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唤醒疗法在迁延性昏迷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7-10-24 12:03黄燕娜张慧琴万耀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苏醒血肿疗法

黄燕娜 张慧琴 万耀凤

综合唤醒疗法在迁延性昏迷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黄燕娜 张慧琴 万耀凤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唤醒疗法对迁延性昏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迁延性昏迷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声光刺激、针灸推拿、中医穴位按摩及运动训练、人文关怀等综合唤醒疗法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其经口进食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偏瘫肢体感知觉恢复时间、语言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迁延性昏迷患者积极实施综合唤醒疗法,可以产生明显的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较快苏醒,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唤醒疗法;迁延性昏迷;治疗

头部外伤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部分患者受伤后,尽管顺利度过了危险期,但还是存在昏迷状态,意识没有得到恢复,处于持续性昏迷状态。临床研究显示,迁延性(持续)昏迷一般是由于脑外伤或急性脑缺氧等所导致,部分受伤原因为脑皮质完全性损害,部分是由于周围组织的血肿、水肿压迫以及皮质的保护性抑制,导致大脑皮层深部联系发生中断等[1-2]。临床研究显示,针对外伤以及脑卒中后持续植物状态的迁延性昏迷患者而言,其0.5~1.0年的促醒率为35%左右[3]。针对迁延性昏迷患者而言,不但要根据其病情以及相关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药物以及手术方式治疗,还应当积极实施唤醒干预,才可以取得最佳的临床效果[4]。我院积极开展该项研究,探讨综合唤醒疗法对迁延性昏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迁延性昏迷患者120例。均具有明显的迁延性昏迷相关临床症状,其自身无意识,对外界失去正常反应,对视、听以及有害刺激等均无精神行为反应;均失去交流表达能力、大小便失禁。昏迷时间为3~8个月,平均(4.6±1.5)个月。男88例,女32例。年龄11~62岁,平均(38.2±3.5)岁。脑干损伤32例,硬膜下血肿24例,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16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16例,硬膜外血肿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格拉斯哥评分:3~4分24例,5~6分56例,7~8分40例。其中,有80例患者根据病情治疗需要,实施气管切开处理。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及患者家属同意,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4],积极实施相关药物治疗,同时积极予以营养支持、维持水电平衡、高压氧舱治疗等对症支持治疗,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等。研究组患者均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唤醒疗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5-6]:(1)听觉刺激。为患者戴上耳机,让其听音乐,音量要进行控制,选择其日常喜欢的音乐,或者最亲密对象的声音等,每日4~6次,每次10~20 min。(2)视觉刺激。在较暗环境下,以手电筒蒙上彩纸,照射其面部侧面和正面,并让患者被动睁眼闭眼,控制好频率,每日6次,每次10下。(3)冷热刺激。针对不发热者,夏季用冰袋、冬季用冷水袋,外面包上毛巾,在其手掌以及颈部两侧以及双腹侧进行快速摩擦,每次10下,每日6次。(4)抚摩刺激。保持环境安静,让患者最亲密的人对其头部以及其他部位进行接触,并以语言进行抚慰。(5)疼痛刺激。以牙签在其四肢相对敏感部位实施疼痛刺激,每次8~10 s,每日6次,观察其表情以及肢体活动情况。(6)嗅觉刺激。将醒脑开窍类中药制成枕头并置于患者头下,以药气刺激其鼻腔嗅神经。(7)针灸按摩。根据中医理论选取相应穴位实施针灸治疗,每日1次,同时对四肢肌肉实施规律按摩,引导四肢关节被动活动,配合揉按、挤压以及牵拉等手法,上下午各1次,每次进行30 min。(8)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在情感上落实换位思维,尽可能给患者创造较为舒适的治疗条件,以最佳的护理减少和消除患者的痛苦。

1.3 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对患者执行命令、语言、肢体运动、眼球运动以及吞咽和情感反应等6项实施评分,满分18分。总分超过12分表示基本痊愈;总分不足12分,但较之于治疗前提高了6~11分表示显效;总分不足12分,但较之于治疗前提高了1~5分表示好转。患者总分没有产生变化以及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则表示无效[7]。(2)康复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实施相关治疗干预后到苏醒的时间、经口进食的时间、肢体感知觉恢复的时间以及语言恢复开始时间等。将上述结果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

注:1)为t’值,2)为t值

3 讨 论

本研究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声光刺激、针灸推拿、中医穴位按摩及运动训练、人文关怀等综合唤醒疗法。实施相应治疗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明显更短,其经口进食时间明显更早,偏瘫肢体感知觉恢复明显更快,语言功能恢复明显更好。这一结果证实,针对迁延性昏迷患者积极实施综合唤醒疗法,效果明显,对于促进患者尽快苏醒具有积极意义。分析认为,其促醒机制可能为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声光刺激,可以有效激活网状结构的上行系统,从而确保外周传入的感觉得以形成新的神经传导通路。(2)通过实施针灸理疗以及中医穴位按摩和运动训练,使大脑皮层损伤的周边细胞能够进行功能重组或者形成新的神经通路实现代偿,从而建立起新的轴突联系,实现功能的恢复。(3)通过积极实施针对性的人文关怀,有效提升了患者应对压力的能力,从而有效促进患者意识的尽快恢复。

总之,在针对昏迷患者积极实施基础性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系统的综合唤醒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尽快苏醒,值得推广应用。

[1] 朱 晶.唤醒护理+高压氧疗法在迁延性昏迷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7):59-60.

[2] 殷世明,何 平.应用“唤醒优质服务链”对脑性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6):162-164.

[3] 黄春敏,孙剑虹.基于脑性昏迷患者感知水平的唤醒干预对其觉醒意识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29-34.

[4] 于亚娟,周茹玲.昏迷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舱内清醒的护理风险管控效果观察[J].新疆医学,2016,46(8):1026-1027.

[5] 周 芬.呼唤式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118-119.

[6] 潘守国.基于脑性昏迷患者感知水平的唤醒干预对其觉醒意识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4):51-53.

[7] 谈晓华.唤醒疗法在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中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2011,24(3):501-503.

516300 惠州市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惠东医院外科 黄燕娜: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7-06-08)

(本文编辑 刘学英)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9.032

猜你喜欢
苏醒血肿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植物人也能苏醒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