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泡和炖煮对黑木耳甲醛含量的影响

2017-10-14 15:12牛红红孟繁磊蔡红梅宋志峰
食药用菌 2017年1期
关键词:二硝基苯乙酸钠黑木耳

牛红红 王 莹 孟繁磊 蔡红梅 宋志峰



浸泡和炖煮对黑木耳甲醛含量的影响

牛红红 王 莹 孟繁磊 蔡红梅 宋志峰*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33)

黑木耳;不同处理;甲醛含量

黑木耳(),又名木蛾或丁杨[1],营养丰富,粗蛋白、氨基酸、多糖[2]、腺苷[3]、黑色素、麦角甾醇、磷脂类[4]及维生素等含量较高,具有降脂抗血栓[5]、抗辐射、抗突变、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及抗癌等生物活性[6,7]。黑木耳对生长环境的温度要求较高,有较强的地域选择性,多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我国是黑木耳高产国,而黑龙江、吉林等省出产的黑木耳以其产量高、质量好闻名于世[8]。

近年来水产品、食用菌、果蔬、奶制品等食品中检出甲醛的报道屡见不鲜[9~12],引起较大反响。甲醛又名蚁醛,对人体有害,常温下以气态或者水溶液的形式存在,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食品中甲醛的来源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人为添加,如原(辅)料、环境、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等;二是食品原本存在或加工贮藏过程中自身产生的内源性甲醛,且是食品中甲醛的主要来源[13]。已有研究表明,甲醛是某些氨基酸合成的前体物质,可在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自然产生,是一种自身代谢产物。因此,食用黑木耳中检测出甲醛不足为奇。由于甲醛在水中溶解度高达55%[14],本文以家庭常见的泡发和炖煮方式处理黑木耳,测定其甲醛含量的变化差异,供消费者在食用时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黑木耳样品,购于市场;甲醛标准溶液(100ug/mL),购自中国标物中心;乙腈、乙酸(色谱纯),由德国Merk公司生产;乙酸钠、二硝基苯肼(分析纯),购自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带UV检测器,AB135-S电子天平(感量:0.000 1 g,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DS-1型组织捣碎机(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有机相微孔滤膜(0.22 μm,天津市津腾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涡旋振荡器(德国 IKA公司);离心机(日本日立公司)。

1.2 实验方法

(1)溶液配制。乙酸钠缓冲液:称取乙酸钠5.28 g,加入乙酸2 mL,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 000 mL。

2,4-二硝基苯肼溶液:称取2,4-二硝基苯肼600 mg,用乙腈溶解定容至1 000 mL。衍生液:乙酸钠缓冲液与2,4-二硝基苯肼溶液等体积混合。

(2)标准溶液的衍生。准确移取甲醛标准溶液(102 μg/mL)5 μL、10 μL、20 μL、50 μL、100 μL于10 mL具塞比色管中,加乙酸钠缓冲溶液至5 mL,再用2,4-二硝基苯肼溶液定容至10.0 mL,盖塞后涡旋混匀,60 ℃水浴加热1 h,取出冷却至室温。过0.45 μm有机滤膜,上机测定。

(3)样品提取及衍生。称样2.00 g于50 mL具塞塑料离心管中,准确加入衍生液20 mL,60 ℃水浴提取1 h,每隔20 min取出涡旋混合1次。提取完成,冷却至室温,吸取提取液5 mL于10 mL离心管中,于13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1 mL于HPLC样品瓶中,上机测定。

(4)色谱条件。色谱柱:C18反相柱(150 mm×4.6 mm,5 μm);检测波长:365 nm;柱温:25 ℃;流动相:乙腈/乙酸钠缓冲液=1/1;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 μL;运行时间:15 min。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浸泡时间的黑木耳甲醛含量

将10 g黑木耳浸泡在1 000 mL冷水中,室温25 ℃,浸泡不同时间后,测定黑木耳中的甲醛含量(图1)。

图1 浸泡时间与黑木耳中的甲醛含量关系

从图1看出,浸泡使黑木耳中的甲醛含量明显减少,由初始的6.54 mg/kg降至2.00 mg/kg,其中,浸泡2 h后甲醛含量为2.26 mg/kg,而之后的甲醛含量减少不明显。

