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会”角度分析球类教学中技战术的教学

2017-10-11 09:28何东平孙娟
中国学校体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球类会学技战术

何东平孙娟

(1.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25001;2.江苏省扬州市文峰小学,225001)

基于“三会”角度分析球类教学中技战术的教学

何东平1孙娟2

(1.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25001;2.江苏省扬州市文峰小学,225001)

目前,体育课中的球类教学,往往注重学生的基本技能教学,而忽视了球类教学中技战术教学,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兴趣得不到充分地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在球类教学中实践体会,从“学会”“会学”“会用”三个角度来探讨球类教学中的技战术教学。

一、“学会”是技战术教学的基础

“学会”是指在球类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教师教授的一些球类运动的基本技术动作,比如足球的传球、篮球的投篮、排球的垫球等。目前的体育教学中,部分优质课、公开课也是围绕基本技术动作展开的,于是大家看到了学生不同方式的熟悉球性练习、组织有序的射门练习、动作优美的传接球练习、节奏明显的运球练习,教学中重难点突破巧妙、教学组织有序、技术动作示范优美、练习形式多样、练习气氛热烈,球类项目的基本技术教学研究不断深入,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但是作为体育教师,需要认识到球类项目基本技术动作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动作,提高身体素质,更是为以后的技战术教学服务的,那么,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增加基本技术动作练习的竞争性、对抗性,比如:在篮球运球教学中,学生掌握了运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后,就需要不断地增加运球的对抗性,可以从运球面对固定标志杆开始,过渡到防守队员双手背后用身体堵截运球队员,然后过渡到正常比赛时防守运球队员,再到增加防守队员数量的防守,让学生在不断的对抗中提高运球的控制能力。教师将球类运动的竞争性、对抗性、规则性、不确定性等,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引入到基本技能的练习中,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体会,这样才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对球类项目的学习兴趣,也为技战术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会学”是技战术教学的提升

“会学”是指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术动作的基础上,能够通过电视、网络等教学视频资源,自主学习一些新的技术动作,并能够思考技术动作运用的合理时机。学生进行球类项目比赛的过程中,教师总会发现有些学生会主动地模仿球星的技术动作,在比赛中能完成一些意想不到的配合,而这些往往是课堂教学中从来没有学过的。究其原因,这部分学生对球类运动有着较强的兴趣,在课后能够主动看球、练球,相互探讨、模仿,比赛中的表现是他们自主学习的结果。当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技术动作之外,还能通过其他的课外途径拓展学习课堂上未学习的技术动作,并对动作运用时机、规则进行主动地思考,这样的“会学”应该是体育教师教学的一种必然追求。

作为体育教师,都有一个共性的认识,球类项目技战术的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课堂上的学习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离开课堂后,能够自主地去获取更多知识、技能,并通过自主学练转变为自身的技能,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这才是体育教师教学中学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教学理念上,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学生、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交流平台,如,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e学习”“云课堂”等多媒体教学平台,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随时随地给学生推送剪辑的精彩技术动作和技战术配合视频,让学生去观看、讨论、模仿,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课外练习的新动作、比赛视频上传到平台上,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讨论,特别是当学生上传了自创的练习动作、战术配合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评价、鼓励,激发学生自主学练的兴趣和动机。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技术动作的用途和使用时机,这样学生才会在比赛中主动地去思考,如,在足球教学中,脚不同部位踢球的运用时机是不一样的,脚内侧踢球一般运用于短距离传球,完成小范围的配合;脚背内侧踢球一般用于长距离的传球,大范围的转移球。在教学中,当学生正确掌握技术动作,并对技术动作的运用时机有一定的认识后,一定要让学生在不同强度的对抗中强化练习,这样能够快速提升学生处理球的能力,并在比赛中不断地让学生思考,提升学生“会学”的能力。学生只有“会学”了,才能主动地思考,并在比赛中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学习、再实践,才能把“学会”的动作合理恰当地运用到比赛中,所以“会学”是技战术教学的提升。

三、“会用”是技战术教学的目标

“会用”是指学生面对比赛中出现的不同情况,根据自身掌握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能够及时地做出判断调整,也就是“会打”比赛。在教学过程中,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在学练中能够正确地完成技战术动作,部分学生能够达到较为熟练的程度,但是在比赛较为激烈的情况下,这部分学生往往不能及时作出判断选择,在比赛场上无所适从,掌握的技战术不能灵活地运用,如,侧掩护是篮球教学中基本的配合战术,在学练中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但是一到比赛中,在运球队员在被对方防守的情况下,很少能够看到有球员主动地上来侧掩护,如果没有教师的提醒,学生要么选择传球,要么选择强行单打,掌握的侧掩护不能及时得到灵活应用。在球类教学中,学生学到的球类技战术动作,更多的时候是在无对抗的情况下进行重复巩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没有得到提升,这不是体育教育教学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作为体育教师,对球类运动有一个共性的认识,球类技能是一种开放性的技能,动作完成的情况不仅仅和自身掌握情况有关,还和当时的球场上环境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学生需要在比赛中根据场上情况随时做出相对应的调整,如,在篮球比赛中,对方的防守策略由联防战术突然变为人盯人战术,这是就需要场上的进攻队员对场上的变化有一定的解读能力,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而这种比赛过程中的突然变化是平时技战术教学中较少涉及的。对于“会用”的教学,需要教师对比赛的情景和规则有充分的认识,对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运用了如指掌,更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技战术教学的情境,在中学球类项目教学中,学生对比赛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更多的是需要接近比赛的真实“情境”,包括比赛中高强度对抗的情境、比分落后的情境、足球比赛中小范围逼抢的情境、篮球比赛中以多打少或以少打多等情景,在这些模拟比赛情境的练习中,球类项目的不确定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面对不同情况处理球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增强。教师在球类教学的开始,把“会用”作为球类技战术教学至始至终的目标,充分认识到球类技能的开放性特点,将教学内容、练习手段和比赛情境牢牢结合在一起,突出球类教学攻防对抗的特点,这样才能让体育课堂教学摆脱只教会学生球类项目的技战术动作,却没有让学生真正“会用”的尴尬境地。

总之,在球类技战术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把“学会”“会学”“会用”作为教学的一条主线,在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把握“学会”、追求“会学”、达到“会用”三个关键点,让学生在球类教学中真正学有所获。

推荐阅读:《中小学体育教学疑难问题会诊》

《中小学体育教学疑难问题会诊》 杨立国/著定价:76.00元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汇聚了《中国学校体育》网络教研平台53期的教学难点、热点、焦点问题的“草根争鸣”研讨成果精华《中小学体育教学疑难问题会诊》一书,已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分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群体活动、教师发展共7个版块,是参与《中国学校体育》“草根争鸣”研讨的全国各地中小学体育教研员、特级教师、各级名师的智慧结晶。文稿主题来自一线教学实践,成果汇聚了8000余人次的研讨精华,书中大量典型案例的深度剖析、教学难点突破技巧、教学问题解决策略等都会让您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全书共606页,定价:76元,挂号及邮寄费:一本8元;两本12元;三本以上请拨打电话咨询杂志社。您可以选择两种方式订阅:

1.淘宝网。网址:https://shop70974313.taobao.com/。

2.地址汇款。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西路8号院上地科技大厦4号楼602室

邮编:100085 收款人: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66093831 联系人:种青

猜你喜欢
球类会学技战术
科学运动会:球类篇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东京奥运会谌龙与安塞龙决赛技战术特征对比研究
球类课放松实例
善用“五法”让幼儿爱上球类活动
学会与会学的辩证
如何利用“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会学
探究
四招解决球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