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阅读促语文教师专业提升

2017-10-27 16:55倪文锦李冲锋
中国教师 2017年19期
关键词:性知识著作本体

倪文锦 李冲锋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育改革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人们往往一厢情愿地认为:基础教育改革,课程教材改革是关键;只要解决了课程教材问题,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并不否认课程教材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但实践证明,课程设计再合理、教材编制再完美,如果没有良好的师资,课程教材的功能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即使课程设计不合理,教材编制有缺陷,只要有了优质的师资,并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创造性,课程教材的不足也可以得到弥补。与其他因素相比,人的因素是第一

位的。

教育改革最深厚的基础存在于广大教师之中,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小学教育改革必须依靠教师质量的提高。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学生整体质量的提高。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同师生代表进行座谈时所强调的,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看,要当一名好老师,终身学习是一个必要条件。唯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促进专业提升。其中,阅读是终身学习、专业提升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教师的专业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拥有什么知识、如何使用这些知识以及如何获得知识。从教师知识结构角度出发,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提升四类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与背景性知识。对语文教师而言,这四种类型知识的提升都可通过阅读来达成。

一、阅读以深固本体性知识

语文教学的本体性知识是指语文教师所必备的语文学科知识,主要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理论、写作、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是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的

基础。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或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而言,大学里的语言学、文学史、文学理论等专业课程都是为打下坚实的本体性知识基础服务的。对那些非汉语言文学或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而言,本体性知识相对薄弱,非常有必要系统补学,可以首先从补学大学相关课程入手,然后持续跟进学习。对本体性语文知识全面系统的掌握,需要通过阅读完成。教师对语文本体性知识的阅读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继续巩固。虽然大学里学习过一些语文本体性知识,但有的人在读书时并没有完全掌握,这会导致从教中出现学无所用、张冠李戴、概念混淆等各种状况,因此还需要从教后继续学习,自觉重读相关教材或书籍,进一步巩固基础的本体性知识。

二是深化学习。大学里所学习的本体性知识多是点到即止,并没有深入,其背后的来龙去脉、所在的知识体系等都没有全面深入地揭示。这些内容需要教师从教后,通过自己的阅读进一步深入挖掘、深化学习、深刻领会。

三是补充拓展。大学里所学的本体性知识,还只是一些基础性的,并不是语文教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识的全部,更多领域的知识,需要教师在工作中通过阅读不断补充、拓展。而且,本体性知识也在不断发展、更新,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更有必要持续关注本体性知识的发展,通过阅读及时补充学习。

如果说,读书时所学的本体性知识是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那么工作后学习则以查漏补缺、继续巩固、深化学习和补充拓展为主。可见,对本体性知识的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持续

更新。

二、阅读以深化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是指语文教师所必备的与语文教育相关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是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的必备条件。要具备扎实的条件性知识,教师需要阅读以下几方面的著作。

阅读教育学方面的著作。这类著作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教育学著作,如教育原理、德育原理、课程论、教学论等方面的著作,阅读这类著作可以打下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另一类是语文教育学著作,如语文教育史、语文教材史、语文教育哲学、语文教育学、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前沿展望等方面的著作,阅读这类著作可打下良好的语文教育理论基础。理论著作的特点是学术性强、概念术语多,难读。教师要下决心花力气啃几本难读的书,从读不懂到读懂的过程正是不断提升的过程。阅读难读的书,不仅可以掌握理论知识,而且有助于理论思维的

形成。

閱读心理学方面的著作。这类著作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心理学著作,如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阅读这类著作有助于掌握心理学理论,为教学提供心理学理论支撑。另一类是语文教育心理学著作,如语文教育心理学、阅读教学心理学、作文教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阅读这类著作可以直接为教学服务,为教学指明

