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的碎片拿来

2017-10-24 20:04文卿
福建文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干部小说生活

文卿

小时候,中秋节,月亮之下,月饼边上,父亲讲故事。

基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传统思维,人们说你爸会写文章,从小培养的吧,所以你们也会写。我想了一下,好像没有。在我和弟弟学会写东西之前,他从来没有叫我们写过文章。21岁时我写了第一篇小说,四五千字而已。父亲看完在不大的房子里转了几圈,告诉我文学的路很难走。听不出是鼓劲还是威胁,当时我并没想走文学的路,后来也是在边上蹭,到今天也没真正上道,但由此有了一份与文字结缘的工作。我弟读大学时,看了老爸的小说,说这个他也会写。后来就写了,也发了,他现在的工作也算是因为当年发了一些文章得到的。我和弟弟因文字各谋得一份差事,能混口饭吃,这是父親带给我们的最大福利吧。

如果说有意识的熏陶,不知中秋节的故事算不算,但中秋故事好像只有一两次,也许还留下了“剩下的明年中秋再说”的悬念。故事是什么我忘了,只记得里头的一个场景。一个小男孩坐在九龙江边的船上,水波粼粼,岸边是竹林。后来这个场景出现在父亲的长篇小说《戏台》。“轻悠悠的小船无声无息地划过水面,划破了宁静的天空,划破了逍遥的云。翠竹的倒影像喝醉了酒似的在岸边摇晃……白鹭在我们的船边低低地飞翔,‘咕咕地叫着,有的落在沙滩上,有的落在前边的水面上,有的落在我们的船舷上……”原来小男孩就是父亲,那个场景是父亲小时候的生活碎片。而父亲中秋讲故事也是我的一个生活碎片。父亲喜欢零星碎片,像拼图一样,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想象、情感重新组合,这个方形放这合适,那个菱形放那正好,拼一幅理想中的画,在小说中创造一个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世界。

小说中不仅有自己的生活碎片,更有听来的点滴细节。从这点上说,父亲是个有心人,虽然他看起来有点呆呆的,讲话停顿,好像已经忘记上一句是什么了,接不上。

父亲的小说灵感有些就是听母亲讲的故事。《偷哭》这个小说最开始也是我妈讲的故事。说讲故事也不准确,我妈是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没有框框没有条条,叨叨而已。我爸就听着,老妈说有一个朋友夜里自己哭,人家都说她很好命,但她就是哭了,背着人哭。就这一细节,触发了父亲,他继续听。我妈继续说,原配离婚,有个儿子,二婚对方带个女儿,后来第二个丈夫死了,她成了寡妇,为儿子结婚清理新房子,劳累一天,腰酸背痛,吃力不讨好,又没人说话,觉得自己可怜。父亲就开始瞎琢磨,觉得可以写,就跟着感觉写了《偷哭》。《偷哭》现实中的主人公其实已被父亲写过一次,中篇小说《无影妈》就是。他有时把一个人拆解成两个人,有时把三个人粘连成一个人。我无端地想象一种场景,父亲攥着一根肉骨头,啃得很仔细,一点肉屑都不放过,最后骨髓也吸个干净。骨髓是精华,肉屑也是美味,放点盐,长时间文火煨过,就像由岁月积淀和筛选过的那些生活碎片。父亲认为老了有一点好,就是看过的人多,听过的事多,经历的事多,知道的相对多,得到的生活碎片也就多。有时周围发生的新闻,别人讲的话,或只是一个影像,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声音,一个念头,很多时候都支离破碎,不成形的,没有关联的,这些碎片潜伏下来,当时他并不知觉,只要有所触动,只要进入创作状态,那些所需要的形象、情节、细节、感情就会自己来,从记忆的深处走来,一点就着,通过自己审美的情感的重组,生活碎片苏醒、链接,发酵、膨胀,形成一种想法,一种观念,或只是一种感觉、情绪,如骨鲠喉,不吐不快,小说便破土而出。

《偷哭》还嫁接了许多生活碎片,有的只是一个壳,比如我看到了父亲母亲以前的职业,“他在一家大型国企上班,开头在厂部机关当干部,她不知道他其实还不是编制内的正式的干部,是‘以工代干,也就是工人的身份,做干部的工作。对外人,他都说是国家干部,在厂部政治处当宣传干事”,当年父亲就是国企的干部。“她在一家罐头厂洗果车间当临时工,就是把当季的水果,比如荔枝啦,龙眼啦,剥皮去核,洗净”,母亲当过罐头厂女工。“三十年前,阿丽曾经接到一份红头文件,上面写道:‘经研究,任命王美丽同志为水仙街道第三居民小组组长。”这应该是剪接了我奶奶当年的荣誉称号。等等。父亲把碎片集合起来,填补碎片与碎片之间的缝隙,把虚的写实,把实的写虚,有时也有意识地留下空间,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对或不对,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为什么不能这样而只能那样,还有悬而未决的,小说就在这空间徘徊回味。

感觉父亲还是心软,他给小说安排了一个看似大团结,回到原点的结局,多少显得有些突兀。但这样另一个女人姚书琴又不得不哭泣了,由于暧昧、流言及沈建坤王美丽夫妻间的不信任,姚书琴得到一段不算美满的婚姻,背负“狐狸精”的骂名,最后还不得不把丈夫送回前妻身边。最该哭的应该是姚书琴。

对了,父亲笔名青禾。其实父亲是作家,对我并无多大压力,因为他不是很著名的作家,且对我来说,父亲的称谓才是终身的,接下来是他的工作,那是养家的。他退休后,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对我有压力的是父亲窗户的灯光。我们住在同一小区,一前一后,我的厨房可以看到他的书房。夜里,他书房的灯总是亮着。也许写东西也许看书,反正勤奋才是他带给我的最大压力。我一说,父亲就说没有吧,有时是在看电脑上的电视剧。遗憾的是压力并没化为我的动力,我看了看对面的灯光,窗帘垂着,还好没印出一个执着的身影,我去削苹果吃了。总之作为父亲,他是以身作则了,榜样是货真价实地树起来了,可是我没有学,怪自己,让我去“偷哭”下。想想,谁没个偷哭的时候呢?

猜你喜欢
干部小说生活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生活感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