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先进背后的精神财富
——记余庆县人民医院医护团队

2017-10-18 10:40李佳旭
遵义 2017年18期
关键词:余庆余庆县医护人员

文丨全媒体记者 李佳旭

全国先进背后的精神财富
——记余庆县人民医院医护团队

文丨全媒体记者 李佳旭

医院护士站(任然/摄)

作为国家首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余庆县近年来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的决策部署,在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程中,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先行先试,开拓创新。几年间,余庆县人民医院走出了一条“规定动作扎实,自选动作有效”的改革之路,医疗环境、医疗水平、医患关系实现了跨越发展,综合改革成绩明显。

在种种成绩的背后,映出的是医院600多名职工的共同努力,其中涌现出不少感人的故事。他们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待病患如亲人的精神,也成为余庆县人民医院的一笔财富,推动着医院的发展不断向前。

医护人员就是病患的亲人

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为一方百姓的健康和生命保驾护航一直是医护人员的天职。如何更好地为病患服务?想病患所想,待病人如亲人则是余庆县人民医院每位医护人员的职责与担当。

有一次,一名女子抱着一个小姑娘晚上匆匆跑到了余庆县人民医院的儿科,气踹吁吁地说:“护士,护士,帮帮我,我女儿发高烧了。”当班护士周青随即给女子怀中的小姑娘查体温、称体重,并叫来值班医生黄毓海。经查,小姑娘患了肺炎,需要住院治疗。

在女子通过电话与家人联系的过程中,黄毓海发现原来女子的老公在外打工,平时只有她独自带孩子。此时,家中其他亲人当晚也无法到医院,这让女子十分着急,只能看着趴在自己身上的女儿哭泣。看到女子无助的样子,黄毓海走到周青身边轻声说:“小周,咱们就是她的亲人。”

话毕,周青走到女子身边安慰她不要着急,然后接过孩子,慢慢将退烧药一点点喂到了孩子口中。随后安置病房、铺床输液,周青一直照顾着母女。深夜黄毓海和周青不一会儿就会到病房巡查,小女孩的病情也慢慢有所好转。

虽然一个晚上都没有闲下来,但看到这位母亲与女儿熟睡过去,两人会心的笑了。“你们笑什么啊?捡到钱包啦?”其他护士看到二人高兴的样子问道。黄毓海笑着说:“钱包没捡到,但我们又做了一次病患的亲人。”

周玉明是位东北姑娘,2013年来到余庆,成为了余庆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士。ICU是一个会出现奇迹的地方,但也可能是人生的最后一站,可以说这里就是一个时刻和死神赛跑的地方。4年间,周玉明在这里知道生命的可贵,而2015年的一次抢救成为了周玉明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

2015年秋天,一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被推进了ICU。当时这名病人已经重度昏迷,情况十分危急。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是时间,为了使病人尽快达到阿托品化,须频繁注射阿托品。

抢救中医护人员仅阿托品就用了4000多支,本院的用完了,还到其他医院借了1000多支。不停的抽吸药液,让周玉明的手上磨起了水泡,但她将水泡处理后又马上投入到了抢救中。就这样经过11个小时的抢救,病人的病情暂时得到控制,第三天病人终于苏醒。

看到病人醒来,原本大家都松了口气,不料当天傍晚,病人的病情突然加重,ICU医护人员开始了第二次抢救。直到第5天,病人才终于转危为安。在病人住院治疗的时候,周玉明都会按时为病人擦拭身体,以减少皮肤对残留农药的吸收,两个月后,这位病人终于康复出院。

“我真不知道拿什么来感谢你们。”面对自己的救命恩人,这位病人出院时向周玉明深深地鞠了三个躬。他唯一希望的就是这些将他从鬼门关拉回来的医护人员不要太累了,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感动的同时,周玉明和同事更加明白了自己工作的意义,体验到了医患之间的那份浓浓情谊。

在余庆县人民医院里有一支“娘子军”,就是该院产科的全体医护人员。产科是孕育生命的摇篮,这里也是新生命来到世界的第一站。医护人员为了“母子平安”,在工作中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容不得半点闪失,甚至错过与逝去的亲人见上最后一面。

2014年4月22日,这一天是余庆县人民医院产科全体医护人员都无法忘记的一天。凌晨1点钟,一位施秉县的产妇被送到了医院。发现产妇面色苍白,子宫硬如板状,存在轻压子宫的情况,而且还有出汗、脉弱等重度休克的体征,值班的产科主任梁光菊判断可能为重度胎盘早剥,情况十分危急。