方向。

阅读教学法方面的著作。这类著作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教学法著作,如教学方法应用指导、教学模式论等方面的著作,阅读这类著作有助于掌握常见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另一类是语文教学法著作,如语文解读学、文本解读的方法、语文教学设计法、语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模式、语文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著作,阅读此类著作直接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实施。在此类著作中,教师应加强文本解读类著作的阅读。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前提,然而不少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较弱。除了阅读现当代文本解读的理论著作和个案分析类著作,教师也可以多阅读古典名著评点本,向古人学习文本解读的方法。多阅读《名作欣赏》之类的杂志,也有助于掌握更多文本解读知识与方法,提升文本解读能力。

三、阅读以吸纳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指语文教师所拥有的、与课堂情境紧密相连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随时能够迅速调用的知识。这是一种基于教师经验的课堂情境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是从事语文教学的

保证。

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具有相对高的确定性、普适性和可言传性,而实践性知识是一种缄默知识,或称之为默会知识,具有不确定性、特殊性和不可言传性。实践性知识虽然不可言传,但不等于不能传;虽然大部分无法言表,但可以意会。长期跟随在有经验的老教师身边是意会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其实,阅读也是一种可以习得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实践性知识的提升可以多阅读以下三种类型的著作。endprint

一是阅读语文教师成长类著作。教师自述成长经历的著作包含了教师成长的经验,这些经验有的直接呈于文中,有的则内隐于文本,阅读时可以意会。这类著作读得多了,就可以领悟到蕴含在言语之中的教育经验,吸纳名师们的教育智慧,进而转化为自身的教育智慧。

二是阅读语文教育故事类著作。语文教育故事里包含着事件、包含着问题,更包含着教师面对事件解决问题的经验智慧,多阅读这类著作也可以吸纳教师们的实践性知识,进而增强自己的教育

智慧。

三是阅读语文教学实践类著作。这类著作包括语文教学的教案、语文课堂教学实录、语文教学反思等,它们不仅直接呈现了教学设计的结果、课堂教学的情况、教学反思的结论,而且也蕴含了未能言明的经验和智慧,通过大量阅读也能够从中吸纳到其中的实践性知识。比如,多研究某位名师上课的实录或课例,时间久了,自己的教学就会带有名师的痕迹,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习得了名师实践性

知识。

实践性知识的意会往往通过大量积累才能形成,因此这就需要大量阅读和反复阅读。多研读名师、多研读课例,进行专题阅读,是吸纳名师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在大量阅读中积累、归纳、概括、提炼他人的教育经验,在反复阅读中慢慢领悟教育经验的精妙。

四、阅读以拓展背景性知识

背景性知识是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各学科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历史、地理、哲学、法学、宗教、民俗、伦理、文化等方面。具有开阔的背景性知识是语文教学成功的保障。

语文教材里所涉及的知识可谓方方面面,如果把语文教材里所涉及的知识归纳整理起来,不亚于一部小型百科全书。涉猎知识广、涉及学科多,是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区别。这一特点也就决定了语文教师要是一个“杂家”,是一位“博学者”。虽然不能要求语文教师对各学科的知识样样精通,但与语文教学相关方面的知识应都有所涉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广泛阅读。

对背景性知识的学习与阅读,可以结合语文教学进行,即语文教学中涉及某学科的知识,就阅读相关方面的知识;也可以跳脱语文教学的需要,进行更广泛的阅读。因为这些知识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用得上,谁也说不准,不能等到用的时候再学,那时就晚了。

不論是哪类知识学习和阅读,都需要教师养成阅读的习惯,持续而适度地阅读,并在这个过程中享受读书的乐趣。每天读点书,持之以恒,不知不觉中专业知识就会拓展,专业能力就会得到

提升。

(作者单位:1.杭州师范大学;2.浦东干部学院)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endprint

猜你喜欢
性知识著作本体
眼睛是“本体”
秒变戏精
中学开展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种新型水平移动式折叠手术床
试论儒家和道家著作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论大学生性伦理与高校性教育
画家的数学著作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学开展性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