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应用探索

2017-10-21 11:22章波
新智慧·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专业过程课程

章波

【摘要】设计学类相关应用方向的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需要学习了解的知识较为抽象难懂。本文以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为例,主要讨论设计课程的教学如何注重过程控制,强化过程的引导,从而建立一种课程教学范式,指导抽象的设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环境设计过程控制教学应用

环境设计专业横跨人文、经济、社会、工程技术和艺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实践应用性极强的一门专业,如何通过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构,课程教学过程控制实践,建立一种课程教学的范式,从而全面提升该专业的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需要我们每一位设计专业的教师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去长期思考和实践。

一、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现状

对于课程教学的研究,涉及到课程教学设计、课程体系构建。不同的学科专业都有所涉及,但大多集中在教学的理论研究层面上。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在对教学的具体实践中,结合各专业培养目标,探讨具体过程中如何实现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上,总结的成果较为丰富。如较为适合设计学专业相关课程教学的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这些都是以引导为目的的探究式教学,旨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全国大部分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基本是采用这种方式。

然而,设计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却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不能仅是通过简单的教学设计、课程讲授,学生就能获得设计的能力。在环境设计专业领域里,探讨有效的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见。因此,在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加强教学的过程管理,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教与学的相关问题

当前,国内各大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教学体系完善。然而,专业教育的培养理念却未能与充满复杂、不确定性的实践过程更好的融合。出现顶层培养目标清晰,课程设计较好,但教学的过程执行力不够的情况。在教学实践的环节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教学中“教”的角度讲

强化对设计理论和经验的传授,弱化了对设计问题的细分、以及展开设计的方法的引导。设计理论较为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教学中学生即使是理解了,在设计展开时,仍不知从何下手。过多的强调“授之以鱼”导致该专业教学效果不理想,未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强调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弱化了学生在设计创新思维、设计服务意识及设计师的社会责任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意识较弱,教学过程随意性较大,过程执行力不强。

(二)从教学中“学”的角度看

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能在设计专业的实践中,找到专业的兴趣点,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不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薄弱。学生学习很难和教学合拍;学生学习过分依赖网络等既有知识,设计思维不够活跃,缺少创新性。信息时代海量的数据资源和信息检索导致学生盲目的沿用抄袭,对案例资料缺乏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忽略了研究案例设计中最本质的东西。

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过程控制实践探索,改善当前环境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呢?

三、环境设计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的过程控制探索

教学过程管理是一个传统的话题,培养目标和过程的相互关联决定了加强过程管理的必要性,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之中。[1]过程管理中涉及的因素和环节很多,各种因素和环节的变化对整体教学质量都会产生影响。设计学类专业的教学执行过程中,因教学植入的不同载体和案例引导差异,不同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素养等差异,教学的成效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需要注意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要通过教学过程管理实现教学质量控制目标。[2]

(一)课程设计应精炼目标,提升课程教学内涵

在课程教学的设计中,首先应明确学生在一门课程中应学得哪些知识,该学到什么能力,通过何种手段获得等。在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中,设计师应具备以下最基本的能力素养,在专业技能方面,包括沟通能力、设计表达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在综合素养方面,包括良好的行为习惯、敏锐的眼光、强烈的服务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性、跨界的能力等。当下的设计现状,更加注重对生活的体验,注重人文、环保的需求,作为设计师需要更加注重与行业的关联。因此需要通过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获得上述这些有效的专业知识及创新实践能力。

其次,在课程具体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应充分了解课程解决的问题及需要授课的内容。设置课程的兴奋点,引导学生逐步地进入课程。植入课程内容相关案例,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共同探讨,逐步分析课程案例涉及的诸多问题。同时要强化对设计所涉及到的社会问题,具体细节的设计问题的逐步引入,培养学生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专业兴趣及自我信心的培养

设计是一项综合技能,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只有浸入在设计实践的全过程中才能逐步学会设计,强调的是“在观察中思考,在做中学习”。填鸭式的教育并不适合本专业的教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多参与交流以及自信表达要重于课程教学中教师一味的讲授。

设计教学的过程与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在辅导的过程中,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变化,注重过程的引導,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同时需要对产生问题原因进行区分,分析问题是否是个别现象还是具有普遍性,然后在辅导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学习。从这一点来说,设计教学更多的是一种师徒式的传道授业解惑,因此,设计教学的过程要强化在辅导中和学生的交流和引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往往对于设计是一头雾水。这时教师就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讲授、示范和指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逐渐开始对设计进行认识和理解,逐渐开始基于自己对以前经验的判断开始着手设计。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逐步的探讨和交流中,学生逐步开始掌握相关设计方法、设计的技巧等。

(三)在课程作业评价上需要创新

设计求解的最终结果应区别于数学求解答案的唯一性,设计的答案没有对错,只有是否适合之分,设计师在不断的摸索和求解中,总会找到一个最佳的求解方法,满足项目设计的需求。课程中对于具体的案例载体,没有永恒的方法解决设计中的所有问题。设计是多解的,从不同的切入角度和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设计结果就会呈现不同的面貌特征。

因此,设计作业的评价不应是常规评价,而应是从多个角度展开去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应围绕学生的能力获得、市场实践、行业认可等标准创新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成果评价体系。在评价中注重学生信心的培养,多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再依据问题去进行有效的引导,在引导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

四、结语

通过有效的课程实践管理和控制,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构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敏锐的设计眼光,将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成功就业创业和幸福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仁云,林秀兰,廖文俊,程波.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持续提升教学质量[J].大学教育,2015(9):171~174.

[2]主悔.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05~108.

猜你喜欢
专业过程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