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回创作的源头

2017-10-20 03:26
黄河之声 2017年22期
关键词:竹简载体乡土

当今,我们处在一个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传播信息不断膨胀,传播载体形式丰富的大数据时代,内容碎片化是这一时代的显著特点。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发生改变。移动阅读深度进入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形态。网络读物会影响一代人的审美趣味,我们读传统或者经典,主要是为了提高和保持我们的审美趣味。

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波及,音乐艺术也不可能例外。

經典的缺失与网络时代的创作浮躁密不可分,当下流传于众多电子平台的作品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格调不高,无病呻吟,一味采用猎奇或完全取悦读者的创作方式普遍存在。“对传统文艺创作生产和传播,我们有一套相对成熟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措施,而对新的文艺形态,我们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这方面,我们必须跟上节拍,下功夫研究解决。”

网络是载体,音乐艺术的本质却是不变的。

网络发展的风生水起,但网络最终也就是一个媒体,是一个平台,我们不能因为以前把字符刻在石头上,写在竹简上,就叫石头艺术、竹简艺术。网络是一个载体,这个载体怎么变,艺术的本质是不会变的。

音乐就七个音符,但它能反映出人们的喜怒哀乐。音乐创作不能“炒冷饭”,躺在过去的成绩上沾沾自喜,创作者的可贵之处在于让自己着眼于前方、着眼于远方、着眼于千变万化的生活,把握生活的脉搏,创作出新的作品。高品质的音像制作,以及很多让人膛目结舌的大制作,说到底:都是制作!有很多就是在不厌其烦地“炒冷饭”。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可以说,“脚踩坚实的大地,为人民书写”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醒我们,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创作者,我们不要忘记养育我们的土地和人民;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要为人民生产合格的、优质的精神产品。这是艺术家创作的责任与使命。每个人脚下都有一块瓷实的土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精神家园,艺术的故乡来自于地域文化对创作者的滋养。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乡土情怀,都有一种把乡土作为最终宿命的倾向,你永远都会用各种形式,甚至是你自己没有察觉到的形式存在于乡土农村。

喝一口和着草叶、羊粪蛋和泥土芳香的黄河水,扎根肥沃的土地,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吧!

猜你喜欢
竹简载体乡土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韦编三绝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韦编三绝
乡土分外妖娆
机会的载体
韦编三绝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