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纸计划”到“一门学问”
——幼儿游戏计划书的“四化”建设策略

2017-10-12 12:59卢静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搬经镇搬经幼儿园
幼儿100 2017年27期
关键词:计划书计划游戏

文/卢静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搬经镇搬经幼儿园

从“一纸计划”到“一门学问”
——幼儿游戏计划书的“四化”建设策略

文/卢静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搬经镇搬经幼儿园

游戏计划书是以图文或符号等书面形式体现游戏计划的纸质文本,是幼儿喜欢的、看得懂的、自己做的游戏计划。它是幼儿自由、自主、个性化游戏的体现,是幼儿自发的早期书写的需要,是促进幼儿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助推剂,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分析幼儿游戏的重要媒介。它好比一个剧本,幼儿自导自演,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用什么道具或材料玩?……

然而,由于幼儿前书写能力的缺失、计划性不强、教师缺乏指导等问题,幼儿游戏计划书经常出现以下问题:

1. 文不达意。如:画一张棋桌,点上几个黑白点,就是他的玩棋游戏计划,画一个立式的喇叭就标志着她今天想去表演区玩,画一把剪刀或梳子就代表她今天的游戏意向是理发店……诸如此类,用象征物表征游戏计划的方式虽然“表达”了幼儿自己想玩的区域,却让人无从知晓其他细节化内容:你和谁一起下棋?你在表演区想表演什么?你是理发店的理发师还是顾客?……

2. 计划冲突。主要有以下两类冲突:(1)个体计划与行动不一,即不按计划行事;(2)同伴计划冲突,即同一区域中的游戏同伴“各自为政”,导致游戏时各执己见,最终游戏无法合作完成。

3. 疏于管理。计划纸张不一,摆放凌乱,丟落遗失等问题导致无法形成系统的一手游戏资料,更无从对计划进行分析,了解幼儿的游戏。

由此可见,游戏计划不仅仅是一纸文书这么简单,而是幼儿游戏活动的潜课程。如何让计划书成为孩子愿意做、看得懂、有实效的游戏支架呢?本人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策略调整,简称“四化建设”:

一、游戏计划之细化

正如游戏之剧本的比喻,一个比较细化的计划能更直观地体现游戏的具体内容,包括人物角色、场景设置、时间、地点等多个要素。这样,游戏旁观者通过计划能预知游戏情节,如果对该游戏感兴趣,可以选择加入;作为游戏者,能对自己的游戏有较为完善的安排和部署,更有助于培养幼儿做事的计划性。当然,游戏计划的细化指导离不开教师的有效介入,笔者试图结合以下两个案例进行阐述:

1.在教师引导下细化。

案例:

师:菲菲,你的计划书画的是什么?

幼:这是我,我今天要去理发店(计划书上有一个小人和一把剪刀)。

师:你是理发师还是客人呢?

幼:我想当理发师。

师:那么,怎样让人一看就明白你是理发师而不是客人呢?

幼:我有剪刀呀。(说完将剪刀擦去,重新画到计划书中“自己”的手上)

师:很好,这样一看就知道了。

师:你昨天玩的是什么游戏?(随手往前翻到昨天的计划)

幼:也是这个游戏呀。

师:那么,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让别人看出一个是昨天,一个是今天的呢?

幼:有了,我写下今天的日子。

师:好主意!写在哪儿合适?

幼:写这儿(在右上角隔开一个小方块,写在方块里)。

师:这样的计划书就更清楚了,2017年3月14日,丁梦菲小朋友准备去理发店当理发师……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逐步丰富计划书,将游戏计划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角色)一一呈现出来。值得关注的是,自始至终教师的指导都是顺水推舟而不是指示命令,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标明自己的游戏角色,通过对比两天的计划表让幼儿理解添加日期的必要性,并提醒幼儿记录日期时注意页面布局。寥寥几句就把计划书的主要支架建构出来,教师的无痕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在情节发展中细化。

案例:

师:小雨,今天的下棋游戏玩的怎样?

幼:老师,我们4人一起下棋的,可是昊昊和李磊也要参加。

师:那你们后来怎么办的呢?

幼:我们跟他们说下次提前找好对手,就像我们四个人一样。

师:这个主意不错,提前找好游戏伙伴。有没有把伙伴也写进计划书里呢?(翻开该幼儿的计划书)

幼:写了,这是我,这是她,这是天天,这是航航。

师:有没有比画人更简单的方法记录同伴呢?

