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互助在本科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2017-10-21 11:22刘续仇军琰李超
新智慧·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同伴学习者过程

刘续 仇军琰 李超

【摘要】目前,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层出不穷,而在众多学习方式中,同伴互助以及混合式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脱颖而出,成為“同行中的佼佼者”。本次研究将同伴互助与混合式教学结合起来,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听课方式对同伴互助在本科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解和研究。本文就在本科混合式教学中同伴互助的方式、应用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的意义、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以及与问题相对应的优化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同伴互助本科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

当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教育也开始进入到全新的信息时代,计算机、IT技术也促使我们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大转变,因而混合式学习也逐渐进入到我们的学习中。目前,高校本科教学已经越来越多地开展混合式学习,而小组合作等同伴互助形式也是在混合式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学习方式。

混合式教学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将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相结合,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同伴互助即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帮助等方式来完成共同的任务,以促进取得自我提升、共同进步的一种学习方式。[2]然而,同伴互助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将两者进行简单地组合。目前对于同伴互助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应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的较少,要想达到通过同伴互助来提高混合式教学效果的目的,还需要加强研究。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在混合式教学中进行同伴互助的方式、意义与作用、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优化策略等一系列内容。

一、本科混合式教学中同伴互助的方式

在一门课程进行的整个学期中会同时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小组成员基本是固定不变,一般每个小组4-5个人。通常每个小组会在课上课下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交流方式,来进行自己小组的组内分工合作、分享学习经验并随时进行组内组间的评价活动。

关于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同时采用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组员的参与情况这一方面,多数学生表示:在课上课外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地发言,能与同伴相互之间进行帮助。

二、同伴互助在本科混合式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与作用

在混合式教学中开展同伴互助进一步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促使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学习、合作,实现生生间学习资源的共享。

通过问卷调查搜集的信息分析得出,23.33%的同学非常同意通过同伴互助明显提高了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质量,48.33%的同学同意通过同伴互助明显提高了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质量,28.33%的同学则认为一般。通过在混合式教学中开展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意识都得到了提高。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混合式教学中开展同伴互助学习方式是有必要的。

三、本科混合式教学中同伴互助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然而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开展同伴互助的混合式教学点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或障碍:①组内成员时间协调不一致②组内有些成员积极性不高③思维不开阔④观点分歧较大⑤成果与预期不符⑥组内分工不合理。通过实地听课大多数学生反映:理论性课程并不适合开展混合式教学。经调查,他们认为这样的课程枯燥无味、理论性太强,学生并不能消化理解,认为开展混合式教学并不有利于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因此结合着以上几个问题,将其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的问题:小组合作、个体思维差异、课程性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不强,这部分学生很少在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长此以往,就达不到预期的小组讨论目标。[3]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自由,这就会导致小组成员内共同空余时间的不一致,导致组内成员在讨论时时间协调不一致。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该专业学生的分组只要是采用自由组队的方式,这就容易导致组与组之间的学生的水平形成较大的差异;部分小组在接收到任务之后,没有对任务进行细致的划分,导致小组内分工不合理。

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及事物规律性的概括的、间接的、有目的的反映,而每个人的思维又有不同的特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久而久之,不同学生的思维在创造性、敏捷性、广阔性等方面的差距就会愈来愈大。以上这两大主要方面的差异导致最终的小组成果与预期所想存在较大的偏差。

四、本科混合式教学中同伴互助的优化策略

本次调查的覆盖面虽小,但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对于我们以后更好地开展混合式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开展同伴互助的混合式教学过程对教师的相关要求

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开展同伴互助的混合式教学课程中教师起到了重要作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充分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在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进一步加强,从而教师的积极、合理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做好学生间同伴互助的引导者

在开展同伴互助之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水平的差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均衡地进行分组。从而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伴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制定明确的目标,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此外,小组长在整个同伴互助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个威信高、组织能力强、拥有较强责任心的小组长往往会使整个团体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会促使小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因此,这要求教师结合着学生的自荐、投票表决以及对学生的了解等情况来合理地安排小组长。

2.做好学生同伴互助的协调者和评价者

开展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自由讨论,教师应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的这个过程中,了解各个小组讨论的动态情况以及小组各个成员的参与情况,并对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说明,对小组讨论环节严把关。在每一堂课教学过程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对各小组或者某些小组成员就课堂的实际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并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

3.根据课程性质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并加强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监控力度

“一个研究领域,基本上都涉及理论的和实践的知识。就理论而言,我们值得是最高深和正确的知识,能加以概括并应用于许多情境。所谓实践,我们指的是将程序、方法和技能运用于工作领域。在工作领域中,每个人都在做着工作或积极参与其职业活动。这些程序方法是可教的,并能运用于不同的情境。”[4]在本科学习期间,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课程,更是要学习实践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要能通过实践来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因此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者都是相当重要的。

然而这两种性质的课程到底适不适合开展混合式学习,这也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经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理论性课程并不适合于开展混合式教学,认为这样的课程枯燥无味,理论性太强、学生并不能消化理解,认为开展混合式教学并不有利于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理论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以及较强的理解能力,即要求大学生在知识储备、理解思维、技能水平和认知态度方面的能力要强,还要求教师能够对整个课程进行合理的把握,引导和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而我们所学习的实践性的课程往往是要求小组团队合作来完成一项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学习交流,还能进行同伴互助;既能发挥教师引导、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我们认为有理论知识指导的实践性的课程比较适合开展混合式教学。在此过程中的线上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看教师上传到平台上的视频或课件来进行的,由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视频播放过程中设置一些问题,通过问题刺激学生认真观看教学视频,引导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二)开展同伴互助的混合式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相關要求

1.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状态下的主动性与能动性的学习。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学习者能够认知自己的知识、能力等缺陷,根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性地学习知识、技能和能力等等的行为。[5]一个自主学习者应该:①能够理解正在教的东西;②能够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③能够选择和使用恰当的学习策略;④能够监控自己使用的策略;⑤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6]混合学习是将线上与线下学习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运用合适的学习策略线上线下学习新课内容,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做出调整。

2.提高思维水平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它是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思维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是指它通过其他媒介作用认识客观事物,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7]而对于当今的大学生而言,很多人的思维能力无法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他们往往局限于自己以及周围同学的想法,无法打破思维定势。因此我们认为,要想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学习者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勇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混合式学习尤其是在同伴互助的混合式学习中,学习者不能仅仅是局限于平常的一些想法,更要做到的是创新。如果学习者都不能做到使自己的思维创新,不能打破传统的思想,那么如何使自己从事的活动达到一个新的领域阶段。

(2)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并善于思考。在同伴互助的混合式学习当中,学习者处于一个互助小组当中,一个好的学习者,不能仅仅地附和他人的观点,要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学习者要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做出思考,从而更好地为以后的学习铺路。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左璜,黄甫全.国外同伴互助学习的研究进展与前瞻[J].外国教育研究,2010(4).

[3]谢娟,赵莹.合作学习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对我国相关博士学位论文的统计与分析[J].教育导刊,2012(1).

[4]方永秋,王赫.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配置[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1(22).

[5]孟庆男.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6(2).

[6]肖武云,王晓萍,曹群英.培训元认知策略 提高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成绩[J].外语学刊,2011(2).

[7]思维[EB/OL].https://baike.so.com/doc/5398845-5636291.html,2018-07-23.

指导教师:王春华

猜你喜欢
同伴学习者过程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