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目标分类视角下大学混合式教学的应用研究

2017-10-21 11:22贺琳王妍宋秀娟
新智慧·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维度目标评价

贺琳 王妍 宋秀娟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本文以山东师范大学为例,根据布鲁姆知识目标的三个维度,对其开设的混合式教学课程进行分类分析,通过对课程特点、混合学习流程、数字化学习强度、技术支撑这四个方面的分析,匹配知识目标,提出混合式教学更有效地实践方式,并对混合式学习的推广与应用提出若干意见。

【关键词】知识目标混合式教学混合式学习资源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热潮也席卷着教育行列,带动着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蓬勃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信息化教学对传统教学注入新活力的同时带来一定的冲击,因此会有更多的人讨论谁为主导以及如何将两者进行平衡的问题。现根据知识目标的不同维度,比较混合式学习的方式、线上线下的时间比以及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统一而又有所侧重的助于教学活动的混合式教学的运行手段。

一、混合式学习内涵

混合式学习是在信息化进入教育环境后而激发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的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1]。也就是说混合式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学习方式的“度化”,即在恰当的学习环节、应用合适的学习技术、花费适度的学习时间而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

二、混合式学习的基本流程

进行混合式学习时,类比传统学习,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课上和课后[2]。区别于传统学习模式的是:混合式学习依赖于更高的技术以及更多的媒体,将三个阶段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在混合式学习中,课前教师需要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目标制定任务单,学生在接到任务与资源后进行创作,师生、生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讨论、答疑,教师记录所产生的问题以及难点。课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对课前的问题进行解答,对重难点进行分析,同时对学生的作品以及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指导。课后,学生会根据老师与同学的意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并且完成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

混合式学习在实际运用时,通常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小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根据“线上-线下”以及“课前—课上—课后”大致分为线下型(以讲授为主,借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完全线下型(课前、课后为线上,课上以教师讲授为主)、不完全线上型(课前线上学习,课上有针对讲解以及评价,课后线上巩固)、完全线上型(课前在线学习,课上展示评价、课后线上巩固)这四种类型。

三、混合式学习在不同知识目标课程下的应用及效果

(一)知识维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线上线下时间自由跨度大

知识类主要是指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的总和。在大学教育的课程中多以理论类体现。而在实施上会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四种类型不同程度的混合。因此知识类课程会出现章节不一、线上学习强度不同的现象。

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这五个部分[3]。传统教学在课前仅进行简单的识记,因此会占用大量课堂时间进行领会,进而造成其他阶段被忽略的现象。而混合式学习则可以加强学生课前时间的利用,完成对知识的识记、领会甚至应用,这样就可以节省课上时间,用于对学生实践方面的培养。

知识维度课程的学习会根据知识的难易而有所区别。课前,对于较简单的知识,学生完全可以根据教师已发布的资源,结合教材,通过小组学习完成知识的架构,制作相关的作品,承担相应的学习任务。而对于有难度的知识,则会进行小组合作,在同学帮助与老师指导下完成任务。课上,一般会通过小组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对任务的完成程度进行分析,在老师的带领下对知识进行再强化。而对较难知识,则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加强领会。课后,对作品进行修改,完成课后任务,对知识的应用进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极大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对知识的敏感度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二)动作技能维度:学习过程系统完整,注重学生技能操作培养

动作技能是人类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利用身体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4]。动作技能包括两个成分,进行动作的规则以及因练习与反馈而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运动。从认知到分解到熟练操作是动作技能类课程所需要的基本环节。而此类课程往往操作性较强,即使在传统课堂上也会具有较多实践与操环节作,因此混合式教学则提供更多方便的案例进行展示以及促进了整套学习阶段的完整性。

辛普森等人在1972年将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分成七类,包括直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行为、适应、创新。混合式教学在动作技能目标指导下改进了一些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对于摄影技术这一门课程,对摄影具体步骤进行划分,然后以任务的形式进行发布,来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课前,线上微视频课程学习,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消化新知识与新技能,与此同时“直觉,定向,有指導的反应,机械动作”也能在课前实现。课堂上则着重针对学生课前的学习反馈进行答疑解惑和成果展示,实现“复杂的外显行为”。根据课上的反馈评价,学生可以课后再次讨论、修改和完善,同时强化,形成肌肉记忆。

混合式教学模式,针对传统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克服。第一,在课前学习中增加动作技能的练习。混合式教学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通过已有资源增加学生的练习;第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对知识点进行小组分工,共同学习,最后形成作品,在这一过程往往会伴随着学生沟通、合作、实践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维度:信息化平台的充分利用,全方位评价体系不断展开

1964年,克拉斯沃尔在《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意领域》一书中,把情意领域目标从低到高分为五级:接受(注意)、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性格化[5]。在此类目标的维度下,要求混合式教学更加规范化,从课程体系到资源体系再到评价体系都需要系统且可视,以受到多方位的监督。

在情感维度下,首先是接受(注意)。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和刺激。课前,教师需要提供自主学习任务单以及网上资源。往往在此类课程中,教师所提供的资源比较广泛或者会要求学生根据任务单自主搜集资源。区别于以往学生只能看书来进行预习,混合式学习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更愿意接受,同时学生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课上,教师会通过学习平台汇总所反映的学生问题,挑选典型供学生分组讨论,展示结果,教师给与指导和评价。比如在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中,学生们异质分组,小组成员针对平台上典型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画出思维导图,探究活动后会进行小组展示,互相交流意见。课后,学生根据课上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建议,修改和完善作品,而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的效果进行过程性评价,进而实现价值化。

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相互提醒,展示自我。教师在这里担任的角色是引导者,也是一个评价者,将学生的行为价值化。比如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加强巡视辅导,收集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错误,集中讲评示范,及时纠正错误。通过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价值化,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合作。最后是组织以及价值体系化。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克服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

四、提高混合式学习效果的策略

混合式教学已经进入大众视野,大多学校都借此之风进行教育的改革,但是不同的课程所进行混合式教学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而不断的实践,不断改正才能促进其更好的发展。针对不同知识目标所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有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优化课程结构,少讲而精讲理论知识,以点画面,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教师给与指导和引领;第二,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让他们通过实践理解知识,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第三,学生小组化,知识模块化,每个小组有自己的计划与任务,学生间紧密协作,每个教学模块由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组成,模块碎化,细化。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学生接触实际的机会,让学生在现场多看、多动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第四,技术支撑,完善平台体系,优化网络资源,保证线上学习阶段的质量。构建完整而又有效的师生交互平台,增大生生、师生、师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团队互助,班级互助,形成多方位的學习圈。第五、完善评价体系,增大评价力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对于完全线上学习会在一定程度增大学生的自由度,增多评价工具会促进学生多样性的发展。

五、结语

混合式学习在释放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的同时又通过增加评价形式促进学习的进程,提高学习成果。完整的线下线上学习,传统学习与网络教学的完整结合、网络资源库的不断完善都将促进混合式学习的发展,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2~4.

[2]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9):18~24.

[3][美]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修订版)(完整版)[M].蒋小平,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曹殿波.学与教的基本原理[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4.

[5][美]D.R.克拉斯沃尔,B.S.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指导老师:李逢庆

猜你喜欢
维度目标评价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