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梁光菊马上启动产科应急预案,果断实施剖宫产术,此时由于大量的隐形出血,产妇的子宫变成了黑色。原则上碰到这种情况,最稳妥的是切掉子宫,以保住产妇的生命,但如此一来孩子就无法保住。“哪怕有1%的希望我们也不能放弃”,看着这位年仅26岁的姑娘,梁光菊决定搏一把。

经过8个小时的持续抢救,姑娘的子宫逐渐由黑色变成了粉红色,血压也恢复正常,手术最终成功,姑娘与孩子都保住了。

从手术台下来时已经是早上9点,看到家人给自己打了多次电话,梁光菊手术衣都还没来得急脱就马上回了电话。然而电话一通说了几句,梁光菊双手捂着脸蹲在手术室外哭了起来。

原来当梁光菊与同事在手术室抢救那位姑娘时,她的父亲离开了人世。梁光菊是家中最小的妹妹,一直都很受父亲疼爱。弥留之际,父亲想最后见一下自己的小女儿,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

这是产科中一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梁光菊和这支“娘子军”的奉献只为了给产妇家属带去一句“母子平安”,而科室里那婴儿的啼哭声和产妇温暖的笑脸则是对她们最好的肯定和慰藉。

那些奋斗的身影

除了奋斗在一线的年轻医护人员,在余庆县人民医院的前进步伐中,还少不了这些人的敬业和奉献。

作为分管基建的院领导,刘余松过去一直在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好的就医环境,同时让医院职工能有一个舒心的办公场所而努力。当余庆县人民医院进行改扩建时,一个问题却摆在了刘余松的面前。

刘余松虽然在余庆上班,家却在遵义城区。过去每到周末刘余松都回家与亲人团聚,但如果为了医院的改扩建,那他回家的时间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面对这个处境,即将退休的刘余松毅然挑起了担子,决定就在余庆盯着医院的工程,这一盯就是一年零三个月。

这15个月里,刘余松没有周末和假期,但医院的一砖一瓦,每一个细节他都了然于胸。当一个“花园式”的医院呈现在人们面前,他倍感欣慰。要知道这个工程比预期提前了半年竣工,创造了余庆建筑史上的“余庆速度”。当刘余松回到遵义城区时,因为长时间没回家了,家门前已经修起了立交桥,行车道也发生了改变,他居然找不着回家的路。

省内传染病知名专家王华平和省内科知名专家唐国英两人,为了余庆的健康脱贫,她们孑然一身,几十年如一日,在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自己的青春全部献给了这方热土。当他们退休后,她们放弃了外面的高薪聘请,毅然留在余庆县人民医院,没有多领一分绩效,继续发挥着光和热。

作为余庆县人民医院的院长,王天培则时刻以身作则,带领全院职工不断提升业务素质,秉承时时刻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他看来,唯有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才能战胜死神、救死扶伤。

“余庆经验”走向全国

上述几个故事不过是余庆县人民医院众多平凡故事的一部分,可以说王天培、刘余松、梁光菊、黄毓海、周玉明、周青等人都是余庆县人民医院600多名职工的缩影。在他们身上都有着那份对于工作兢兢业业的精神,有着那份时刻为就医者考虑、待人如亲的精神,有着那份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余庆县公里医院改革的精神。

正是因为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2010年该院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后,余庆县人民医院获得了贵州省二级甲等医院称号及贵州省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近三年,余庆县人民医院多次代表贵州省接受国家卫计委、国务院医改办检查评估,改革成效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2016年到该院调研时表示,余庆县的公立医院改革水平已经迈入全国先进行业,为贵州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余庆模式”。而当年11月,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现场会也在该院召开,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余庆经验”走出贵州、推广全国吹响了冲锋号。

接下来,余庆县人民医院将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抢抓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大力援助契机,力争在今年使医院服务水平及服务能力达到国家三级医院水平。奋力打造“政府最重

视、患者最满意、职工最和谐、管理最规范、环境最优美”的贵州省“五最”县级公立医院,使该院成为乌江两岸、黔中腹地百姓健康的幸福地,成为西部地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新高地。

猜你喜欢
余庆余庆县医护人员
My Pen Pal
My winter holiday plan
My weekend plan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护身符
特殊护身符
护身符
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