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与16排螺旋CT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2017-10-24 07:17郑红贾节蕾王鑫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17年3期
关键词:曲度椎间盘颈椎病

郑红, 贾节蕾, 王鑫

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万山分院放射科(襄阳市,441022)

DR与16排螺旋CT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郑红, 贾节蕾, 王鑫

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万山分院放射科(襄阳市,441022)

目的 对比分析DR与16排螺旋CT诊断颈椎病的价值。方法 选取颈椎病患者22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DR检查112例, 为DR组; 16排螺旋CT检查112例为CT组, 比较两组的检查诊断结果, 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DR组检出率88.39%; CT组检出率99.11%。DR组患者检出率低于CT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螺旋CT是诊断颈椎病的优秀方法, 检出率较DR更高,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DR; 16排螺旋CT; 颈椎病; 诊断价值

当代社会久坐工作多, 因此颈椎病十分常见[1]。颈椎病的成因主要是由于血管、 神经以及脊髓受到压迫而导致的一种疾病[2-3]。症状十分严重,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其诊断与治疗均十分重要。目前诊断颈椎病主要借助影像学手段, 本研究探讨常用的两种诊断颈椎病的影像学方法, 比较两者的优劣,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4年7月—2016年4月收治颈椎病患者224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主要临床症状: 颈肩部僵直、 酸痛, 头晕, 耳鸣, 记忆力下降, 手指发麻, 声音嘶哑, 上肢麻木、 放射痛, 恶心、 呕吐, 吞咽困难, 偶发下肢乏力等症状。根据检查方法分成DR组和CT组, DR组112例, 其中男52例, 女60例, 年龄在37~60岁, 平均年龄(47.6±3.6)岁; 椎间盘脱出13例, 钩锥及小关节增生肥大10例, 韧带钙化20例, 颈椎体骨质增33例,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34例, 椎管及侧隐窝改变2例, 横突孔改变0例; CT组112例, 其中男51例, 女61例, 年龄在35~59岁, 平均年龄(47.2±3.8)岁; 椎间盘脱出24例, 钩锥及小关节增生肥大6例, 韧带钙化14例, 颈椎体骨质增23例,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23例, 椎管及侧隐窝改变21例, 横突孔改变1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DR组

本组采取DR检查, 选择北京万东新东方1000M(双平板DR)数字化X光机, 受检者选择标准直立位, 对受检者颈椎部标准直立的侧位进行拍摄, 根据情况, 可对双斜位进行拍摄, 对拍摄片子进行分析, 总结诊断结果。

1.2.2 CT组

本组采取16排螺旋CT检查, 选择飞利浦生产的MX-16 Slice型16排螺旋CT机, 受检者选择仰卧位, 进行仰卧位横断位拍摄, 层厚2 mm, 层距2 mm, 选择颈部1椎体上缘开始, 直至胸1椎体水平作为扫描范围, 图像分别是骨窗、 组织窗, 结束扫描, 选择C2-C7椎间隙, 做重建, 层厚1 mm, 层距1 mm。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诊断结果, 对比分析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

DR组检出率88.39%, CT组检出率99.11%, DR组患者检出率低于CT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对比 [例(%)]

2.2 DR检查结果

本组112例患者, 椎间盘脱出患者2例, 颈椎滑脱, 曲度均呈现阶梯征; 钩锥及小关节增生肥大患者10例, 颈椎间隙变窄7例, 钩锥关节改变3例; 颈椎体骨质增生患者33例, 均发生在颈椎体前、 侧、 后缘, 颈椎体前缘13例, 颈椎体侧缘11例, 颈椎体颈椎体9例; 韧带钙化患者20例, 均为椎旁韧带钙化。

2.3 CT组

本组112例患者, 椎间盘脱出患者24例, 共脱出31个, 外侧右旁型8个, 外侧左旁型7个, 中央型16个, 伴部分钙化6例。单纯脱出11例, 多椎间盘脱出11例, 单椎间盘脱出13例, 大多数以C5-C6, C4-C5为主; 韧带钙化患者13例, 后纵韧带钙化5例, 前纵韧带钙化1例, 后纵韧带钙化1例, 项韧带钙化6例; 颈椎体骨质增生患者23例, 椎体后缘骨质增生6例, 椎体前、 后缘骨质增生17例;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患者23例, 曲度变直21例, 后突成角2例; 椎管及侧隐窝改变患者21例, 侧隐窝前后径<2.0 mm 8例, 椎管前后径<10.0 mm 13例; 横突孔改变患者1例, 横突孔单侧直径<5.0 mm。

