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牡丹(外一篇)

2017-10-24 07:59陈丽华
福建文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恩华白牡丹政和

陈丽华

牡丹,若是开在洛阳,或者菏泽,那是理所当然的盛名,艳,而无须惊。可我听说南方的这个小县城——政和,也有大片的牡丹园,于是还未见着那“艳”,就暗自地惊了。莫非,是千米的海拔高度,成全了北国仙葩在南域的玉魄冰魂?

一惊而动。抵达镇前镇郢地村牡丹园的时候,一路悬着的“惊”,反而舒缓了下来。果真是牡丹,真真切切的一个灿烂的花园。七彩的牡丹花,一畦一畦,从山坡下的大片田畴开始,逐级而上,一直延伸到山顶,漫山遍野地妖娆盛开着。

国色当前,顿时把我的欢心激动又勾引了起来。看着坎上一朵巨大的牡丹,开得娇艳欲滴,分外诱人,于是急步上前,想去一亲芳泽。谁知心急神慌,一跨不稳,脚下一滑,侧翻成一摔,倒在牡丹花下。正自尴尬,听得旁边一位智者,朗声说道:“没事,没事,接接春天的地气,也很好,诚心诚意拜牡丹。”心下顿时释然,笑着爬起来。来不及拍去尘土,依旧去追寻那“罪魁”的美色。人说,牡丹花下,死亦风流。而今我得遇绝色,五体投地一拜,也算悠悠虔心。

于是在园子里兜兜转转。看了这朵银红,又舍不下那朵魏紫。看了这片单蕊,又赶着去赏那片重瓣。春风细细,天香脉脉。那些盛开的艳,那些含苞的羞,那些天赋的香,那些千姿的韵,一朵一态,一色一奇,看不够,爱不够,直把一颗凌乱的心,搅得无处着落,就如风中翩翩的蝶儿,无法消停。

眼前有美道不尽。这牡丹,雍容艳丽,令人心动,自是一种喧嚣张扬的美,于百花之中,响当当的花魁牛耳,实至名归。但在政和数月之后,其实我也深知,这里的另一种牡丹,素颜安静,馨香飘逸,更是一种直抵灵魂深处的抚慰,弥久恒远。

那牡丹,便是政和白茶中的白牡丹茶。

初识白茶的当口,总以为,品级越高,茶便越好,因此一味地只爱白毫银针。白茶中的一等银针,鲜嫩清雅,银毫披身,的确如豆蔻初长、青春风华的少女一般,清纯唯美。

及至后来,结识了许多本地的茶友,才发现他们的日常里,其实更多地宠爱白牡丹。白牡丹一旗一枪或两旗一枪的端庄,比起银针独枪独芽的尖锐,多了一份舒展的温润与大方。汤沸瓯温之时,茶芽苏醒,芽叶重生,在水中开出牡丹姿态,丰韵万方。

银针虽美,形姿简瘦,茶汤寡薄。不若白牡丹,已经走过极简,简中带繁,茶汤韵味也因此持久丰厚许多。其实就如同女子,花季单纯,中年韵深。岁月与风雨的洗礼,馈赠给她们以深厚的内涵,令人品味不尽。

茶友杨扬,能做极好的白牡丹茶。与她约茶,常听她讲许多茶的故事。譬如,如何像女汉子一样去茶山抢购最好的茶青,如何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制茶,如何推陈出新自创“百花羞”新茶,如何火眼金睛、毒舌刁口鉴别各种茶的年份与滋味……我总是很虔诚地仰视她亲制藏存的醇香牡丹王,仰视她泰然行走、自成一格的丰富。其实,她的人,她的茶,她的故事,又何尝不是一朵朵盛开的韵味独特的牡丹?