幼1:我知道,把他的标记贴在这儿。

幼2:也可以写他们的学号呀。

师:写学号这个主意不错,既方便又清楚。

于是,新的游戏计划书诞生了!(如下图)

本案例中出现并解决了两个问题:游戏玩伴预约和游戏玩伴记录。不难看出,游戏计划并非一开始就制定得很周全,而是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游戏矛盾的不断呈现而产生了计划细致化、全面化的制定需求。诸如此类的案例很多,如面包店太忙了怎么办?(需要增加售货员、管理员)现金付账太烦怎么办?(刷卡、微信)顾客不清楚蛋糕价格怎么办?(注明标价)随着本次问题的出现和解决,下一次的游戏计划中就会有新的内容体现,出现游戏矛盾→解决实际问题→调整游戏计划→出现新的矛盾,如此循环,螺旋上升。

游戏计划的不断细化是幼儿能力不断提升的一种表现,从最先的简单写画到后来比较详细的计划,从最先的自说自话到后来共同商量、合作制定,并在游戏中进一步完善计划,幼儿的游戏情节不断丰富,游戏水平不断提高,书写能力、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二、游戏计划之变化

计划对应着变化,有计划也同样意味着有变化。同理,幼儿的游戏计划只是游戏活动的参照,并不是其不可僭越的藩篱,顺应情节的发展而展开的游戏是对计划的拓展、延伸或补充。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幼儿游戏计划的执行,用发展的眼光评判幼儿游戏行为的意义,而不能将计划作为标准答案,给幼儿的游戏烙上违规或犯规的烙印。

游戏评价是回顾游戏计划、洞悉游戏变化内因的关键时机,正如上述案例中,如果恪守游戏计划,后加入的两名幼儿就无法进行游戏。反之,顺应变化,因势利导,让变化成为事实,在游戏评价中,抛出问题,追问:游戏计划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要变化?继而总结发扬有利的变化(生发更有趣的游戏情节,形成更科学的规则等),剖析、制止不利的变化(随意改变游戏规则,不遵守游戏约定等),使幼儿的游戏不断发展、不断丰富。

三、游戏计划之量化

单个的游戏计划是单次游戏的参照,系列游戏的计划则是系列游戏的参照。对幼儿而言,在同一区域游戏活动中,前天怎么玩的,昨天又有了哪些新的游戏情节产生,明天还可以玩出什么新的游戏,翻开计划书一目了然。如此往复,不断调整,幼儿的游戏就具有连贯性、持续性、深入性。对教师而言,想要了解某个幼儿一段时间内的游戏情况,了解全班幼儿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学期的区域游戏情况,了解班级中什么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哪些游戏需要调整或更新,都可以借助游戏计划进行分析。

不同样式的游戏计划体现的内容各有侧重,具有不同的作用和考量价值:如果想了解某天某个幼儿的具体游戏情况,就可采取按天制定的游戏计划;如果想要了解某个区域的游戏总体情况,就可采取按区制定的游戏计划;如果想了解全班幼儿阶段时间内的游戏总体情况,就可采取坐标式的游戏计划,如下图,横轴对应的是一个月的30天,纵轴对应的是班级各区标志,幼儿将代表自己的标志贴入相应的格子里,一个月结束,即可看出班级幼儿游戏区域选择的概况。

考量不是最终目的,而是通过考量了解班级游戏的现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从而推动游戏向更深处发展。

四、游戏计划之内化

对于幼儿而言,游戏计划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促进幼儿游戏发展的手段,是藉由游戏计划培养幼儿做事的计划性、目的性和思维的缜密性,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学习品质,最终达到无需做计划的更高水平。经过长时间的游戏计划的制定,幼儿对游戏的目的、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游戏材料或道具的运用等要素了然于心,游戏水平就会从盲目、无序、低水平走向清晰、有序、高水平。随着幼儿游戏计划能力的增强,纸质游戏计划将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纸文书”的显性计划将会内化为“无字之书”的隐性计划, 在幼儿的头脑中自然形成,生发出更丰富、更深刻、更有价值的游戏行为,引领幼儿向游戏的更高水平发展。

一纸计划,既是游戏活动的预见,又是幼儿发展的助推器,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潜课程。在审视中发现问题,在探秘中寻找症结,在求索中实践调整,在感悟中豁然发现:一纸计划原来是一门学问!

猜你喜欢
计划书计划游戏
创业计划书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性探析
天骄联盟之商业计划书培训成功举办
保持简单,不断前进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