3 讨论

颈椎病主要由颈椎退行性病变而成, 借助影响学手段可以发现患者颈椎病的存在[4]。以往对颈椎病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完成, 医师以及通过X线平片检查患者正侧位和左右斜位, 但X线的诊断存在的技术问题, 使其诊断效果较CT和DR更差, 因此逐渐被两者所取代, 而对DR和CT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成为了较为重要的研究课题[5]。

通过DR可以有效发现患者颈椎前后的病变情况, 包括椎旁韧带钙化、 骨质增生、 钩椎关节改变、 滑脱、 缝隙变窄、 生理曲度变化等, 并且操作简单, 费用较低, 是目前主要的颈椎病检查方法之一[6]。和DR不同的是16排螺旋CT对颈椎间盘的观察更加详细和全面, 可以向医师提供更多的信息[7-8]。在扫描中, 通过更薄的层厚, 对微小结构的显示更加清晰, 并且在扫描后, 可借助重建功能对矢状面和冠状面进行重建, 进行三维成像, 这对于全面观察颈椎病变更为有利, 并且相较于DR, CT更容易发现矢状面是否存在硬膜囊被压迫症状[9-10]。本研究结果中显示, 从总体检查结果来看, DR组检出率88.39%, CT组检出率99.11%, DR组患者检出率低于CT组, 因此说明CT检查更有利于医师做出准确的判断。但DR组也有接近90%的检出率, 结合临床症状以及患者叙述完全可满足临床所需, 可以认为两种方法均能得出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 更为详尽的结果也显示, CT所能提供的信息较DR检查方法更多, 因此有着更高的检出率, 并且也方便医师进行鉴别诊断, 其在颈椎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12]。

综上所述,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根据临床症状无法做出相对准确判断时, 需要借助影像学工具进行诊断。而DR与16排螺旋CT均是其有效的诊断方法, 对比之下CT检查检出率更高, 结果更为详细, 因此较DR更为优秀。

[1] 杨小锋,袁亚峰.颈椎病MRI和CT影像学诊断比较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9):1688-1689,1697.

[2] 姚铁祥,陈瑞莲.多层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在青少年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48-49.

[3] 王洪岗,张正丰.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前动脉 CT血管造影观察[J].脊柱外科杂志,2014,(5):269-273.

[4] 张宗余,姜为民,李雪峰等.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24(6):510-516.

[5] 方波.X线摄片结合CT扫描诊断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技术,2014,26(2):38-39,24.

[6] Parenteau C S, Wang N C, Zhang P, et al.Quantification of pediatric and adult cervical vertebra-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by age and gender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J].Traffic Injury Prevention,2014,15(6):572-582.

[7] 卢秋李,罗光著.16层螺旋CT在颈椎病中医诊治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4(10):1058-1059.

[8] 何建波.X线片、CT、MRI三种影像技术早期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112-113.

[9] 熊诗俊,陈肇平,李清水,等.64排螺旋CT及工作站功能在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2014,35(5):981-983.

[10] 王业广,何升华,孙志涛,等.不同中医分型颈椎病患者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5(13):17-19,23.

[11] Torimitsu S, Makino Y,Saitoh H, et al. Stature estimation in Japanese cadavers based on the second cervical vertebra measured using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J].Legal Med,2015,17(3):145-149.

[12] 郭广源.用X线检查和CT检查诊断颈椎病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0):132-133.

Diagnostic Value of DR and 16-Slice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ZHENG Hong, JIA Jielei, WANG Xin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Wanshan Branch of The People's Central Hospital of Xiangyang (Xiangyang, 441022)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DR and 16-slice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Method 224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DR group (n=112) and CT group (n=112). Patients in DR group were adopted DR examination and those in CT group were adopted 16-slice spiral CT examination. The diagnosis results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DR group was 88.39%,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T group (99.11%) (P<0.05). Conclusion 16-slice spiral CT is an excellent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whose detection rate and diagnostic value is higher than those of DR.

DR,16-slice spiral CT, cervical spondylosis, diagnostic value

10.3969/j.issn.1674-1242.2017.03.008

郑红,E-mail:cuyhfgyi@163.com

R816.8

A

1674-1242(2017)03-0164-03

2017-01-10)

猜你喜欢
曲度椎间盘颈椎病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颈椎不宜太直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牵引下前臂旋滚法对纠正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改变60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