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2017-10-19 14:13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467000田丽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8期
关键词:针头头皮输液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467000)田丽

头皮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常用的护理技术,由于小儿皮肤疏松、血管细小等因素的影响,在操作过程中极易发生失误和风险[1][2]。目前针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选取我院168例需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探讨其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6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男51例,女33例,年龄1~6岁,平均(3.45±2.32)岁;疾病类型:腹泻42例,肺炎31例,上呼吸道感染11例。对照组:男54例,女30例,年龄1~7岁,平均(4.12±2.74)岁;疾病类型:腹泻40例,肺炎32例,上呼吸道感染12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在我院就诊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②年龄≤7岁;③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等疾病的患儿;②有神经功能障碍或精神异常的患儿;③依从性差的患儿。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头皮静脉输液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①建立风险管理小组,由1名护士长、6名护士组成。小组首先对以往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发生的各种风险事件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归纳出反复穿刺、针头脱落、液体渗漏、感染是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常见的风险事件。小组就此展开讨论,针对风险成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②针对穿刺技术不熟练导致反复穿刺的问题,小组开展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技术专业培训,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由于患儿哭闹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或穿刺成功后针头脱落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交流,获得患儿家属在穿刺过程中的密切配合,避免在穿刺过程中由于患儿哭闹造成不必要的失误;针对针头脱落的问题,护理人员应当在患儿输液过程中反复巡视,阻止患儿的危险举动,对头皮易出汗的患儿可以采用绷带对输液针头进行固定;针对感染的问题,护理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保证输液室内的通风良好,核对器械型号和完整性,输液前后对器械进行消毒。③小组每月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并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优异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对本月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回顾、分析与评估,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护理方案,使风险管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附表1 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的比较(单位:分,±s)

附表1 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的比较(单位:分,±s)

组别 理论水平 技术实践 服务态度 总分观察组 13.45±5.63 16.39±3.47 14.71±4.42 44.52±14.16对照组 10.29±6.17 11.28±6.24 12.36±5.83 35.61±15.95 t值 3.467 6.559 2.943 3.829 P值 <0.05 <0.05 <0.05 <0.05

附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1.4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的护理工作质量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工作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参考相关文献[3],采用评分制,分别就理论水平(20分)、技术实践(20分)、服务态度(20分)3个方面进行评分,评分越高护理工作质量越高。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反复穿刺、针头脱落、液体渗漏、感染等。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s)表示,组间对比进行x2和t值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的理论水平、技术实践、服务态度、护理工作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1。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反复穿刺、针头脱落、液体渗漏、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3 讨论

小儿由于身体机能处于成长发育中,免疫功能不完全,易发生腹泻、发热等疾病,静脉输液是小儿药物治疗的常用方法,可以及时补充小儿身体丧失的体液[4]。小儿静脉输液多采用头皮静脉,主要由于小儿头皮静脉血管极为丰富,静脉表浅且分支较多,呈网状分布,输液针头固定在头皮,小儿的肢体活动不会对输液造成过大影响[5]。但由于小儿皮肤松弛、喜欢哭闹或护理人员操作失误等因素,头皮静脉输液仍存在一定的风险。护理风险管理主要针对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护理措施,实现规避风险、和谐护患关系的目的。护理风险管理在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改进护理工作质量方面,得到临床医学的验证和支持。韩春梅等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结果显示风险管理的反复穿刺、针头脱落、液体渗漏发生率分别为3.0%、0.6%、1.8%,认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和谐护患关系。

反复穿刺、针头脱落、液体渗漏、感染等是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常见的不良事件,不仅加剧患儿的痛苦,还可能造成医疗纠纷,激化护患关系。护理风险管理针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总结,寻找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改进计划,大幅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患儿及其家属的认可和支持。如反复穿刺的原因主要是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以及患儿不配合造成,因此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熟练度,改善操作实践水平,同时在穿刺前加强与患儿及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获得患儿的信任和配合;针头脱落主要由于患儿好动、哭闹,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强化固定措施,加强巡视工作,注意意外情况的发生;液体渗漏主要由于穿刺失误或患儿哭闹导致针头活动脱出血管,因此需要强化培训,提高穿刺水平,加强巡视,注意输液情况;感染主要由于消毒不到位、无菌操作不严格,因此在穿刺前对输液室进行消毒,在穿刺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改进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针头头皮输液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让头皮爱上做SPA
伴脱发的头皮深在性红斑狼疮并发干燥综合征一例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