白牡丹中的新茶,豆香清爽,滋味醇远,已是茶中佳品,但却还不是老茶客们的最爱。资深的茶客,一般都偏爱老白茶,尤其是多年的白牡丹。保存得当、品质高档的白牡丹,可谓“茶”,可谓“药”,甚而可谓“宝”。多年老茶白牡丹,褪尽青涩,沉淀芳华,老而不腐,老而不朽,将岁月风云静静地收纳,静静地释放,静静地开成一朵大象无形的牡丹。

白茶牡丹,一般是半年的制茶期。明前茶,谷雨茶,头春茶,二春茶,三春茶……从清明前开始,一直要持续春夏两季。在这个时期内,政和的城镇乡村、街头巷尾,处处可见茶人择针,茶圃晒青,处处茶香飘逸,茶汤荡漾。茶的氛围无声地浸漫到每一个角落,浸漫到每一颗与茶相缘的心灵。

花开牡丹,茶韵牡丹。这两朵并蒂的政和牡丹,开在闽北山区的青山绿水间,令这个古老的先贤过化之乡,年年花开顺遂,代代茶香悠远。

初遇云根书院

云根书院,应是政和县的一个文化内核。

且不论宋徽宗的执政功过。他与政和县结缘,因白茶触动龙心,将自己用了五年的年号,慷慨赐予本名关隶的县郡。三年后觉得不妥,自改年号为宣和。这一份文人心性,倒也值得珍惜,因此政和县名沿用至今。

云根书院,是朱熹家族的功业。宋政和八年(1118),朱熹的父亲朱松,进士及第,授政和县尉。宣和元年(1119),朱松携家人由婺源迁往政和寓居。在任的五年间,因家学渊源,朱松首开政和教育先河,先后建立云根书院与星溪书院,教化四方,成效卓著。朱熹亦因书香熏染,致力理学,终成大家。

云根书院本在城内。宋元明清,历朝皆有修葺、扩建,遗憾清末尽毁。时至2006年,幸得以易址重新建成。

因挂职,初到政和。听闻书院建在城区青龙山上,渴慕期然。第一个假日,急急开步独往。线路是不熟的。半靠导航,半靠询问。从南门上山,路虽阔达,看着导航一两公里的显示,却感觉总也走不到头,越走越心虚。行人寥寥,几度疑心错路,几度欲弃回头。终究不死心,咬牙坚持。那一时,一如信徒朝圣,只差五体投地。

沿山路,左弯右拐。忽见前方山岭处,一片屋宇,红砖琉璃,飞檐翘角,想来必是书院所在,心中大喜,疲乏顿消。

书院地势高瞻。沿陡峭石阶,过两厢整齐松柏,终于立在云根书院牌坊之下。“任中两院开教育先河山城留典范,身后三祠念韦斋政绩百姓树丰碑”。牌坊伟岸,立柱高耸,一联行书,涵述朱熹家族伟绩,简约丰容。

入得院门,庭院开阔。四围殿堂,布局大方。又有半亩方塘,清源活水,天光云影间,游鱼欢畅。水塘南面,一廊开阔,眼前群山叠嶂,山下楼宇虹桥,尽收眼底。

渐近午时,游人逐增。一转身,看见恩华。恩华是我挂职单位的同事。初到异地,这几日多得新同事们细致友待。尤其恩华,事事周到。此时此地的遇见,无异亲人,心中惊喜欢跃。

跟着恩华,去云根书院餐厅吃午饭。却是随缘落座,无论亲疏,十人坐满,上菜开饭,按人收费。一顿饭下来,八菜两汤,荤素得当,倒也丰盛舒心。最难得,随缘拼桌,边吃边聊,如同家人一般。早听说政和民风淳朴,这几日所见,深以为然。可见书院教化,千年盛享。

返程下山,恩华带我走小路。台阶直下,十几分钟就到了山脚虹桥岸边。想来我那朝圣之心,仓促迷乱,走的是环山汽车大道,无怪遥遥费力。但既已拜着圣贤,苦力亦值。

云入天心,根连地脉。回望书院,感念先贤。

人生其實短暂,恰如片时云影。但若能有所建树,功及后人,便如天光永恒。

初遇。政通人和。是为记。

猜你喜欢
恩华白牡丹政和
恩华药业预付长期资产款值得商榷
何冰歌
“白牡丹”
方政和
恩华药业:股东回报不足
《戏牡丹》中白牡丹的角色感想及情绪变化分析
返乡农民升职记
政和苏区精神的内涵
政和白茶
政和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