气,认为李建昂不懂欣赏,“愤然夺其文曰:客非此道中人,不解句读,何其妄也。”于是他靠近灯火,高声朗读自己所写的文章,顿时忘了畏光的“习惯”,疾病也由此而愈。李建昂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医生,但是却懂得用转移病人注意力的方法治疗疾病,可见深谙心理能够为诊疗提供多大的帮助!

结伴刈草消除抑郁

《四川医林人物》中曾记载了这么一件事:一少女患了郁症,因为整日忧思以至形销骨立。医者开出的药方是建议女子每日与同伴去菜园锄草,刈草两担。女子起初对此“药方”很不理解,但依然照做,虽然甚感不耐烦,久而久之也习惯了,没想到等做到第一百天之后,她原本瘦弱的身躯渐渐强壮起来,面色也有了光华。这才明白医生开此“药方”的深意。

按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种利用结伴割草的方式属于课业疗法,增加集体性的户外活动,一则可以活动肢体,让原本郁结的气血流动起来;二则可以多与人交往,缓解心理闭塞的状态。如此一来,郁症就容易治愈了。

《黄帝内经》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七情过极不仅伤及本脏,更会伤“心”。保持精神的淡泊宁静,减少私心杂念,降低嗜欲,是最根本的“养心”之法。

猜你喜欢
七情药方谓之
张老师的“药方”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重楼:梁春宏的脱贫“药方”
北海之殇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弩药方提取工艺的优化
四端之纯善与七情之无有不善
——李退溪四端七情论中的“两情二善”
钱本草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给企业家腐败现象开“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