2.2 不同炖煮时间的黑木耳甲醛含量

选取10.0 g在1 000 mL水中泡发2 h后的黑木耳,置于1 000 mL沸水中炖煮,待水重新沸腾后计时,测定不同炖煮时间黑木耳中的甲醛含量(图2)。

图2 炖煮时间与黑木耳中的甲醛含量关系

从图2看出,随着炖煮时间的延长,黑木耳中的甲醛含量逐渐减少,由2.06 mg/kg降至1.35 mg/kg,说明炖煮加热可提高黑木耳中的甲醛溶解度。但在炖煮1 min时,黑木耳中的甲醛含量已减少至1.56 mg/kg,此后甲醛含量减少不明显。

3 小 结

黑木耳中含有的微量甲醛是自身正常生理代谢的天然产物。人们需正视黑木耳等食品中天然甲醛的存在,同时质量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强对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的监控。本实验表明黑木耳中的甲醛大部分都能溶解于水中,且甲醛含量在一定时间内与浸泡、炖煮时间成反比,但再继续延长浸泡和炖煮时间仍不能完全去除木耳中的甲醛。在未彻底掌握黑木耳中甲醛的产生机理的情况下,通过在食用前多次换水浸泡和炖煮等可有效减少甲醛含量。

[1] 谢意珍, 周静文. 木耳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 吉林中医药, 2006, 16(10): 59.

[2] Akira Misaki, Mariko Kakuta, Takuma Sasaki, etal. Studies on interrelation of structure and antitumor effects of polysaccharides: antitumor action of periodatemodified, branched(1→3)-β-D-glucan of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and other polysaccharides containing(1→3)glycosidic lingkages[J]. CarbohydrateResearch, 1982, 92: 115-120.

[3] Hammerschmidt DE. Szechwan prupura. N Engl J Med. 1980, 302(21): 1191.

[4]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上册)[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351.

[5] Cui J, Chisti Y. Polysaccharopeptides of Coriolus versicolor: physiological activity, uses, and production[J]. Biotechnol Adv, 2003, 21(2): 109.

[6] 宗灿华, 于国萍. 黑木耳多糖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J]. 食用菌, 2007, 4: 60-61.

[7] 郭素芬, 曾光, 李志强, 等. 木耳多糖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作用的影响[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4, 25(1): 1-2.

[8] 刘雅静, 袁延强, 刘秀河, 等. 黑木耳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 17(4): 69-71.

[9] 金华丽, 刘艳. 腐竹中甲醛的提取与测定[J]. 食品科技, 2007(8): 225-227.

[10] 鲁敏, 吕淑清. 测定啤酒中甲醛时影响结果的因素探讨[J]. 中国酿造, 2007, 172(7): 60-62.

[11] Bianch F, Careri M, Musci M,et al. Fish and food safety: Determination of formaldehyde in 12 fish species by SPME extraction and GC-MS analysis[J]. Food Chemistry, 2007, 100: 1049-1053.

[12] 励建荣, 朱军莉. 食品中内源性甲醛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学报, 2011, 9(11): 247-257.

[13] 俞其林, 励建荣. 食品中甲醛的来源与控制[J]. 现代食品科技, 2007, 23(10): 76-78.

[14] 陈志松. 培养基pH值对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J]. 中国食用菌, 2000, 19 (2): 36-37

S646

B

2095-0934(2017)01-058-03

农业部2015年国家食用菌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项目(GJFP2015006004)

牛红红(1979—),女,硕士,副研究员,从事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E-mail:113849766@qq.com

,宋志峰(1975—),男,硕士,副研究员,从事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研究。E-mail:mhsr@sina.com

猜你喜欢
二硝基苯乙酸钠黑木耳
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处理用乙酸钠含量的研究
精制间二硝基苯中甲氧基化反应的优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二硝基苯
德江黑木耳
魔术实验:点水成冰
魔术实验:点水成冰
DNPH衍生化采样-溶剂解析-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木制品中25种醛酮化合物
西藏林芝地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的探索
固相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固体废物浸出液中的二硝基苯
不同质量分数乙醇、乙酸钠溶液对双乙酸钠结晶过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